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教案[11]

2022-04-08 00:07:2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老山界》教案[11]》,欢迎阅读!
老山界,教案,11
《老山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2、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3、赏析,背诵精彩的语段,特别是写景的语段。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毛主席的《七律 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山,其中有一座山叫越城岭,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也是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它也被称为老山界,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座“难”翻得山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听听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的讲述吧。

二、默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了解作者情况,明确写作背景。教师做些简单介绍。 2 学生默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三、理清课文的脉络。 1(教师)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那么,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学生)边读课文边划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句。

交流后明确:时间的词句:下午才动身、天色晚了、天黑了、满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时候、下午两点多钟。地点的词句:山沟、山脚、快要到山顶、到了山顶、下山。写作顺序: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顺序。

2、每个时间和地点又写了人物的哪些活动呢?学生在书上勾画。 3教师出示表格师生共同填写:段落 时间变化 地点转移 记叙内容2-11 天下午至天黑 山沟--山脚 同瑶民的攀谈12-23 天黑后至黎明前 山脚-- 爬山的艰苦以及在雷公岩前露宿24-31 次日黎明至下午两点多 雷公岩-山顶 攀越雷公岩32-33 登上山顶以后 山顶--下山 下山的情景

4、理清课文层次:记述一件事,其结构一般这样安排,即:交代起因、记述经过、说明结局。那么本文是不是这样安排的呢?

学生讨论后明确:本文三部分是这样划分的,第一部分:1段)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第二部分:2---33段)记述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分两小层:第一层2---11段)山脚下访瑶民。第二层(12----33段)红军翻越老山界。第三部分(34段)写作者的感受。 四、理解主旨。

1、文末说“老山界是我们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红军又是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的呢?

表格归纳明确:困难的表现 困难的情况 战士的态度走路难 悬崖峭壁,山路险峻 打趣逗笑,奋勇登山睡觉难 夜宿峭壁,寒气逼人 酣然入梦,观赏夜景吃饭难 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鼓着勇气,继续前进处境难 敌人追击,枪声密集 不畏惧,嘲笑敌机

2、面对困难,红军战士这样的态度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面貌? 明确: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问题讨论。

(一)课文写红军翻越老山界,却用了不少笔墨写与瑶民大嫂的攀谈,作用是什?

答:显示了红军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军队。说明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和播种机。从一个侧面丰富了课文的中心意思。 (二)文章中两处集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1、局部揣摩景物描写:1)分析第13段描写:①“奇观”是指什么?②你认为哪些字词用得好,请加以揣摩:“奇观”本来是指自然界奇特罕见的景观或景象。 “之”字形说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与星光连接,写山势之高;表现了老山界的险峻,“许多”一词,既说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瑰丽、壮观的景象。“奇观”一词表现出这一景象的奇特罕见,表现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并颂扬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2分析第23节景物描写:①这部分哪些词语极富表现力?请找出来并加以分析。②这部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别起什么作用?③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缀”字传神而又具立体感,好像人工装点在上面似的,突出夜之深、景之美,表现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感受自然景色的丰富情感。 用巨人矗立比喻眼前的山峰;用一口井比喻山谷,既突出了山势的险峻和连绵,又暗示了红军的艰难处境。“矗立”,形象的说明困难像拦路虎阻挡在面前,但是直立、高耸的老山界阻挡不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也改变不了他们的长征必胜的信念。“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受?“像春蚕在咀嚼桑叶”时连续不断的细微声音,比喻战士们轻细的话语声,说明战士们被冻醒次数之多;“野马奔驰”写半夜山风之大,又喻寒风刺骨;“山泉呜咽”用拟人化手法喻山泉时断时续又暗指山势崎岖;“波涛澎湃”形容林木被风刮动的声音。人声和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烘托出夜色之深,夜景之美,透露出勃勃生机,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非常形象地写出山景之美,表现红军战士的乐观情怀。此段的背诵教师作一些指导:按照所感、所见、所闻分成三小层,一层一层地背诵。第一层从感觉角度突出夜之寒,第二层从视觉角度暗示山之高,从听觉角度反衬夜之静。

3分析第32节景物描写的作用:最后一次描写的景物是下山途中所见,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景色明朗清新,表达了克服困难后的愉快,表现战士们欢畅、轻松的心情,集中展现了一种前景光明的意境。 六、总结全文。

1、主旨:本文具体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克服困难、英勇顽强的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写作特点:

①采取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层次。 ②以生动的描写具体而生动地表达中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2a0b1d54a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a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