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风景谈》说课稿教案设计

2023-10-02 01:40:1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语文《风景谈》说课稿教案设计》,欢迎阅读!
教案,语文,高中,风景,设计
《风景谈》说课稿

说教材

茅盾的《风景谈》不仅是一篇具有深刻哲理的散文,而且是一篇形象化的优美散文。从文章的艺术构思看,散文选择了六个风景画面,组成一个浑然一体的艺术画廊,展现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延安和整个抗日民主根据地欣欣向荣、积极向上、抗日卫国、创造美好未来的画卷。从审美的角度看,六个不同时间、地点、环境、人物的风景片断构成天衣无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把自已对解放区人民生活的思考贯穿其中,形成了六个不同风景片断的内在联系。可以说作者把自己对生活、对自然的美的感觉和认识通过这六个风景不片断反映出来,启发我们去认识解放区人民的精神美、精神的崇高,从而达到对他们的赞颂和讴歌。《风景谈》与《白杨礼赞》虽然同是赞美延安根据地人民精神风貌的,但相比较,《风景谈》则更富于生活的情趣和新生活中所闪出的诗情画意。文章从《塞上风云》影片引起的联想开篇,借助丰富的艺术联想,纵横驰骋,给我们描绘了六幅和谐优美、寓意深邃的风景画。茅盾的作品,往往是以深厚丰满见长的。同样,他的散文表现的虽然是某个生活断面,某种生活景象,他会调动整个的生活积累,来充实它,使之更加集中。《风景谈》是一篇融叙述、写景、议论、抒情于一炉的文情并茂的优美散文,在对风景画内容描述之后,引出几句议论,这不仅是对前面描述内容的深化,更是一种水到渠成的点睛之笔。如第五幅画描绘的是人们在桃林茶社休息的情景。原本贫乏、简陋的桃林却因人的活动而变得丰富热闹起来。在结尾处作者这样说道:“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增添了景色。这是作者从心灵深处发出来的,一种真正的、毫不做作的议论。因为这样,〈风景谈〉就避免了单纯的说理和琐碎的叙事,而是把政治寄寓在诗情画意浓郁的六幅图画中,借助于活生生的生活画面,来表达作家对别样生活的讴歌与赞美,文章虽政治意味浓却不露骨,含蓄而意味深长。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让学生懂得作家的写作意图,更要指导学生领会“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再有就是鉴赏本文采用“蒙太奇”的手法结构画面的方法。

说教法

教学本文,我起初打算以鉴赏画面的方式,以“蒙太奇“为抓手来切入课文,理解各个画面的风景构成,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角度来理解作家的写作意图。这样处理的好处是抓住了课文的美学意味,缺点是淡化了文章的写作背景。如果不把作品放到特定的背景中理解,势必导致一种结果:注重文章的美,忽视文章的真与善。如何把这些东西都兼顾到的同时,还能从人与自然的和谐角度来鉴赏文章?我思考的结论是抓两幅有代表性的画面,从画面的构成到画面的美学内涵,逐层深入,挖掘画面里包含的哲理美、人性美、精神美,然后带动同学来思考其它几幅画面,进而形成自己的判断。

选择第一幅、第六幅的原因是这两幅画面有强烈的画面感,没有太多的叙事成分,从表现人的精神的伟大方面更有说服力,而且文字也优美,抒情与议论处理得得体,不显矫情。


采用以点带面,然后各个击破的方法。 说学生

进入高三虽然这个班的学生相对讲学习成绩不理想,但应该相信我们的学生已经有一些阅历,也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只要老师注意引导,能够由浅入深,应该能读懂此文。

说学法

阅读这样的文章,要指导学生举一反三,读一类文章,因为时间短暂,没有延伸、展开,只是就文章论文章。即使如此,还是要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的指导。

1、整体把握:概括六幅画面的内容; 2、深入一幅图画,重点突破(精读)

1)理解画面的构成要素:单纯的自然景与有了人类活动的自然景有什么不同;人融于自然与自然是人的陪衬有什么不同。

2)单纯地写景与景、情、理结合的区分。 3、用阅读一个画面的方法来阅读其它画面(粗读) 4、鉴赏本文的写作特点,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课堂教学设计《风景谈》

教学重点: 1学习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理解散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理解第一幅和第六幅画的思想内涵;理解作家把政治寓于风景中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导入:《风景谈》谈的是风景。此文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角度讨论人在风景中的作用,讨论风景的人文意味,可以说是同类话题中比较深刻的一篇。 以《断章》(卞之琳)为例作一比较。 1、通读全文,理清思路,归纳六幅画的内容。 A沙漠驼铃 B高原归耕 C延河夕照 D石洞雨景 E桃园小憩 F北国晨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429473b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3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