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习得性无助感名词解释》,欢迎阅读!
习得性无助感名词解释
学习者将其行为看作是一种本来可以克服的困难,当他们面临这种无能为力的情况时,就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简单地说,就是知道做不到。那么什么是习得性无助呢?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习得性无助感名词解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指人在学习情境中形成的一种对自己无能为力的认识和判断,即使这种无能为力的情况很明显,也不能激发个体采取任何自主行动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习得性无助感的产生源于两个方面:(1)与现实的、清晰的认识相联系;(2)与人们曾经遭受的挫折相联系。习得性无助与认知失调有密切关系,是认知失调的直接后果,是与现实的失调相伴随的,它与对现实的不满不是同一个过程。
1。如果习得性无助在生理层面上的表现是对环境无能为力,在心理上表现为对信念、目标、价值观和未来抱有深刻的怀疑,在行为上表现为表现出严重的焦虑和沮丧,那么这个过程就叫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是指儿童对自己不能影响行为结果而感到的无能为力。多见于在幼儿园或学校遭受拒绝和失败后,儿童倾向于无助、依赖、不相信自己,将失败归咎于别人,对环境感到无能为力,通常在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习得性无助感。 4。造成无助的原因,一是环境的变化超出了自己应付的能力;二是环境变化非常迅速,而自己的能力却没有同步提高;三是在变化之前,自己尚未充分认识到应该改变行为,而只是被动适应环境。
- 1 -
如果条件反射消退后,儿童能够恢复正常的社会适应能力,则其无助的症状并不持久存在,这种无助属于暂时性的;如果条件反射消退后,由于内部的压力增加或者因为遭受了不能承受的挫折,而使无助的情绪继续存在,就属于持久性的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是一种适应性的防卫机制,它能避免因为不能控制的环境力量所引起的焦虑和痛苦。但习得性无助会降低人的应对风险和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习得性无助是导致不良行为的重要原因,在神经症患者身上也较为普遍。常见的包括回避型、自罪型、疑病型等。习得性无助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含着三种成分:对消极事件和无能为力的评价,认知失调,以及无助感。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3d0106132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