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气象学试题》,欢迎阅读!
第三章 温度
一、名词解释题: 1. 温度(气温)日较差:一日中最高温度(气温)最低温度(气温)之差。 2. 温度(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温度(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温度(气温)之差。 3. 日平均温度:为一日中四次观测温度值之平均。即 T平均 = (T02+T08+T14+T20)÷4。 4. 候平均温度:为五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 5. 活动温度: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温度。
6. 活动积温:生物在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气温的总和。
7. 有效温度: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
8. 有效积温:生物在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有效温度的总和。 9. 逆温: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现象。
10. 辐射逆温:晴朗小风的夜间,地面因强烈有效辐射而很快冷却,从而形成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逆温。
11. 活动面(作用面):凡是辐射能、热能和水分交换最活跃,从而能调节邻近气层和土层温度或湿度状况的物质面。
12. 容积热容量:单位容积的物质,升温1℃,所需要的热量。
13. 农耕期:通常把日平均温度稳定在0℃以上所持续的时期,称为农耕期。
14. 逆温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发生逆温现象的气层,称为逆温层。
15. 三基点温度:是指生物维持生长发育的生物学下限温度、上限温度和最适温度。 二、填空题: 1. 空气温度日变化规律是:最高温度出现在 (1) 时,最低温度出现 (2) 时。 年变化是最热月在 (3) ,最冷月在 (4) 月。
2. 土温日较差,随深度增加而 (5) ,极值(即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时间,随着深度的增加而 (6) 。
3. 水的热容量(C)比空气的热容量 (7) 。水的导热率(λ)比空气 (8) 。粘土的热容量比 沙土的要 (9) ,粘土的导热率比沙土 (10) 。
4. 干松土壤与紧湿土壤相比: C干松土 紧湿土 ;λ干松土 <λ紧湿土
土壤的春季增温和秋季的降温比较:沙土春季升温比粘土 (11) ,秋季降温,沙土比粘土 (12) ,沙土温度日较差比粘土要 (13) 。
5. 土壤温度的日铅直分布的基本型有:白天为 (14) 型;夜间为 (15) 型;上午为 (16) 型;傍晚为 (17) 型。
6. 在对流层中,若1000米的温度为16.5℃,气温铅直梯度是0.65℃/百米,到2000米处,温度应是 (18) ℃。
7. 温度的非周期性变化,常由 (19) 而造成。多发生在 (20) 季节。
8. 当rd =1℃/100米,r =0.9℃/100米,则此时的大气层结对干空气是 (21) 的。 9. 我国气温日较差,高纬度地区 (22) ,低纬度地区 (23) ,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 (24) ,且比世界同纬度地区要 (25) 。
10. 土、气、水温日较差,以土温 (26) ,气温 (27) ,水温 (28) 。 11. 日平均气温稳定大于0℃持续日期,称为 (29) 。
12. 某地某月1~6日的日均温分别是10.2,10.1,9.9,10.5,10.0,10.2℃,若某一生 物的生物学下限温度为10℃,则其活动积温为 (30) ℃,有效积温为 (31) ℃。
答案: (1)14时, (2)日出前后, (3)7月, (4)1月, (5)减小, (6)推迟, (7)大, (8)大, (9)大,(10)大,(11)快, (12)快, (13)大, (14)受热型,(15)放热型, (16)
上午转换型, (17)傍晚转换型, (18)10℃, (19)天气突变及大规模冷暖空气入侵,(20)春 夏和秋冬之交,(21)稳定,(22)大, (23)小, (24)增大, (25)大, (26)最大, (27)其次, (28)最小, (29)农耕期, (30)51℃, (31)1℃。
三、判断题: 1. 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2. 我国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都是随纬度升高而升高。 3. 寒冷时期,灌水保温,是因为水的热容量大。
4. 紧湿土壤,春季升温和秋季降温均比干松土壤要慢。
5. 干绝热直减率:rd =0.5℃/100米;湿绝热直减率:rm=1.0℃/100米。
6. 因为太阳辐射先穿进大气,再到达地面,所以地面上最高温度出现的时刻比空气的要稍后。
7. 日平均气温大于5℃的日期越长,表示农耕期越长。 8.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气层,称为逆温层。
9. 对同一作物而言,其生物学下限温度高于其活动温度,更高于有效温度。 10. 正午前后,土温随深度加深而升高,气温随高度降低而降低。 11. 地面辐射差额最大时,地面温度最高。
答案: 1. 错; 2.对;3.对;4. 对;5. 错;6. 错;7. 错;8. 对;9 错;10. 错;11. 错 四、选择题:
1. 某时刻土壤温度的铅直分布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升高,它属于( ) 。
①清晨转换型 ②正午受热(日射)型 ③夜间放热(辐射)型 ④傍晚转换型 2. 地面温度最高时,则是( )时。 ①地面热量收支差额等于零 ②地面热量收支差额小于零 ③地面热量收支差额大于零 ④地面热量收支差额不等于零
七、计算题: 1. 某地在200米处气温为19.9℃,在1300米处气温为7.8℃。试求200~1300米气层中干空气块的大气稳定度。
解:据题意先求出γ:γ=(19.9-7.8)/(1300-200)=1.1/100米 再进行比较判断:γd =1℃/100米 γ>γd
∴在200~1300米的气层中,对干空气块是不稳定状态。
2. 某作物从出苗到开花需一定有效积温,其生物学下限温度为10℃,它在日均气温为25℃的条件下,从出苗到开花需要50天。今年该作物5月1日出苗,据预报5月平均气温为20.0℃,6月平均气温为30.0℃,试求该作物何月何日开花?所需活动积温及有效积温各是多少?
