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评价的方式有多种》,欢迎阅读!
评价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是个人自评,可以是小组互评,还可以是小组、个人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无论采取哪一种评价方式,都要体现公平、公正的评价原则。教师作为参与者进行评价,首先要向学生讲清评价的目的、评价的方法、评价的原则;其次,要监控整个评价过程;
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本学期开学伊始,山后小学一方面建立了学生作业量监督卡,严格控制各年级学生的家庭书面作业量;另一方面,学校教导处通过组织学习,引导教师灵活布置作业,提倡教师在布置必要的书面作业之外,可以用其它形式布置一些适当的动手、动脑、动口的实践性作业,如:手工、劳动、调查等,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素质,巩固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郭陆章 王凤琴)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除了闭卷考试之外,我曾经尝试过以下评价学生学业的方法,我认为都值得推广一下:
1.学生自我评价。教师介定各种评价项目,让学生自我评估,其目的是考验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也检验一下学生诚信度。这一过程其实也是学生自己发展最难把握的地方,所以教师要好好操控和事后针对性的教育教学。
2.家长评价。绝大部分家长对自已的子女十分痛爱,因此在自己眼中是最优秀的,很少发现或根本不愿意去发现其子女的缺点。根据家长的评价,是教师、学校配合家长搞好学生教育的重要一环。 3.组织科任老师综合评价。这主要是针对特殊学生(优秀的和表现较差的),因为一位教师多多少少带有其认识和情感的成份,所以综合各科任老师的评价,其客观性比较全面。
4.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同学长期直接生活学习在一起,指出的优缺点有些是老师不可能发现的,因此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1.观察作业。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请你仔细观察花丛中的蝴蝶、图片中的天安门,你有什么发现?你对具有这种特征的事物有什么感觉? 2.调查作业。《数学课程标准》中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请调查一天内,你家丢弃了多少个塑料袋?一周呢?一个月呢?一年呢?全班学生一年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你能针对塑料袋问题向环保部门提个建议吗?„„这些有趣而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有效地激发了他们参与探索的兴趣。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把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有效整合,促进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设计应不拘泥于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可以是口头形式、操作演示形式的,也可以是展示成果的。如学习“利息”这一知识后,可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主题作业。如调查目前银行利息情况并做专题小报告,帮助家长拟订一份储蓄计划,学习填写银行存单,计算利息税等。如此丰富的作业,学生一定能找到符合自己个性的习题,对习题的解答也一定是多彩而富有创造精神的。
三、“链接”作业内容,促进学生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1.生活性作业。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寻求解决问题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后。可让学生自己测量家里的冰箱的长宽高,然后让他们求自家冰箱的体积与容量。或让他们当一个小小设计师,给一个花瓶配上合适的箱子,并算出做成这个箱子所需纸板的面积,在学完“利息”后,也可让他们帮父母算算家中存单的到期利息等。这样的练习,带有一定的现实性,学生会十分投入地去完成,比直接去完成一些枯燥单一的求体积、表面积、利息的题目有价值得多。这样的作业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力,又能让他们了解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加强了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2.游戏性作业。
小学生的行为方式受情绪影响很大,感兴趣的事情干得起劲,反之则消极对待。游戏一直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中,可以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如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后,让学生每人准备一副扑克牌,找出1-10的牌,同桌两人比赛,比赛规则是这样的:你出一张,我出一
张,把两张牌相加,谁算得快,两张牌归谁,最后以牌多的为胜。这个游戏还可以与爸爸妈妈一起玩,在游戏中提高计算能力。
又如学习了《比多求和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时,我设计这样的课外作业:
每位学生准备一副扑克牌。J代表11,Q代表12,K代表13。同桌合作:一个出题,一个猜点。如抽到一张6点的明牌,接着又出示一张暗牌,并告诉对方暗牌比明牌少2点,猜它们一共是几点。猜对的人得到两张牌,游戏结束以谁的牌多,谁就胜。这个游戏也可以在家里与家长一起合作完成。
又如学习了《认识图形》后,可以设计这样的游戏:把一个同学的眼睛蒙起来,让他用手摸口袋里的图形,说出是什么?并说出是根据什么辨认出来的。这样的游戏性练习,成为课堂教学的后续活动,学生乐此不疲。
3.分层性作业。
新课程观要求教师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富有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作业作为体现这些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它的设计则要做到客观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分层设计作业。可将作业难易程度分为A、B、C三个层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可选择C,中等可选B,稍差可选A。
例如:在教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我设计了如下的作业:
A、一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3厘米,做这个纸盒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它的体积是多少?
B、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棱长总和是52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C、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2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108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又如:教学“乘法分配律”后,可以设计如下作业,要求学生任选6道以上。 (1) 76×68+76×32 (2) 57×39+43×39 (3) 201×73 (4) 25×401 (5) 125×88 (6) 97×101
(7) 327×99+327 (8) 58×102-58×2 (9) 987×98 (10)69×301-69 (11)88×117+88×8 (12)4896×24
这种“自助餐”式的作业,既针对了学生的实际,又体现了明显的自主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充分体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以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4、探究性作业。
探究性作业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现行教材或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独立自主合作讨论为形式,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进行的作业。学生在探究作业过程中,由于知识背景的不同、生活经验的差别,每位学生对所见所闻都会有不同的所感所思,每位学习伙伴的探究积累就是一种丰富的学习资源。这些独特的学习资源相互交流,就会达到“资源共享”的优化组合效果,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1)调查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可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数感。如:调查自己家一个季度的用电情况,制作成统计图表,结合电力紧张的现状以及不同时段电价不同的规定提出相应的建议。
(2)小课题研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究,不仅能深入理解数学,体验乐趣,而且能自主建构知识。如学习了圆的认识、周长、面积后布置学生开展一个小课题研究《走进圆的世界》。学生通过上网找资料、观察生活中的圆来解释“自然中的圆”、“欣赏人文中的圆”。感受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
5、操作性作业。
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学生长于计算、善于推理、疏于操作,原因在于学生对动手操作和思维发展的关系缺乏深刻认识。经常看见学生画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高时拿个三角板移来移去,不知所措。怎样将动手操作、发挥想象、感受创新、体验美感融为一体?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270b0e876a20029bc642d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