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文言文阅读历年高考题[答案]

2023-01-25 11:02: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浙江省文言文阅读历年高考题[答案]》,欢迎阅读!
浙江省,文言文,历年,答案,高考
2010-2011年浙江省文言文阅读历年高考题【总22

06年) (明)方孝孺

天台生(天台县的书生,作者自称)困暑,夜卧絺(读音chi一声,细葛布)帷中,童子持翣(读音sha四声,大扇子)飏(读音yang二声,同扬)于前,适甚,就睡。久之,童子亦睡,投翣于床,其音如雷。生惊寤(读音wu四声,醒),以为风雨且至也,抱膝而坐。俄而耳旁闻有飞鸣声,如歌如诉,如怨如慕。拂肱(读gong一声,肘到肩的部分,泛指胳膊)刺肉,扑骨噆(读音can三声,蚊虫叮咬)面,毛发尽竖,肌肉欲颤,两手交拍,掌湿如汗,引而嗅之,赤血腥然也。大愕,不知所为,蹴(读音cu四声,踢)童子呼曰:“吾为物所苦,亟(读音ji二声,赶紧)起索烛照。”翻译:天台书生(我)被暑热所苦,夜晚睡在葛布帐子中,童仆拿着大扇子在我面前扇扇,非常舒适,(我)睡着了。时间长了,童仆也睡着了,把大扇子丢在床上,他的鼾声如雷。我惊醒了,以为风雨将要来了,(就)抱膝而坐。一会儿听到耳旁有(什么东西的)飞鸣声,如歌唱如倾诉,好象很哀怨很仰慕。拂过胳膊刺痛肉,扑腾过来叮脸,(我的)毛发全都竖起,肌肉都在颤抖,两只手互相拍打,手掌湿得好象出了汗,拿过来一闻,鲜血的腥味。非常惊愕,不知怎么回事,踢(醒)童仆叫道:“我被什么东西弄得很难过,赶紧找蜡烛来照。”烛至,絺帷尽张,蚊数千,皆集帷旁,见烛乱散,如螘(读音yi三声,同蚁)如蝇,利嘴饫(读音yu四声,饱)腹,光赤圆红。生骂童子曰:“此非噆吾血者耶?皆尔不谨,褰(读音qian一声,撩起)帷而放之入。且彼异类也,防之苟(如果)至(周到),乌能为人害?”童子拨蒿(读音hao一声,蒿子,其烟能驱蚊)束之,置火于端,其烟勃郁,左麾右旋,绕床数匝,逐蚊出门,复于生曰:“可以寝矣,蚊已去矣。”生乃拂席,将寝,呼天而叹曰:“天胡(为什么)产此微物而毒人乎?”翻译:蜡烛到了,(才看见)葛布帐子全开着,有蚊子数千,都集在帐子上,见到烛光便乱逃,如同蚂蚁就象苍蝇,尖利的嘴巴饱涨的肚子,光溜圆红。我骂童仆道:“这些不是吸我血的家伙吗?都是你不小心,撩开帐子放它们进入。它们是异类,防范如果周到,怎么能够为害于人呢?”童仆扒拉了(一些)蒿子捆在一起,在一端点上火,它冒出浓烟,左挥右舞,绕床几圈,赶蚊子出门,回我道:“可以睡了,蚊子已经没有了。”我就摸摸席子,准备睡,叫着天叹道:“老天啊为什么生出这些小东西来毒害人啊?”童子闻之,哑尔笑曰:“子何待己太厚而尤(归咎)天之固也?夫覆载之间,二气絪緼(读音yinyun一声,云汽弥漫的样子),赋形受质,人物是分。大之为犀象,怪之为蛟龙,暴之为虎豹,驯之为麋鹿与庸狨(读音rong二声,一种猴子)。羽毛而为禽为兽,躶(‘裸’的异体字)身而为人为虫,莫不皆有所养。虽巨细修短之不同,然寓形于其中则一也。自我观之,则人贵而物贱;自天地而观之,果熟(即‘孰’,谁)贵而熟贱耶?今人乃自贵其贵,号为长(读音zhang三声)雄者,水陆之物,有生之类,莫不高罗而卑网,山贡而海供。蛙黾(读音min三声,蛙的一种)莫逃其命,鸿雁莫匿其踨。其食乎物者,可谓泰(大、多)矣!而物独不可食于人耶?兹(这)夕,蚊一举喙,即号天而诉之。