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启泉深度学习有感

2023-11-16 18:40:2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钟启泉深度学习有感》,欢迎阅读!
有感,深度,学习,钟启泉
钟启泉深度学习有感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多年以来,阅读好书已经成为中窑小学教师们的日常。我们以书为师,伴着幽幽墨香在书海中徜徉。

今年暑假,为了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凝聚智慧,我认真拜读了钟启泉教授的新著《深度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了解了“深度学习”的内涵及意义,更是在张齐华老师的报告中明白了“深度学习”在小学数学学科中的特征及具体实施,这让我收获满满,受益匪浅。

关于“深度学习,我们都还处于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认识的过程中,深度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仍然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结合目前自己正在尝试的“社会化学习,我有这样一些思考。

所谓深度学习就是在教师指引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则是深度学习主要的任务和目的。

“深度学习”对于我们一线教师而言,意味着面临如下四重挑战: 第一,从聚焦“教"转向聚焦“学”的挑战。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学教育视为一种信息传递,让儿童巩固所传递的知识,死记硬背就行了。在这里无异于把“教”等同于“学”“教即是学”。然而,今日时代的教学不能归结为教师单纯地传递信息,它要求教师为每一个儿童提供积极参与、并能诱发学习兴趣与体验的"学习场”。教师对于儿童而言,承担着一种"协助者”的作用。

第二,从“个人学习”转向“协同学习”的挑战。

"深度学习”既非单纯教学内容的更新,亦非单纯教学方法的导入,而是意味着构成整个教育的根基--学习--的转型,亦即从聚焦“个人”转向聚焦“学习共同体”。知识的整合需要基于“协同的过程”,在协同作业中每一个学习的思考得以可视化。我们区目前在胡小妹名师工作室的带领下,已经开始了


社会学习”模式的尝试,而这一种模式恰恰注重了学生的协同合作学习与“深度学习”的理念不谋而合。

第三,从“教案”转向“学案"的挑战。

亦即意味着教师从“一种故事”到“多种故事交响”的教学观的转型。教设计的根本所在就在于,不仅积累学科的或跨学科的知识,而且要求因应境脉,重建知识。所谓“教案”就是教师基于单元目标、教材观和评价标准,体现该课时的目标而展开的教学计划。既然是教案,不过是教师预先设想的一则故事而已,在实际的教学中会产生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故事。因此,即便是同样的教案,班级不同,也会有基于教师临机应变的不一样的实施。正是因为教学中会产生差异,才会催生儿童思考的交响,才能促成丰盈而有深度的学习而我们现在所尝试的“社会学习”中的学习单,就是一种新型的“学案”

第四,从单元教学转向大单元整体教学的挑战。

“深度学习,它是一种新的设计规范教学为以单元为单位实现我们的教学过程。每个单元都要确定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每个单元老师不是教知识点,而是利用这些知识点再完成一个挑战性的培训。这也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地方,单元整体设计,变小单元教学为大单元的整体教学。老师面对的不是一个个知识点,而是设计整个单元的学习目标,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堂。所以这样一种新的数学教学设计规范,改变的不仅仅是数学课堂教学,它还会引起一连串的连锁。这样一种新的教学设计规范的确立促使数学教学观念的巨大转变。

未来是等不来的,“深度学习”要靠我们一线教师的创造。在应试教育的课堂中教师是知识的垄断者,课堂教学的任务不过是让儿童囫囵吞枣地接受教师传递的标准答案而已。在素质教育的课堂中,儿童是作为“学习主体”参与教师以儿童的知识差异为背景设计的共同探究活动。借助问题,对话与反思知识的建构与情意的陶冶,养成每一个学习者的“核心素养”。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路线。

满地黄叶相作陪,正是一年读书时。教师是学校最活跃、最富有朝气、最具创造力的群体,是推动学校发展的主力军。在以后的教育生涯里,我会继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4240b83d6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7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