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礼,无以立——中学生礼仪教育之我见

2023-01-27 15:22:2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不学礼,无以立——中学生礼仪教育之我见》,欢迎阅读!
无以,中学生,礼仪,教育
不学礼,无以立

——浅谈城镇初中生礼仪教育

一、礼仪教育的现实需求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是个道德范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一个团体、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中,多数人个人的礼仪修养,经过时间的积淀,就会形成这个团体、民族、社会文化品质,反过来,这个文化品质又在无形中影响着约束着集体中每个人的言与行。

改革开放以来,物质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政治思想建设而忽略传统道德建设,小学生的礼仪常识教育成了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一些学生不知道该如何把社会普遍提倡的道德规范具体地转化为个人的道德行为。在中学生中基础文明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把礼仪教育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从最基本的礼仪规范入手,引导学生在约束和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可以有效地加强德育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解决知与行不统一,学与做两张皮的问题。

学校,是一个育人单位,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基点。学生在这里形成什么样的言行习惯,就会以什么样的言行作用于社会初中阶段学生身心成长迅速、会意识初步萌发,正是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由于受到阅历和知识储备的限制,他们言行规范又缺乏必要的识别判断能力,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为此,对他们加强礼仪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显得刻不容缓。

二、礼仪教育历史传承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非常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孝经》上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管子也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规范更是治国安邦的准则。

礼仪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标志源远流长,早在周朝时期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礼仪制度后经历代的不断传承创新,礼仪已深深地融入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之中。身为礼仪之邦的华夏子孙,礼仪修养理应成为每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颁布施行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也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把礼仪教育的内容明确地融进了公民道德建设的系统工程

如今,随着社会进步,礼仪已成为社会文明的标志,讲究礼仪不仅是自尊的表现,而且是对他人的尊重。礼仪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高低、有无教养的尺度,也是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荀子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礼仪的重要性。要使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礼仪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三、礼仪教育的落地生根

1、礼仪教育需立足于学生的自尊自重

首先,学习“礼仪”要以学会尊重他人为起点。礼仪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人际交往中的行为规范只有从内心尊重人,才会有得体的礼仪言行。尊重他人是人与人接触的必要和首要态度,是不分长幼尊卑的。校园内,


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尊重他人都是互动的前提。

其次,学习“礼仪”要以提高本人自尊心为基础。自尊,即自我尊重,是希望被别人尊重、不向别人卑躬屈节,也不容别人侮辱、歧视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表现,并以特定的方式指导人的行动,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动机。正确的自尊心应具有待人谦逊、不骄不躁的品格。青少年学生在学会尊重他人时,自己也得到他人的尊重,自尊心在提高的同时,其内心的道德要求也在提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很多问题处一半懂不懂阶段,特别是待人、交往方面。培养青少年学生高尚的人格,养成自尊、自爱、自律的良好品德显得尤为重要。礼仪教育可以作为动力和导向,在青少年学生的个体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

再次,学习“礼仪”要重在实践。一个人的礼仪只能在言行中反映出来,不说不动就不能说某个人有无“礼仪”。每个人都要在理解礼仪要求的基础上,敢于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时的待人接物中展现自己文明有礼的形象。一些学生平时也知道要讲文明、懂礼貌,但在公共场合或遭遇到不很熟悉的人时,其“礼仪”规范就无法发挥,这是他们缺乏自信的表现。教育青少年学生树立信心,懂得应用得体的礼仪言行的同时,也是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要敢于展示一个有礼、自信、文明的自我,并且充分利用各种场合、机会去表现这一点。

2、礼仪教育需立足于教师的自觉主动

首先,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要有意识地把“礼仪”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进行安排。比如,根据各阶段的具体情况,制订详细的教育内容和要求,教育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采取形式多样的形式,如召开主题班会、演讲朗诵会、座谈会、专题讲话等,加深“礼仪”观念。

其次,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意识到“礼仪”在传统与现实中的重要价值。用《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礼仪常识等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文明礼貌行为的养成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落在指导学生敢于实践与养成的实处。提高学生对养成文明礼貌的良好形象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再次,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使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接待家长时,能注意礼仪规范以良好的仪表范为学生作榜样。

3、礼仪教育需立足于校园文化的熏陶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仅具有对学生情感陶冶的作用,而且具有心理行为的制约作用。整洁优美、生机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发挥着强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整个群体生活的规范力量,使在校园的每一个学生养成自觉规范自己言行的良好习惯。

4、礼仪教育需立足于家庭社会的配合。

家庭是永远的教育基地,社会是孩子的终生老师。再好的学校教育如果没有家庭与社会的正面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也会消失于无形。只有整个社会都营造出浓浓的文明礼仪的氛围,都形成崇尚礼仪的风气,文明有礼的新一代才能应时而生。

总之,成才先成人。荀子云:“礼者,人道之极也。”良好的礼仪教育,于个人于社会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2e631c8bed5b9f3f80f1cc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