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辅修第二专业好处》,欢迎阅读!
辅修第二专业优势
1、报考辅修第二专业条件:
很多名牌高校对学生辅修第二专业要求较高:大二或大三开始辅修;辅修前第一专业无挂科现象;辅修需修够300学时等等。故辅修第二专业的学生在用人单位眼中均是各大高校的高材生,知识结构比较完善,学习力比较强,这些也正是一个优秀的员工所必须具备的。
2、辅修第二专业授课形式
辅修第二专业均采用面授形式授课,学生通过和老师直接交流,可获得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疑难答惑更加便捷。
3、辅修第二专业费用较低
因辅修第二专业利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使学生在校的时间利用更加紧凑、合理,时间利用效果趋于最大化。
4、辅修第二专业的效用
辅修第二专业为在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的平台。 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到:“要针对现存的弊端,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各种试验,例如改变专业过于狭窄的状况,精简和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实践环节,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实行学分制和双学位制,增加自学时间和课外学习活动.有指导地开展勤工助学活动等等”。
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l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教高f1998)2号文)中提到:“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要积极为学生提供跨学科选修、双学位、主辅修等多种教育形式,培养大批复合型人才。要进一步利用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果,发挥综合性大学、多科性院校的教育资源优势,为各类专业人才培养服务”。
我国普通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辅修/双学位教育的制度设计与完善,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自由,让学生能充分利用多学科的教育资源以拓展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兴趣。这已成为中国高校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注:
①大学关于《大学本科培养跨学科知识复合型人才的作法与相关问——大学的个案》论文摘要如下:
大学本科培养跨学科知识复合型人才的作法与相关问
——大学的个案
卢晓东① 宋鑫② 王卫③ 董南燕④
(①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副研究员、博士②③④大学教务部职员)
[摘 要] 文章以大学为个案,对大学本科培养跨学科知识复合型人才主要教育模式的辅修/双学位教育予以总结,并对跨学科知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多种模式、办学目标、教学组织、译名统一、学习量、收费、学科交叉范圈、证书发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普通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辅修/双学位教育的制度设计与完善,为学生创造广阔的空间以拓展发展方向,提高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
[关键词】 跨学科 辅修 双学位 大学
近年来,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交叉的趋势日益明显,无论是未来从事科学研究还是直接参加社会工作。知识复合型人才都具有特别的优势。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加速培养厚基础、宽口径、赢素质、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知识复合型人才,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充分利用大学多学科的教育资源,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大学顺应时代要求,积极推动本科教学改革,采取多种措施为知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作为跨学科知识复合型人才培养主要教育模式的辅修/双学位教育,已经成为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学科的知识背景,已成为大学本科毕业生的重要特点之一。
一、本科期间培养跨学科知识复合型人才的作法
大学从1989年开始系统进行辅修/双学位教育的探索。但由于学生主修课程负担较重(180学分左右)。学生选择余地很小;在思想上学校也将辅修/双学位教育作为对个别智力超常学生的教育方式。1996年教学改革将本科毕业总学分要求减少到150—160学分之阀。主修压力减轻之后,许多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始攻读辅修/双学位。据统计,2003年本科2473名毕业生中,有444入获得2个专业的证书,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7%。
为了给予学生更多选择自由,让学生能充分利用学校多学科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展知识基础,为未来创造广阔发展空间,本学年大学完成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其中包括:
1.压缩课堂教学时阍,进一步减少毕业总学分要求,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时间
为了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时间,2001年6月大学教学研讨会上教务部提出,要采取措施减少课堂教学时间,减少学分,这一建议得到了与会院系领导的广泛赞同。自2002年9月起,大学的学分对应学时数正式由原来的l学分对应一学期17学时课堂讲授,更改为l学分对应15学时课堂讲授。更改的实际结果是课堂教学时间缩短、学期缩短、假期变长。比如学期将变成18周(15周授课。l周“五一”或“十一”假期,2周考试),一年的假期变为16周(4周寒假、12周暑假)。
2003年5月,大学新的本科教学计划修订完毕。这一次教学计划的修订在两个方面取得重要成果。首先,将新的教学思想——即“在低年级实施通识教育,高年级进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的思想贯穿到各院系教学计划中,保证2003级本科生在按院系招生入校后在低年级按院系培养;其次,就是将毕业总学分从原来150—160学分减少到130-140学分。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要针对现存的弊端,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各种试验,例如改变专业过于狭窄的状况,精简和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实践环节+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实行学分制和双学位翩,增加自学时间和课外学习活动.有指导地开展勤工助学活动等等。”减少学时、学分之后,大学本科生4年的课堂教学时间减少至1950—2200学时之间,已成为国内高校课堂教学最少的大学之一。课堂教学时闻减少后,更多的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修其他课程,加强自学能力培养。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参加辅修/双学位学习,或者参加本科生科学研究。减少课堂讲授时闻是为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而非降低学术要求。
学期缩短,暑期加长后,许多时间相对集中的实验课、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实习以及部分高级课程可以安排在暑期学期开设。暑期正值国内外多数大学的假期,这样就有可能聘请到国内外著名大学的优秀教师来我校讲课,为我校学生开设特别课程和短期学术讲座,特别是大学开不出来的课程和研究生阶段的高级课程。这些课程可以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弥补该校学术研究领域的不足.通过世界名校、名师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学校教学产生影响,既促进了交流。又提高了学校的课程质量。暑期学期的开设,还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教室资源,缓解目前资源缺乏的矛盾,缓解学生选课(含重修课)时闻与正常修课时间冲突的矛盾;学生也可利用长暑假从事科学研究活动,使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暑期课程根据情况可以计入学分。更加促进弹性学制的实现。实行暑期学期制度还会带来另一个好处,即教师有教学任务时要认认真真搞教学,一般不允许出差导致停课,教师可以在长暑期将主要精力从事科研活动,安排出差、出国交流等,使教学、科研得到兼顾。 2.广泛的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
为办好辅修/双双学位教育,2002年,大学针对辅修诹学位教学及管理工作完成专题研究.提交了《提高我校辅修/双学位专业教育质量的研究报告》,同时完成多篇相关研究文章.如“美国高校辅修制度述评”等。部分院系如经济中心也设立了专门研究项目,对辅修/双学位教育进行研究反思。一系列研究工作为学校辅修/双学位的改革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3.出台新的管理文件,进一步规范辅修/双学位教学管理
在充分调查研究、反复比较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规范、促进学校辅修双学位教学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2003年4月经校长办公会讨论,正式颁布《大学本科生选修辅修/双学位专业管理办法》,规定在新的教学计划修订的基础上,将辅修学分要求确定在30学分左右,将双学位学分要求确定在40学分左右;同时改进现有教务管理系统,统一辅修/双学位管理模式。在学校全面监控的基础上,加强学校与院系、院系与院系之间的沟通.进一步明确学校以及院系职责。在规范管理的同时,要求院系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提高课程难度,更加重视教育质量.使双学位成为大学本科毕业生的真正品牌。2003年.我校经济学双学位毕业生有349人,而当年入学只有521人,3年的毕业率高达67%,这充分说明大学对辅修/双学位学术质量的高度重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35fd675a1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