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 考试重点

2023-01-20 00:28: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心理学 考试重点》,欢迎阅读!
社会心理学,重点,考试
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 社会理学

社会理学

选择题:6~7 名词解释:4 简答题: 分析题:25

社会助长作用又称社会促进现象,是指当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时,个体行为效率有提高的倾向。也就是说,在做某一项工作时,个体和别人一起做往往做得又快又好,比一个人单独做时效率高。P209

社会懈怠效应是指个人与群体其他成员一起完成某种事情时,或个人活动时有他人在场,往往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时偏少,不如单干时出力多,个人的活动积极性与效率下降的现象,也叫社会惰化作用、社会惰化。P214

群体思维群体决策中人们为了维护和睦而压制异议。指这样一些情况,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群体思维是伤害许多群体的一种疾病,它会严重损害群体绩效。群体思维并非总是有害的,它也有有益的一面。例如网民群体,其构成的对社会良性规范的影响力就是有利于全体社会的。P228 群体极化:讨论通常可以强化群体成员的平均偏向。指在群体中进行决策时,人们往往会比个人决策时更倾向于冒险或保守,向某一个极端偏斜,从而背离最佳决策。在阐述论点、进行逻辑论战时,一些成员变得具有防御性。当他们面对挑衅时或者群体中冒险人数占多数时,态度或者做出的决策会变得更为冒险甚至激进,称为冒险偏移。在某些情况下,如果群体中谨慎保守人数占多做出的决策就比个人更保守,群体决策偏向保守一端,称为谨慎偏移;但在更多的情况下,群体决策偏向冒险的一端,比个体决策更倾向于冒较大风险。P222

光环效应是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正如日、月的光辉,在云雾的作用下扩大到四周,形成一种光环作用。常表现在一个人对别一个人的最初印象决定了他的总体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有时候晕轮效应会对人际关系产生积极作用,比如你对人诚恳,那么即便你能力较差,别人对你也会非常信任,因为对方只看见你的诚恳。而晕轮效应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以偏概全。

从众指根据他人而做出的行为或信念的改变。P152 顺从是指靠外在力量而表现出的从众行为。

服从是指顺从的行为是由明确的命令锁引起的。 接纳是指真诚的、内在的从众行为。

刻板印象就是概括。是指个人受社会影响而对某些人或事持稳定不变的看法。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表现为:在对于具有许多共同之处的某类人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判断,不用探索信息直接按照已形成的固定看法即可得出结论,这就简化了认知过程,节省了大量时间、精力。消极的一面表现为:在被给与有限材料的基础上做出带普遍性的结论,会使人在认知别人时忽视个体差异,从而导致知觉上的错误,妨碍对他人做出正确的评价。P243

首因效应最先出现的信息最具有说服力。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它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首因,是指首次认知客体而在脑中留下的第一印象。P191

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P104

旁观者现象是一种社会理学现象,指在紧急情况是由于有他人在场而没有对受害者提供帮助的情况。救助行为出现的可能与在场旁观人数成反比,即旁观人数越多,救助行为

本通宵版由zh总结 - 1 ©版权所有


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 社会理学

出现的可能性就越小。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结论性的、权威的证据证明旁观者现象。P365

搭便车效应是指:在利益群体内,某个成员为了本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作的努力,集团内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得益,但其成本则由这个人承担。由于利益集团的利益是由组成集团的每个成员的需求和动机决定的。因此,每个利益集团成员只有联手努力才能获得共同利益。如果有人没有为此而努力,而另外人付出了努力,那么这就会抑制集团成员为本利益集团努力的动力;如果利益集团内每个成员都共同努力,则个人成本就会相当小。P215

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熟悉与临近(接近性)、相似性和互补性、外貌(外表吸引力)才能、人格品质、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P310

公共地悲剧是一种涉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对资源分配有所冲突的社会陷阱。这样的比喻宣示著有限的资源注定因自由进用和不受限的要求而被过度剥削。这样的情况之所以会发生源自于每一个个体都企求扩大自身可使用的资源,然而资源耗损的代价却转嫁所有可使用资源的人们。(可使用资源的群体数目可能远大于夺取资源的数目)

自我服务偏见人们常常从好的方面来看待自己,当取得一些成功时,常常容易归因于自己,而做了错事之后,怨人尤人,把它归因于外在因素,即把功劳归于自己,把错误推给人家。它是一种主观主义的表现,也是一种归因偏见。P52

自我效能:对自己能力与效率的乐观信念可以获得很大的汇报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的。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增自我效能,反复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指一个人在特定情景中从事某种行为并取得预期结果的能力,它在很大程度上指个体自己对自我有关能力的感觉。自我效能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P41

说服的途径:1、中心途径:全面系统的对某个问题进行思考与判断;2、外周途径:关注令人不假思索就接受的外部线索,而不考虑证据是否充分。P181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什么时候态度可以预测行为:1将影响态度和行为的其他因素最小化;2态度与是针对具体行为的且紧密相关;3、当我们清楚的意思到态度的强有力的时候。P99~P102

自我实现的预言: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怀有某种期望值,这种期望值将会(不自觉地)引导着这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行为,这一系列的行为将最终导致另外一个人也朝着这个原先的期待值前进,最后这个预言得以实现。这种说法指的是以没有确凿证据的预言为契机,唤起一种新的行动,这种行动最终使起初的预言变为现实。

归因:描述了我们怎样解释人们的行为。即归结行为的原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分为:内部和外部归因。P62

印刻:劳伦兹在对幼小动物的依恋行为进行研究时发现,刚刚会走的幼小动物向于追随它在出生后看到的第一个活动的客体并很快与之建立很难改变的依变关系,这种现象,劳伦兹称为“印刻”。 动物个体生命的一个特定时期,由于遇到某一特定刺激而建立的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刻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它不需要强化和练习,客体本身自然地引出某种行为并起强化作用,还能成为其他行为的强化物。

社会学习理论:厌恶体验,奖励合作性的非攻击行为。惩罚。P306 偏见的社会根源社会不平等:不平等的地位与偏见;社会化、社会制度的支持。P251 群体中的去个性化群体情境可能会使个体失去自我觉察的能力,并导致个体丧失自我自我约束,做出一些个体单独时不会做出的事情。P217



本通宵版由zh总结 - 2 ©版权所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33f89c3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7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