使为人所食者皆呼号而告于天,则天之罚人又当如何耶?翻译:童仆听了,哑然失笑道:“您何必太厚待自己而埋怨天之本来呢?天覆地载之间,(阴阳)两气弥漫(酝酿),赋予(万物各自的)形体授予(万物各自的)本质,人和物便各自不同。大的有犀牛大象,怪的有有蛟龙,暴烈的有虎豹,驯良的有麋鹿和庸狨。长羽的是禽长毛的是兽,裸体的是人是虫,没有什么不是被天地所养。虽然大小长短不同,但是赋予他们各自的形体是一样的。从我们来看万物,则(认为)人贵而物贱;从天地来看万物,果然有谁贵谁贱吗?如今的人就看重自己所推崇的(自己),号称自己是长是雄(是万物之灵),水里陆上的物,有生命的东西,没有不是高处的用罗(网)低处的用网(捕捉),山上的用于进贡海里的用于祭祀。青蛙也不能逃命,鸿雁也不能藏匿它们的踪迹。人吃的东西,可以说是太多啊!那么物就不可以吃人吗?这(大)夜晚(的),蚊子举一下嘴,(您)就号叫着向天哭诉它。假使被人所吃的东西都呼号了向天告状,那么天要怎么罚人呢?“且物之食于人,人之食于物,异类也,犹可言之。而蚊且犹畏谨,恐惧白昼,不敢露其形,瞰人之不见,乘人之困急,而后有求焉。今有同类者,啜(读音chuo四声,吃)粟而饮汤,同也;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仪貌,无不同者。白昼俨然,乘其同类之间而陵(欺侮、侵犯)之。吮其膏而盬(读音gu三声,吸饮)起脑,使其饿踣(读音bo二声,跌倒)于草野,流离于道路,呼天之声相接也,而且无恤之者。今子一为蚊所噆而寝辄不安,闻同类相噆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天台生于是投枕于地,叩心太息,披衣出户,坐以终夕。翻译:“况且物吃人,人吃物,互为异类,还可以说的过去。而蚊子更是畏惧谨慎,害怕白昼,不敢显露它的身影,躲在人看不见的地方看着,乘人困乏的时候,然后才有所求索。如今有(我们的)同类,吃饭喝汤,相同;娶妻养子,相同;衣冠相貌,没有什么差异。光天化日之下道貌岸然,钻同类的空子侵犯他们。吮吸民脂民膏,使他们饿倒在荒野,流离在路途,呼天的声音此起彼伏,可是没有怜惜他们的人。如今您一被蚊子所叮就睡卧不安,听闻同类相残却置若罔闻,(这)岂是君子先他人而后自己的作为啊?”天台书生(我)于是把枕头丢在地上,问心叹息,披上衣服出门,坐了个通宵 [] ①翣(shà):扇子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质,本质。B项第一个“贵”为意动用法,“以„„为贵”“看重”,第二个“贵”,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尊贵的方面。C项中“畜”为“奉养”的意思,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中有“俯不足以畜妻子”的句子。D项中“陵”通“凌”,欺凌;高中语文第一册读本《荆轲刺秦王》中有“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的句子。] A.赋形受质 质:资质 B.今人乃自贵其贵 贵:以„„为贵 C.畜妻而育子,同也 畜:养 D.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 欺凌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

