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论》第四十二篇:风论(一)

2023-10-02 03:36:2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黄帝内经素论》第四十二篇:风论(一)》,欢迎阅读!
黄帝内经,四十二
《黄帝内经素论》第四十二篇:风论(一)

篇名释:本篇主论风病之寒热、热中、寒中、疠风、偏枯、风病等发病机理及病态,五脏、六腑之风病发病机理及病态,继而详解五脏之风、劳风之病态及诊则。因通篇所论皆为风病,故此名篇《风论》。

SW42-D0101黄帝问曰: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风】,或为【偏枯】,或为风也,其病各异,其名不同,或内至五脏六腑,不知其解,愿闻其说。

黄帝问:风气伤人时,有的成寒热病,有的成热中病,有的成寒中病,有的成疠风病,有的成偏枯病,有的成风病,其病态各异,其病名不同,有的深至五脏六腑,我不知其解,想听相关学说。

Q0101岐伯对曰: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 岐伯回答:风气,藏在皮肤之间,往内不得通行,往外不得发泄。 Q0102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其寒也,则衰食饮;其热也,则消肌肉。故使人【怢栗】,而不能食,名曰【寒热】。

风气,易于流行而多变,腠理张开,就会淅洒生寒;腠理关闭,就会热而烦闷。发寒时,就会食欲减退;发热时,就会消蚀肌肉。所以使人颤慄不止,却不能进食,名叫寒热病。

Q0103【风气与阳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眦;其人肥,则风气不得外泄,则为热中而目黄;人瘦,则外泄而寒,则为寒中而泣出。

风气与足阳明经入胃,沿胃经上行至目内眦;肥胖之人,风之热气就不得外泄,就发热中而眼黄;消瘦之人,风之热气就会外泄而生寒,就发寒中而泪出。

Q0104风气与太阳俱入,行【诸脉俞】,散于分肉之间,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愤【月真】】而有疡;卫气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

风气与足太阳经同时进入,循行脏腑各腧穴,分散于分肉周围,与卫气相接触,水道不畅,就使肌肉愤然撑胀而生溃疡;卫气有所凝滞


而不流,所以肌肉有麻木不仁。

Q0105疠者,有【荣气热胕】,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或名曰寒热】。

疬风,有营气之热藏于腐肉,经脉之气不清,就使鼻梁损坏而面色衰败、皮肤溃疡。风寒之气客居血管内而不离去,病名叫疠风,或叫寒热病。

‖LS23─C0101→C0202‖→‖SW42—Q0105‖LS23—C0101【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巨针取之,益其不足,损其有余,乃可复也。

偏枯,半身不遂而痛,言语正常,神志不乱,病在肉分、腠理之间。用大针针刺,补其不足,泻其有余,即可康复。

C0201【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也。

风痱形成病时,身体无痛者,四肢弛纵不收;如神智不太乱,其言语稍明白,尚可治;如乱到不能言语,不可治。

C0202病先起于阳,后入于阴者,先取其阳,后取其阴,浮而取之。

风痱病先起于阳分,而后进入阴分者,先治阳分,后治阴分,用浅刺法治疗。

SW42-Q0106以【春、甲乙】伤于风者,为肝风;以夏、丙丁伤于风者,为心风;以【季夏】、戊已伤于邪者,为脾风;以秋、庚辛中于邪者,为肺风;以冬、壬癸中于邪者,为肾风。

在春天、甲乙日伤风的,成肝风;在夏天、丙丁日伤风的,成心风;在长夏、戊己日中邪的,成脾风;在秋天、庚辛日中邪的,成肺风;在冬天、壬癸日中邪的,成肾风。

Q0107风中五脏六腑之【俞】,亦为脏腑之风;各入其【门户】,所中,则为偏风。

风气袭击五脏六腑之俞穴,也成脏腑之风病;风气进入各自门户俞穴,所袭击处,就成偏风。

Q0108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319e24e7b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0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