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三毛的创作及作品风格》,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三毛的创作及作品风格
作者:许琼丹
来源:《商情》2012年第26期
【摘要】三毛,这位足迹遍及四大洲具有鲜明个性的女性,以独特的作品内容、敏锐的文学感触、丰富的人生经历,形成了她独有的文学艺术世界。她的文学创作经历了不同的时期,有着不一样的文学风格,广泛受到读者的喜爱与推崇。 【关键词】三毛,创作,作品风格
三毛,本名陈平,她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经历。1948年,六岁的她随父母去了台湾,50年代台湾的小学存在很多刻板的清规戒律,甚至还有体罚,在这样的环境下,小小的陈平格外向往自由,向往成长。上中学后,由于受到数学老师的不公平对待,陈平开始了长达7年的自闭生活。16岁,她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走出了家门,在顾福生的引导下,她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1973年,她与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公证结婚。在沙漠时期的幸福生活,激发她潜藏的写作才华,她率直、慈爱的个性,犀利洒脱的文笔令人折服。1979年9月30日夫婿荷西因潜水意外事件丧生,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回国定居。每每阅读三毛的作品,就像品味她的人生,她的作品始终是围绕着她自己所写。她的旅途,她的爱情,她的生活以及她的爱好等,成了她作品中最主要的素材。 一、三毛初期创作及作品风格
三毛的初期创作是在求学阶段,主要是指从17岁顾福生老师鼓励她创作开始,到22岁远走他乡之间那段时间发表的小说散文,代表作有《惑》、《异国之恋》、《雨季不再来》。此时的三毛有着与许多同龄少女一样的情怀,她的作品大多是闺中琐事,作品中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表现出的主要是空灵而忧伤的情感,代表了一个少女成长的过程与感受。正如三毛所说:“我之所以不害羞得肯将我过去十七岁到二十二岁那一段时间里所发表的一些文稿成集出书,无非之有一个目的──这本《雨季不再来》的小书,代表了一个少女成长的过程和感受。”在这些作品中,三毛在写作笔法上较隐讳,并不直言内心情感,而是将自己投影於书中人物。《雨季不再来》描写了“我”与男友分手后心中所流露出的哀愁与眷恋。一九六二年发表在《现代文学》上的《惑》,描写了三毛自己因病而迷失在“珍妮画像”里的幻觉,纵情地表达失学、病痛下的煎熬和對生命的追求,失落的狂乱、被消失的痛苦像魔鬼在追逐,成为三毛难以承受的心理负担。全文充满忧郁悲伤的色彩,表现出的心境的成长却比一般正常生活中的同龄女孩要敏感、早熟。这一时期的三毛,由于人生阅历有限,其作品视野还不够开阔,体现出一种“苍弱”的青涩,但作品中其个人化的遐想和伤感则形成了她创作初期忧郁而感伤的风格。三毛自己也说:“《雨季不再来》是我一个生命的阶段,是我无可否认亦躲藏不了的过去。它好,它不好,都是造就成今日健康的三毛的基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三毛中期创作及作品风格
经历了失恋的痛苦,年轻而任性的三毛选择了远走他乡,开展了漫游的生活。她在西班牙、德国、美国等国辗转,有过艰辛的异国求学经历,热情、活泼的乐天性格开始逐渐显现,这正是她作品风格转变的一个前提。她作品风格转变的另一前提,则是这一时期她在遇见了自己的心灵归宿、灵魂伴侣———荷西。在有了十年风霜岁月的洗礼,再加上幸福的感情生活,她的作品以健康、豁达、洒脱不羁的姿态取代了早期忧郁而感伤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 这一时期她的主要代表作有:《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温柔的夜》《稻草人手记》等,作品主要描述在撒哈拉等地见闻和经历,以及三毛和荷西婚后的琐事。《撒哈拉的故事》中,三毛没有使用华丽的词藻,而是以实情感人,用真人真事、真情真景强烈地震撼着我们,感动着我们,如实地展现了生活的原貌和生活中的智慧与趣味,带有朴实却精确之感。《娃娃新娘》展现出沙漠的古朴风俗与复杂的仪式,突出了未成年新娘的痛苦与无奈。《哭泣的骆驼》中,作者以感情用笔表现了对摩洛哥侵略者的憎恨,对撒哈拉人民为民族独立而战斗的赞颂,对游击队领袖巴西里夫妇的敬爱与同情。《沙漠观浴记》写撒哈拉威人用市侩刮身上赃物和海边灌肠七日的奇特洗澡方法,使读者打开眼界,惊叹不已。《逍遥七日游》写卡那利群岛的风土人情,更是离奇古怪,美不胜收,使作品读起来特别的韵味。