A.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 第一个表示陈述语气 邻之厚,君之薄也肯定、感叹语气 B.尔不谨,褰帷而放之人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表示相承关系 C其食乎物者,可谓泰矣代词,指一般人 其孰能讥之乎副词,“难道”表示反问语气 D物独不可食于人耶引出动作的对象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表示被动的“见„„于”句式 1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天台生困暑,夜卧(于)絺维中 B.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其)端 C.其烟勃郁,(烟)童子左麾右旋,绕床数匝 D.蚊一举喙,(人)即号天而诉之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与课内学习过的《种树郭橐驼传》等课文相类似,主要采用寓言式的写法来讽喻当时的社会,因此D项后半部分“又批判了忽视异类生存权利的错误认识,阐发了万物平等、物我为一的主题”的理解显然有误。]

A.“对”,奏对、对策,原本用于臣子向君主陈述见解,提出建议。本文借 用“对”的形式,以小喻大,借物讽人,言在此而意在彼,耐人寻味。 B.本文由生活小事入笔,从闻蚊、拍蚊写到照蚊、驱蚊,然后引发议论,逐 步推进,最后以天台生“叩心太息”、“坐以终夕”作结,照应开篇。

C.本文描写细致生动,颇富情趣;议论鞭辟入里,启人深思;句式长短交错, 整散结合,加之韵脚的巧妙运用,读来淋漓酣畅,令人击节赞叹。

D.本文借童子与天台生的对话,既揭露了同类相残的黑暗的社会现实,又批判 了忽视异类生存权利的错误认识,阐发了万物平等、物我为一的主题。 四、(17分)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2分)

我被小虫咬得难受,(你)赶紧起来找蜡烛照明。句兼考查被动句式,“为„„所”表示被动,“亟”,赶紧,赶快。

2)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3分)

它们是异类,防范它们如果很周到,怎么会成为人类的祸害?(2)句兼考查判断句,“苟”,如果;“至”,周到;“乌”,怎么;“为”,成为。

3)闻同类之相 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3分)

听到同类之间互相残害却置若罔闻,(这)难道是先人后己的君子之道吗?(3)句兼考查反问句式,

“噆”,残害,残食;“而”,却;“身”,自己;“岂„„耶”,难道是„„吗。

07年) 王定国①诗集叙 ()苏轼

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以余观之,是特识变风、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若夫发于情止于忠孝者,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几死。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而定国归至江西,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特

2)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3分)

3)闻同类之相 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3分)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以忝其父祖耳。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其人之浅也。

又念昔日定国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一日,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余亦臵酒黄楼上以待之,曰:“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

今余老,不复作诗,又以病止酒,闭门不出。门外数步即大江,经月不至江上,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而定国诗益工,饮酒不衰,所至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今而后,余之所畏服于定国者,不独其诗也。 【注]①王定国:北宋文人,名巩,工诗。受苏轼“鸟台诗案”的株连,被贬岭南。②眊

眊:昏乱,糊涂。[参考译文]

太史公(司马迁)评论《诗经》,他认为“《诗经国风》虽然有许多描写男女恋情之作,但却不是淫乱;《诗经小雅》虽然表露了百姓对朝政的诽谤愤怨之情,但却不主张公开反叛。”凭我看来,这只是了解《风》、《雅》中周衰之际的作品罢了,怎么察看《诗经》的主流呢?从前先王的恩泽衰微,然后《风》中周衰之际的作品于情理之中而发生,虽然恩泽衰微但没有竭尽,因此,还因道德礼仪而终止,认为贤在没有终止的地方罢了。在情理之中而发生,因忠孝而终止,他的诗怎么可以同日而语呢!古今诗人非常多了,杜甫可以称第一,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被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

现在定国因为我的缘故而获罪,贬谪到海上三年,一,不敢写信给他。可是定国回到江西,把他在岭外所作的几百首诗寄给我,这些诗都是言简个儿子死在他贬谪的地方,一个儿子死在家中,定国也生病差点死了。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义丰,语言平易和善,有治世之音,那些语言和德高望重的长者没什么不同。幽愁怨愤、寄寓感叹的作品,大概也有一些,他只担心死在岭外,而来不及报答天子的恩德,而有愧于父亲和祖先罢了。孔子说:“不埋怨天,不怪罪别人。”定国况且不埋怨我,怎么肯埋怨上天呢!我然后放下诗卷而感叹,自恨看待别人太肤浅了。

我又考虑到先前定国到彭城来拜访我,住了十天,来回往返中写了几百首诗,我苦恼他的诗作多,但又敬服他的文思敏捷,佩服他诗作的精巧啊。有一天,定国和颜长道(曾良策注:颜长道为苏轼的朋友)游览泗水,登临桓山,他们吹着竹笛,饮着美酒,乘着月色而回来。我也在黄楼上摆上酒宴来等待他们,我说:“李白死了,世间三百年没有如此快乐了。”

1


现在,我年老了不再作诗,又因为生病而戒酒,闭门不出,门外几步远就是大江,过了一个月也没到大江边了,糊里糊涂地,真是一个老农夫了。可是定国的诗更加精巧,饮酒毫不衰减,所到之处安闲自在,览尽山水的胜景,不因为困厄衰老而改变他的气度。从今以后,我敬服定国的原因,不只有他的诗作啊!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解析][“畏”,敬畏,敬服。]

A以忝其父祖耳 C其敏忝:羞辱,有愧于。 B自恨期人之浅也 期:看待。 畏:担忧。 D饮酒不衰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衰:减退。

A.然后变风发乎 其闻道也亦先乎 B.定国且C.又以病止酒 梅以曲为美 D.不我怨 臣死且不避 [答案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 置杯焉则胶 ]B[解析][B项中“且”均为连词,尚且。A项第一句中的“乎”为介词,相当于“于”;第二句中