解:(1) 求某作物所需有效积温(A):
由公式 n=A/(T-B) 得:A=n(T-B) 则 A=(25℃-10℃)×50=750℃
(2) 求开花期:
5月份有效积温为:
A5 = (20℃ -10℃ )×31=310℃
从五月底至开花还需有效积温:750-310=440℃
还需天数n = 440 / (30-10)=22天,即6月22日开花 (3) 求活动积温与有效积温:
活动积温=20℃×31+30℃×22=1280℃ 有效积温=750℃ 答:该作物于6月22日开花,所需要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280℃和750℃。 3. 育种过程中,对作物进行杂交,要求两亲本花期相遇,已知杂交品种由播种到开花,母本不育系和父本恢复系各要求大于10℃的有效积温分别为765℃和1350℃,试问父本播种后,母本何时播种为宜?已知父本播种后,天气预报日平均温度为25℃。 解:A母 =765℃, A父 =1350℃, T=25℃, B=10℃ n=(A父 -A母 )/(T-B)
=(1350-765)/(25-10)=585/15=39天 答:父本播种后39天母本播种。
4. 某作物品种5月1日出苗,7月31日成熟。其生物学下限温度为10℃,这期间各月平均温度如下表。试求全生育期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 月 份 月平均温度(℃) 5 21.3 6 25.7 7 28.8 解:已知:t5 =21.3℃,n=31天,t6 =25.7℃,n=30天,t7 =28.8℃, n=31天, B=10℃ (1) Y=Σt≥10 =n1 t1 +n2 t2 +n3 t3 =31×21.3+30×25.7+31×28.8=2324.1℃ (2) A=Σ(T-B) =n1 (t1 -B)+n2 (t2 -B)+n3 (t3 -B)=31×11.3+30×15.7+ 31×18.8=1404.1℃
答: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分别为2324.1℃和1404.1℃。
5. 离地面200米高处的气温为20℃。此高度以上气层的气温垂直递减率平均为0.65℃/100米,试求离地面1200米高处的气温。若1200米处空气是未饱和状态,当气块从此高度下沉至地面,其温度为若干?
解:已知Z1 =200米, Z2 =1200米, t1 =20℃ r=0.65℃/100米 rd =1℃/100米 设1200米处气温为t2 , 气块下沉至地面时的温度为t。 (1) (t2 -t1 )/(Z2 -Z1 )= -r
t2 =t1 -r(Z2 -Z1 )=20°-0.65℃/100米×(1200-200)米=13.5℃ (2) (t2 -to )/Z2 = -rd
to =t2 +rd Z2 =13.5℃+1℃/100米×1200米=25.5℃
答:离地面1200米高处的气温为13.5℃;气块下沉至地面时的温度为25.5℃。
6. 某水稻品种5月25日开始幼穗分化,从幼穗分化到抽穗的有效积温为242℃,生物学下限温度为11.5℃,天气预报5月下旬至6月中旬平均温度为22.5℃,试问抽穗日期是何时?
解:已知A=242℃, T=22.5℃, B=11.5℃ n=A/(T-B)=242 / (22.5-11.5)=242 / 11=22 (天) 答:6月16日抽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4c503a7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6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