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2023-02-02 02:09:1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杜甫,赏析,答案,翻译,阅读
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阅读答案及翻译赏





送路六侍御入朝 杜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阅读练习:

(1)结合第一联和第二联,请简要分析作者送路六而内心悲愁的原因。(3) 【参考答案】(1)要点:久别重逢,乍逢又别,后会无期。(1)

(2)诗中的风光是明艳的,而作者偏说“不分”“生憎”,此系运用何种手法?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2)乐景衬哀情。(1)本诗通过红火的桃花、洁白的柳絮等意象描绘剑南的无边春色,(1)反衬出作者送别友人时的无尽哀愁。(1)

(若有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3)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答:这是一首送别诗,体现着杜甫诗歌沉郁苍凉、迂曲顿挫的特色。

诗歌前四句写送别之情。

首联平平道来,交代原委。童稚情亲,四十年隔绝。 颔联逆挽因果,掀起波澜。正因忽漫,更为后会忧。 诗歌后四句写别时之景。

颈联突然跳脱,转笔写景。烂熳春景,却令人生厌。 尾联倾诉缘由,绾合全篇。春色无赖,因此时离别。 这首诗有两处艺术特色最为鲜明。 一处是内容与形式高度协和统一。诗歌颔联逆挽,颠倒次序,用上句突插的揣想带动下句绾接的原因。在诗句波澜中把感伤离乱的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另一处是全诗跌宕迂曲,却又丝丝入扣,脉络贯通。颈联写景,看似突兀,美好春色也变成了“不分”“生憎”和“无赖”


而这一切,到诗的结末“酒边”豁然开朗:全是因为别离呀!而这也与前半的“别筵”绾合。春色,成为后会无期,离怀难舍,对景伤情的纽带。 注释:

⑴路六侍御:杜甫友人,生平详不可考。 ⑵童稚:儿童,小孩。四十:一作“三十” ⑶后会:后相会。

⑷忽漫:忽而,偶然。别筵(yán):饯别的筵席。 ⑸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一作“不忿” ⑹生憎:犹言偏憎、最憎的意思。于:一作“如”

⑺剑南:剑南道,唐朝置,以地区在剑阁之南得名。无赖:无聊。谓情绪因无依托而烦闷。 ⑻触忤(wǔ):冒犯。 译文:

与儿时的旧友分别了四十年,在此之间的杳无音信令我们都感到茫然失落。一别四十年,时间是这样久,谁能想到在某地能重新会合?他乡遇故知,本来是值得高兴的事;然而同样没有想到,久别重逢,乍逢又别!现在我不去赞美桃花秀丽的如锦缎一般,却反而憎恶柳絮比棉花还要白。我恼怒剑南的春色无赖,是因为它冒犯了我这个愁人;而它之所以冒犯了我,是由于我和朋友后会无期,离怀难遣。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前一年,杜甫因徐知道在成都叛变,避乱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这年正月,唐军收复幽燕,史朝义自缢身死。延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虽然告一段落,但是已经激化了的各类社会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乱不宁的时局并未因此而真正平息。曾经因胜利而一度在杜甫心底燃起的欢快的火花,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畅想,很快就破灭了。当时,杜甫有一些朋友由梓州回长安,他作诗送行,说道:“飘零为客久,衰老羡君还。(《涪江泛舟送韦班归京》)“帝乡愁绪外,春色泪痕边。(《泛舟送魏十八仓曹还京因寄岑中允参范郎中季明》)自伤留滞,情见于词。这诗也是借聚散离合之情,写迟暮飘零的身世之感的。 赏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4e85939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d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