的“乎”为介词,“比”。C项第一句中“以”为介词,“因为”;第二句中“以”为介词,“把”。D项第一句中“焉”为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第二句中“焉”为兼词,“于此”。]

13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定国豁达或洒脱的一组是 ①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

②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

③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 ④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⑤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 ⑥所至翱翔徜样,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⑥ D ②⑤⑥

[答案]D [解析][①句指“先王之泽”③句“恐死”显然不是“豁达或洒脱”④句是苏轼的心理。]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引用司马迁对《国风》《小雅》的评论,指出其局限,意在肯定王定国诗作继承了《诗经》、杜诗以来一脉相承的“发于性止于忠孝”的传统。

B作者在评论王定国诗歌时,称赞他的“清平丰融”之作,认为有“治世之音”;对他的“幽忧愤叹之作”则略有微词,“废卷而叹”。

C本文善用对比,突出了王定国的心志气度。如他的贬谪遭际与其忠君情怀对比,“我”对他的揣测与其宽阔胸怀对比。

D本文先议后叙,叙事中夹有描写,议论时饱含情感,从而避免了叙事冗沓、说理枯燥之弊;辞简义丰,文气流转,文情酣畅。

[答案] B [解析] [“幽忧愤叹之作”是王定国诗歌的一部分作品,苏轼并无微词;“废卷而叹”的原因是“自恨其人之浅也”。]

四、(17}15(8)(1)把文盲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 ①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3)

①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被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 ②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2)

②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写信给他。解析][第①句应注意“以”,因为;“终身不用”为被动句;第②句应注意“意”,猜测;“书”,书信;“相”,称代副词,偏指一方,代“他”;“闻”,使动用法。]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短句。(3分)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颜氏家训·勉学》 08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

言皆实者也。鸡林国

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

烧丹。今尚存。(本文有删节)【附文言文参考译文】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



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士考试选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为校书郎。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会昌初年辞职回家,最后死在家中。

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每天开挖沟池,栽种树木,建造石楼,开凿八节滩,作为游玩之乐,茶壶锅子酒杯不离身。曾经有一次光着头,像箕一样张开腿盘坐着,谈论佛理,吟咏古诗,十分清静安闲。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并且还为此作了篇传记。白居易十分喜欢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等人宴饮集会。这些人都是年纪大却不肯做官的人,每天互相招待邀请,当时人们很羡慕他们,有人给他们画了一幅《九老图》。

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元稹死后,白居易与刘禹锡齐名,并称为“刘白”。白居易喜欢神仙,曾经自己造了一双飞云鞋,点起香举起脚,好像在腾云驾雾,云雾冉冉降临。刚来九江时,居住在庐阜峰下,建了一座草堂,炼制丹药。这座草堂如今还保存着。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 朝鲜半岛古国名。

1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解析:致仕:退休或辞职回家。】 A.会昌初致仕 致仕:做官。 B.居易累以忠鲠遭摈 C.与胡杲„„李文爽燕.. 累:屡次。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燕:通“宴”,宴饮。 D.不赏艰难 艰难:艰涩。 ..A.权贵有嫌其出位 B.乃放纵诗酒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今其智乃 反不能及C.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 D.与刘宾客齐名 今是溪独见辱于12D【解析:与:介词,跟,同。 无乃与A第三人称代词,他

仆私心剌谬乎 /指示代词,那个;B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却;C介词,给/介词,与前面的“见”构成“见„于”格式,表被动】 1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览(其)诗卷 B.流闻(于)禁中

C.(老妪)问解则录 D.伪者(国相)即能辨之

13C【解析:正确的省略成分补全应是:(公)问(妪)解(公)则录,意思白居易每次向老婆婆请教,凡是老婆婆能理解的,他才抄录下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14D【解析:“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一说有误,应是先“儒”后“释”。】 15.(8分)⑴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2分)

(顾)况,是吴地人氏,自恃有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文(或诗人) 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3分)

(白居易)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 ⑵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巿/

【参考译文】(聂)政的姐姐聂荣听说有人刺杀韩国宰相,不知道凶手是谁,都城人都不知道他的姓名,(韩相)已经把聂政的尸体暴露街头并且悬赏千金(追查凶手及其同党)于是哭着说:“大概是我的弟弟吧?唉,严仲子(聂政好友)一定知道我的弟弟!”聂荣立刻动身,前往韩国,来到集市上,一看死者果然是自己的弟弟聂政。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4607ce9998fcc22bcd10d4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