[转载]随笔:《“吟咏”和“诵读”》

2023-03-06 18:37:1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转载]随笔:《“吟咏”和“诵读”》》,欢迎阅读!
吟咏,诵读,随笔,转载
[转载]随笔:《“吟咏”和“诵读”》

“吟咏”和“诵读”

李白有诗云: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这两句诗,意思大家自然都是明白的,但里面的两个字,却是一般读者可能会忽略的。诗用“吟”而赋用“作”,很明确地点出了诗的特殊性。什么叫“吟”呢?“吟”即“有节奏地诵读诗文”。但在李白这句诗里的“吟”,则与对现成的诗的“吟”还有所不同,它指的是在诗的创作过程中,反复地“吟”着已经落到纸面上的文字,除了确认其是否达意,更要检验它是否符合诗所要求的音调、韵律,即使不是近体诗(律诗、绝句),而是不要求对仗的古诗,也要通过不断的“吟”,最终达到顺口,只有自己“吟”着舒服了,读者“吟”起来才会感到诗所独有的意、韵之美。“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可见,古代诗人对诗中的每一个字的音、意是不是“安”(合适),是极为重视的,而且,对字“音”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字“意”的程度。

中国古代把所有的文章,只粗分为两大类:散文和韵文。这里的韵文主要是指诗(词、曲),其他则统称为散文。“韵”的意思是什么呢?一是好听的声音;一是押韵。押韵之“韵”,是指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如“天”、“篇”、“同”、“龙”之类。“韵”的作用,是使诗产生韵调,产生韵律。韵调即音调,韵律即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韵”会增加诗的形式感,增加诗的音乐性,增加诗的艺术感染力,增加文所没有的特有的美感。

古人对诗,一般都是“吟”的,“咏”的,或者是“唱”的。“吟”已说过,“唱”是“依照乐律发出声音”,“咏”是“依着一定腔调缓慢地诵读”,和“吟”的意思大体相近。现在,不少吟、咏、唱诗词的人不提吟诗、咏诗、唱诗,只说是“诵读”或者“朗诵”,其实是不准确的,或者说,是远远不够的,至多只能理解为一种谦虚的说法。“诵”的意思只是“读出声音”而已,“朗诵”呢?只是读出的声音大一些、高一些罢了。这样的说法窃以为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是降低了实际上是吟、咏、唱诗的艺术层次的。当然,如果“诵读”的只是散文或随笔,用“诵读”或“朗诵”也是勉强说得过去的。愚以为,考虑到兼顾诗和文,目前常用的“诵读”或“朗诵”的说法,至少改称“吟诵”,才是比较合适的。

吟、咏、唱诗的基本要求,从技术上说,很简单,就是在准确把握诗的韵律的前提下,做到四个字:抑扬顿挫;从效果上说,就是在准确理解诗作者的感情的情况下,做到四个字:声情并茂。当然,这只是概说,其实,把握一首诗的整体结构更为重要。譬如李白的《将进酒》,从开头的“兴”开始,逐步进入“人生易老”、“及时行乐”、“惟有饮者留其名”、“与尔同销万古愁”的几个阶段。其中的感情铺垫、积累、营造、推升、爆发的流程,都要细心体察,才能取得最好的吟咏效果。

但仅仅符合这样的要求,愚以为还不是吟、咏、唱诗的最高境界。最高境界的吟、咏、唱,应该是两个“合一”:即吟、咏、唱诗的人和所吟、咏、唱的诗合一;吟、咏、唱诗者和诗作者合一。即我们聆听时,直以为该诗就是吟、咏、唱者自己的心声,直以为吟、咏、唱诗者就是该诗的作者!我听过一些“朗诵”、“诵读”,有的甚至是所谓的名家,可谓字正腔圆,抑扬顿挫,但就是不怎么感动,入耳,却难入心!究其原因,恐怕还是很清楚地听得出来是在“诵读”、“朗诵”别人的诗文、没有达到两个“合一”的境界吧?



201011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5369fdc51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7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