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李白与杜甫的比较》,欢迎阅读!
李白与杜甫的比较
导语:唐诗,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盛唐之诗则为峰上的奇葩,李白、杜甫即是照耀这高峰的两个璀璨的星座,正所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白和杜甫,一个诗仙,一个诗圣。他们的名字就像两颗光彩照人的明珠,镶嵌在波澜壮阔的盛唐历史上,给大唐盛世锦上添花。然而,李白和杜甫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诗人。李白是诗仙,仙是超凡脱俗的。他天马行空、豪放飘逸、傲岸不羁,他用众人不能理解的方式来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杜甫是诗圣,圣是超凡人俗的。他感时忧国、绪密思深、沉郁顿挫。他用诗冶炼苦难,他用诗书写血泪,他用诗将现实展现在人们眼前。若以音符来作比喻,李白是高音升调,银瓶乍破水浆迸;杜甫是低音降调,幽咽泉流冰下难。因此,无论为文、为诗、为歌,甚至为人,李白和杜甫可以算作是两条道上的火车,很难走到一起。
然而,公元744年至745年,这两位诗人的运行轨道曾有过短暂的交接.公元744年,李白由于在政治上不得意,从长安来到了洛阳,时年44岁。而34岁的杜甫自从十年前考试不第后,就一直在外游历,恰好也在这时漫游到了洛阳。这两位大诗人的相遇,乃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之一。这时候的李白,虽然已丢掉了御用诗人的宝座,却仍然是天子钦定的桂冠诗人,诗名满天下。而杜甫却是初出茅庐,诗名未就。时年34岁的杜甫,对于长他10岁的李白十分仰慕。他们在当时的东鲁,也就是现在的兖州同行同止、同唱同和、同饮同酌、同醉同酣,给杜甫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当年的秋天,他们又一起游玩了梁、宋两地。第二年,李杜又同游齐、鲁两地。后来,杜甫总是在诗中提到这次齐鲁之行的愉快经历:“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醉舞梁园夜,行歌泅水春”等等。到了秋天,杜甫西上长安再求功名,李白则南下漫游,一个定居成了渭北春天树,一个漂游犹如江东日暮云 (《春日忆李白》),从此两人再也没有见面。
重道的李白和崇儒的杜甫走的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李白为时代所选,杜甫为历史所选。很难有标准来衡量两者之间的优劣高下。别林斯基说:“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的根深深地伸向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思想和感情的代表。”李白和杜甫的伟大皆在于此。李白的诗中,狂放、抑郁、希望和失望相互交织、冲突。他在狂笑长吟中道出了他“大济苍生”、海县清一”的抱负,也抒发了理想无法实现的痛苦。“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在抒发抱负,而在他发泄自己的郁闷之情的时候,仍然能够使自己的感情喷薄而出,笔下景观都显出大气象。在杜甫的诗中,理想、现实、黑暗、光明、愤慨、伤怀相互结合碰撞,他用纪实之笔道出了他推己及人的“兼济”之心,压缩凝结了大众无力承载的苦难。著名学者裴斐评论杜甫说:“心胸气度阔大,阔大到即能涵盖一生和整个时代。”这种深厚浓郁的情感,来自杜甫所生活的时代,来自正在转变的唐代士人的群体心态,也来自他自己在窘迫的生活中所形成的思想认识。他们是时代的歌者,是精神的创作者,是不朽的缔造者。他们的痛苦和幸福是社会和历史的痛苦和幸福,他们代表了社会、时代、人类的感情和思想。
李白曾赋诗感叹“古来圣贤皆寂寞”,然而他其实并不寂寞。李白和杜甫在精神层面上达到了“殊途同归”的大同境界。尽管他们走的路并不相同,但他们同样怀着崇高的理想、执著的追求,以自己各自的方式不懈地奋斗着。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和杜甫的大同也是孔孟与老庄的大同,是儒道的大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以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追求真理、探究人生意义的精神上的大同。
李白、杜甫诗歌艺术比较
一.李白和杜甫诗歌创作方法的异同
1.李白诗歌艺术具有突出的浪漫主义特色,李白思想较复杂,既接受了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要求“济苍天”、“安社稷”,又接受了道家特别是庄子那种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首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突出的特点是大胆的夸张。如用“抽刀断水水更流”比喻“举杯消愁愁更愁”. 其次,李白的诗歌想象奇特,大胆的夸张永远离不开惊人的想象。他喜欢明月,就想象明月可问、可攀、可揽。完全凭传说、想象落笔。摆脱了真实空间感觉的拘束,以大胆的想象夸张.展示了诗人壮阔的胸怀。第三,李白的诗歌幻想最自由。
2.杜甫诗歌艺术具有突出的现实主义特色,首先,杜甫善于选取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加以艺术概括.塑造众多人物形象,描写广阔的社会生活。《石壕吏》中逾墙走的老翁,急应河阳役的老妇;《新安吏》中被征的男子;《新婚别》中暮婚晨别的新婚妇女;其次,杜甫善于寓主观于客观,最典型的例子是《石壕吏》:“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戊,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二. 李白和杜甫诗歌语言的风格迥异
1.李白诗歌语言清新自然,风格多样。尤其是五、七言绝句,写得朴素简法、流畅自然。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沦》);“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杜甫诗歌的语言风格,杜诗语言精炼、准确,富于创新。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注重诗歌语言的琢磨、锤炼,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三、李白和杜甫诗歌创作体裁各有特长
作为唐诗,李白、杜甫都是各体兼擅,而又各有所长。二人皆擅古体,而李白长七绝,杜甫长七律。李白各体皆精,尤擅古体,五古、七古皆有名篇。五古如:《古风》、《丁都护歌》等;七古以《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等尤为突出。五言、七言绝句,是李白之长,五绝名篇如:《静夜思》;七绝名篇有《黄
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等。杜甫绝句不如李白,但也有佳作,如《绝句四首》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古体诗乃其所长,五古代表作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七古更是姿态万千,如:《醉时歌》流利自然;《丽人行》辞藻富丽;《哀江头》沉痛凄绝⋯⋯杜甫五言律诗气象宏大;如《月
夜》、《登岳阳楼》等。七言律诗,更是杜甫的特长,如《登高》等,字辞工对,声律和谐,堪称七绝佳作,被后人誉为古今七律第一。
总之,诗歌经过漫长的发展历史,到唐代高度繁荣,而作为唐代诗坛两颗璀灿的巨星,李白、杜甫不论在创作方法,还是在语言风格、体裁等方面都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他们的艺术创作,为诗歌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对后代影响极为深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2ffce6f2d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