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七月半”里话鬼节》,欢迎阅读!
“七月半”里话鬼节
昨天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问我们这周回家过节不。我不禁纳闷,这时节哪里还有什么节日。翻开日历,才猛然觉察原来是一年一度的中元节。只不过中元节那是官方称谓,在很多地方又叫盂兰盆节,而我们西南诸地则俗称“七月半”,也就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农历七月十五日鬼节。
话说我国共有三大鬼节,分别是清明、中元和寒衣,其中尤以中元为盛。同时民间还有“三元”节日的说法,又称正月十五上元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古时就有“阳间过上元节(元霄节)阴间过中元节(鬼节)”的说法。由此可见,鬼节历史之久,风气之盛。
对于鬼节的由来,认同最多的要数佛教的"目莲救母"。传说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後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目莲遵佛旨意,于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其母,其母亲终得食物。
俗话说“七月半,鬼乱窜”,时间越是接近农历的七月十五,晚间路上的行人就越少。因为传说中七月十五是鬼门关大开的日子,各种孤魂野鬼蜂拥而出,是一年中阴气最盛的时候,所以晚上最好不要到处乱走,以免招惹阴灵。在我们家乡每到“七月半”,都要烧袱子,祭拜祖先。往往是一入农历七月,家里的老人就开始包袱子。用黄纸或白纸做成信封状的封皮,里面包着一叠黄纸,用浆糊封好,再在封皮正面分别写上收袱子的和烧袱子人的名字,背面接口处大书“封号”字样,也就是相当于“封条”的意思。一般比照从家中老人的最高辈分往上数三代的形式,烧给所有范围内的故去亲人。到了鬼节当天,看天断黑之后,在家中的堂屋中贴上写有特殊内容的象征祖先的牌位红纸,用白萝卜切成香座,插上烛点上香。堂前一定要放上一个八仙桌,摆齐八方碗筷,供上佳肴美酒,时下果蔬,由家里最年长的人“敬酒添饭”。堂下划一个特定的地方,将包好的袱子垒起来,用散黄纸点燃,一边烧一边说“某某老人家这几封是你的,这几封是某某老人家的„„大家过节收钱,要保佑儿孙„„”,全家人都跪在周围一直等到袱子烧完。期间还不能拨弄火堆,看到燃尽的纸屑盘旋着飞起来,就说“老人家收到了”。最后是到门外去给各位“过路兄弟”“原先住户”烧点散纸,放鞭炮,然后回家吃饭。此外,还有很多其他的风俗。例如避免带红绳、铃铛、风铃等招鬼物,在屋门口不吹口哨,不去河边水塘,在外面不走墙根,不乱叫人名,有人叫名字不轻易答应,十字路口不说“怪话”等。
其实从鬼节由来就不难看出,鬼节之所以兴盛,撇开其他因素,更多的是节日中暗含的崇尚孝道的伦理传统。目犍莲尊者的出发点是怜悯母亲,各个年代的人皆缅怀祖先,所以不管时代怎么变迁,不管祭拜的物品怎么变化,不管地域风俗怎么差异,大家所共同都是对逝去的亲人无尽的怀念与哀思,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希望与憧憬。
If you leave me,please don’t comfort me because each sewing has to meet stinging pain.(离开我就别安慰我,要知道每一次缝补也会遭遇穿刺的痛)。
No man or woman is worth your tears, and the one who is, won‘t make you cry. (没有人值得你流泪,值得让你这么做的人不会让你哭泣。)
One is always on a strange road,watching sreange scenery and listening to strange music.Then one day,you will find that the things you try hard to forget are already gone.(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是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那么忘记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31cb3d776a20029bd642d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