《芳邻》中,三毛用谐而不谑的笔调描写了那些不懂文明、逻辑荒谬的撒哈拉威人,尤其是对受过文明教育的医院男助手叫儿子借刀叉的事件的描写,深刻地表现出撒哈拉居民令人苦笑不得的固执。在文章末尾,她还发出一声无可奈何但有超脱的幽默———“感谢这些邻居,我沙漠的日子被他们弄得五光十色,再也不知寂寞的滋味了。”《荒山之夜》描写了柔美的“好似一群半圆的月亮“的荒漠沙丘中,她与丈夫荷西到沙漠探险,掉进了泥淖里去。后经过她的智慧与勇敢才脱险的惊险经历。文中的写法环环紧扣,牵动着读者的心。《白手成家》則是三毛自身生活的鲜活写照,她在文中描述了她和荷西在物质极度贫乏的条件下自己动手改变环境、改造生活的故事。她笔下的日常生活有声有色,与其他一些女作家笔下的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相比,充满了温暖的色调。《结婚记》中的登记结婚,本来是意见呆板的事,但三毛却善于捕捉生活细节,记录了法院秘书奇怪地看着他们,对结婚为什么非办手续感到非常不解,用铺垫和对照的手法进行艺术渲染,并使用更多对话,来表达喜悦幸福的情感。《亲爱的婆婆大人》中三毛用自身事例,描写了跟荷西回西班牙见公婆的故事,生动有趣地表现了东西方社会同样存在的婆媳关系问题。文中写作手法新鲜、奇特,语言犀利、俏皮,将温馨家庭生活中的甜蜜和幸福表露无疑。《警告逃妻》用书信的形式,写了三毛与荷西小两口在妻子“出逃”后的“斗志斗勇”。夫妻间浓得化不开的忠实的爱在真相大白后被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而文中一句简单的话语:“新家窗帘未上,花草未种,一切等你回来经营。”其平凡淡泊中的真情流露,充分展现了夫妻俩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出的家庭之爱与亲情之美,让人为之感动。这一时期三毛的创作贯穿着健康,明朗,晓畅,诙谐的风格,是三毛文学创作最辉煌的时期。 三、三毛后期创作及作品风格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丈夫荷西死后,由于生活上的压力、物质生活的困乏、精神上的孤独,三毛的创作风格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一阶段可以说是三毛人生最为昏暗的时期,对三毛的情感基调和文学风格产生了决定性作用。三毛后期的作品,指的是她离开撒哈拉以后的创作,大都是散文、小故事、书信及语录式的东西,也有剧本,创作呈现出“沉郁平和”的风格。主要的代表作有:《梦里花落知多少》、《背影》、《送你一匹马》、《高原的百合》、《万水千山走遍》等。 在《梦里花落知多少》里,三毛情深意切地表现了对丈夫荷西的追忆、眷恋与怀念,写出了心中带泪的声音:“埋下去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我们。”“就算你已成白骨,仍是春闺梦里相思有相思的亲人啊!”“我在心里对你说:荷西,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这一句让你等了十三年的话,让我用残生的岁月悄悄只讲给你一个人听吧!”情之所至,笔之所至,三毛将内心奔涌的情感透过笔尖表现了出来。在《背影》里,作者描写了父母步行去看荷西墓地的背影以及母亲买菜归来艰难独行的背影,文中字字融注了父母对女婿的哀悼和对女儿的痛惜,句句饱含了女儿对父母的感恩和亲情。相较三毛中期创作对于生活中的事件进行正面、积极与快乐描写,此时期的作品,则呈现出对人世间的绝望和冷淡。在《送你一匹马》的序言中,她说:“坚持看守个人文字上的简单和朴素,欣赏以一支笔,只作生活的见证者。绝对不敢注释人生,让故事多留余地,请读者再去创造,而且,一向不用难字。”这种心情,使一个女作家以特有的敏感和情怀,一派自然本色地去展现她身边的一切事物。三毛后期的作品,比起撒哈拉时期写的散文所引起的撒哈拉式的“轰动”,这些作品就显得平淡无奇了。当然,这也与三毛自身的生活经历有关。丧夫后的三毛回台湾当了一名大学教师,并从事写作。生活的历练,使她变得淡泊而内敛,作品中也时时流露出她父母家庭、对学生朋友的真挚情感。 三毛的创作,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种文学作品。这种文学没有纯文学的严肃,没有深刻的道理,有的只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而这种真实正是我们所找寻的,也是倍受读者喜爱和推崇的。参考文献:
[1]缪进兰.三毛的世界.《桃园文艺》.2000年7月 [2]石景环.感受三毛[J].成人高教学刊.2002年01期
[3]周成平.走进三毛的艺术世界[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6年 [4]严英秀.论三毛作品的情感世界〔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28ccc82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