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阅读附答案

2022-04-17 21:14: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三月》阅读附答案》,欢迎阅读!
三月,答案,阅读
《三月》阅读附答案



【原文】: 三月 韩偓

辛夷①才谢小桃发,蹋青过后寒食前②, 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 【注释】:

①辛夷:一种香草。②蹋青与寒食是古代的节日,寒食节在清明的前一天。 【翻译】:

辛夷花刚刚凋谢,小桃花又接续开放了。三月三踏青过后,直到清明前,三月里的这段日子,正是四季里最美好的时节,可是年少青春却一去不返。当此之时,遥远的吴地,江流入海,长安汉家陵墓春草连天,惹人肠断。新愁旧恨萦绕心头,自知无法消除,还得在邻家酒瓮旁烂醉而眠。 【赏析】

人们在寒食节前纷纷到郊外踏青,感受春天的气息。三月,万物复苏,草木吐绿的季节,迎春花刚刚凋零,含苞待放的桃花悄悄露出粉红的花蕾,尽情吮吸春雨甘露。一年四时中,最好的是霏霏细雨浸润一切的阳初春三月,而人生中一去不复还的也正是如同三月一般令人不舍的青春岁月。吴国远离京都,那纵横交错的每一条江河都将最终流入广阔的大海。昔日雄伟的汉家陵阙,如今也隐没在一片凄迷的野草中了。现时的烦恼加上往日的遗憾让我倍感无奈,不如沉醉在邻家甘醇的美酒中,忘掉一切的烦恼。

韩偓的七言律诗《三月》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盛景不再的感慨,其中也寄寓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无奈。这与诗人所处的时代不无关系。晚唐早已没有了盛唐的雄壮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剩下的仅有颓废和衰弱,作为始终坚持反对朱全忠篡唐的有气节的士人,身处这种时代,面对危乱的时局,却只能无奈叹息,这首《三月》正是诗人无奈的哀叹,一方面是借哀叹美好的初春三月来哀叹国势颓危的晚唐王朝,另一方面也在为自己盛年易逝,无可挽留,功业未就的现实感慨万分,诗的结尾 “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万般无奈的心情表露纸上,借酒消愁却愁更愁。

在诗歌的艺术特色上,诗人采用了《诗经》中“比兴”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诗人欲表达韶光易逝的悲哀,不直接表达,而是先写“辛夷才谢小桃发,蹋青过后寒食前”刚看这两句似乎这是一首描写春色的咏春之作,颔联“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笔锋突然一转,无尽的悲叹流于纸上,这正是“比兴”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颈联“吴国地遥江接海,汉陵魂断草连天”诗人突然又从现实回到历史中,眼前的吴国江海,汉家宫阙寄寓多少了历史的感慨,演绎了无数历史的兴衰,体现了这首诗的时间跳跃性,给人一种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现实的感觉。

尾联“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诗人又将我们拉回到无奈的现实,排遣不去的新愁旧恨,面对流逝的年华,颓危的国势,朱全忠篡唐的威胁,种种无奈叠加在一起,使诗人的愁绪如同重压于心中的一块巨石,于是诗人只好借酒浇心中的块垒,“须就邻家瓮底眠”,那种无奈却更加令人感到无法释怀,令读者无不为之动容,仿佛也有一种要与诗人一同浇愁的冲动,这也正是《三月》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功。 【阅读训练】:

“四时最好是三月”,请简要分析诗中是怎样描写三月的。请指出本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并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它。


诗的前两句从两方面选择具有特色的事物对三月进行了描写。第一句从景物的角度写,辛夷刚凋谢,桃花又接着开放了,写出了三月百花盛开的美好景象;第二句从节日的角度写,踏青的快乐还在心头,寒食节又来了,寒食节之后紧接着又是清明节,节日一个接一个。所以说一年四季最好的是三月。

本诗的主旨句是第四句。诗人采用比喻和铺垫的手法来表现诗的主旨。诗人将少年和美好的三月作比,前三句把三月的美好写到极致,为第四句感叹美好的少年时光一去不回作铺垫,给读者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冲击着读者的心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30e38e6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