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故宫100观后感》,欢迎阅读!
《故宫100》通过多样化的拍摄和剪辑手法,将紫禁城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美学价值加以演绎,体现了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有利于推进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及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在《故宫100》中,解说词分别由男女解说员每隔一集穿插着进行解说。男声浑厚、深沉,铿锵有力;女声温婉、轻柔,娓娓道来。在讲述气势恢弘的三大殿以及清王朝政治变幻时,音质浑厚的男声与庄严的皇家建筑相得益彰。而在描述皇帝大婚、皇子宫区时,女声温婉极富磁性的声音带观众了解皇室的生活。
影片开篇对故宫内部旧时物件进行拍摄时,微微泛黄的画面,明暗有致的影调,配以远处传来的悠悠的戏腔,似乎从前的景象再现。解说词中的“气味、声音、光线”,此时都恰如其分地通过画面和音乐呈现出来。之后又有丝竹管弦乐器声作背景配乐,更加衬托出紫禁城的古韵。
影片开篇出现了三轮车夫车上安置的镜子、私家车后视镜、靠着墙的镜子、孩童手上的小圆镜等等,不同的镜子陆续折射出不同角度的故宫,渐渐还原其景貌。半屏镜面,半屏现实场景,切合地诠释了“大地上长出的天空之城”这样的概念。而第二集随着镜头的推进,太和殿出现在眼前,画面豁然开朗。
线条是画面的骨架,能勾勒轮廓,表现运动,模拟情绪起伏,产生视觉节奏。影片在拍摄古楼时,利用故宫建筑物的美感,通过正侧面等多角度对屋檐的线条进行展示,引导视线,呈现出“檐牙高啄”的动感。
从拍摄角度看,影片多采用正面角度和仰摄角度拍摄故宫,更好地凸显了其恢弘大气、庄严肃穆的特点。同时,辅以侧面拍摄、平摄、俯摄等,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地对故宫景貌进行了展示。
如拍摄故宫外围局部景致时,通过斜侧仰拍,以仰视的角度呈现紫禁城的样貌,容易使人对传统建筑之精致产生敬畏情绪和对传统文化的探知欲;拍摄一些内部景象时,通过俯拍,则有一种以现代角度审视历史的庄重感。从这多种角度拍摄这座宫殿,除了给予我们更好地观察古迹、审视历史的机会,更是带我们领略了旧朝帝王俯仰天下的雄心。
影片较多采用了延时镜头,带来了强烈的动静对比效果。天空中流云变幻莫
测,人流往来匆匆,而故宫自岿然不动,令人感受到其独具的沧桑,以及历史的厚重感。故宫安定地坐落在这里,它从前见证了王朝的兴衰,而如今在时光雕琢之下,愈发地恢弘大气。
而《五凤朝天》中,讲述金榜题名的读书人走御路时,画面横向分割成三份,左右两侧均为纯黑色,中间则是明亮的宫殿。随着镜头的不断拉近,宫殿在眼前放大,昭示着学子即将迎来美好的未来。这则是影片善用对比的另一方面。
此外,影片给故宫内部的草木、昆虫、日光以近景镜头和特写,除了作转场过渡之用,更是说明这里并不只是历史衰败后遗留的死物,也不单单是供人景仰的文化遗产。它生机充盈,富有朝气。紫禁城从未真正退出历史舞台,只要这里尚有生命的声息,它将永不褪色。
影片结合了古画、3D动画,一方面对当时的情景进行了再现,另一方面使得镜头的表现更为直观。如《有容乃大》中,介绍午门的形制时提到榫卯,采用了3D动画的形式,利用摇拍的拍摄方法,从各个角度向人们展示午门的建造样式,即带有阴性意象的凹形形制。榫卯与它的外部空间形成的凹凸结构指向阴阳和谐,表明有界与无形的相对存在,午门的形制,印证和象征中国人对天地人关系的理解,有容乃大是它的气魄。而如果仅仅单一地对实景进行拍摄,则难以阐明午门形制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
影片中不可缺少的是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旧时紫禁城中的历史人物在某个地点的黑白照片与现今故宫中相同地方的红墙金瓦拼接在一起进行对比,令人产生依旧是此地此景,只是故人不再的喟叹,沉浸其中。画面中的影像虚实结合,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故宫100》纪录片播出以来,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纪录片过于冗长易使人感到沉闷无趣,而《故宫100》相比以往的纪录片在各方面都有所创新。每集6分钟的时长,穿插着3D动画,辅以优美、娓娓道来的解说词,在信息碎片化的今天实属老少咸宜。因而,这一系列记录片不仅对青年人有所启迪,对儿童、青少年而言更是极具教育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389b31b08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