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德育:现代德育的嬗变与超越

2022-07-13 04:14:5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发展性德育:现代德育的嬗变与超越》,欢迎阅读!
德育,发展性,嬗变,超越,现代


发展性德育:现代德育的嬗变与超越

要:发展性德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追求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德育。发展性德育的价值取向建立在对德育理论审慎地继承和批判的基础之上,显以人为本、追求和谐的核心价值理念。



关键词:发展性德育;以人为本;和谐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2l世纪,原有的一些道德原则、规范教育方式也就逐渐失去它存在的条件。主体性、发展性是现代德育的本质规定。它突出以人为本的精神,关注知、情、行的协调发展。现代德育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加关注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发展关系。学界对现代德育理论研究可谓成果丰富,但是在德育实践层面依然困难重重。基于道德危机和德育低效的现状,发展性德育以全新的价值理念进入了人们的研究视阔。



一、发展性德育的应有之义

1.学界的研究成果

针对德育的发展性,学界有丰硕的理论成果。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最初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杜威从其教育哲学角度发轫,又经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从心理学的实证研究得到证明和发展,最终由美国著名道德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柯尔伯格及其弟子杜瑞尔等道德认知发展学派为代表,形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学术流派。柯尔伯格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在刺激个体的道德判断与能力的自然发展,而不是传授固定的规则;道德教育是协助个体在已有的、向于向前发展的方向上达到较高的道德阶段,而非强迫接受一种外来模式。



班华教授在《现代德育论》一书中谈到主体发展性内涵时明确指出,主体发展性体现了现代德育以人为本的精神,突出了主体,突出了主体德性的发展,并以培养具有现代思想道德素质的主体人格为根本。主体发展性德育理论以促进人的德性现代化为中心,以促进主体德性发展为根本,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关注受教育者知、情、行的协调发展。



我国学者朱小蔓在2001年比较完整地提出了发展性德育的概念,并以这一概念来认识当代德育的功能转换、目标转换和思维范式的转换。将情感作为发展性德育的重要心理机制,同时做出自己的解释。她认为,发展性德育是以发展人为目的,注重人的主体觉醒与主体发展过程的德育。发展性德育具有不同于约束性德育的转换性特征。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生的德性发展的资源首先在学生自身,而不是仅以教育者的设计和控制、以权威者的身份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第二,学生德性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不同学生个体对道德价值的适应和再适应过程,也是不同学生个体根据各自的方式创造道德价值的过程。第三,人的道德认知能力应与道德情感能力协调发展,既反对传统的强制性的情感认同,也要克服形式化的认知发展范式,如片面理解从皮亚杰到柯尔






伯格的认知发展阶段,导致形式主义的局限。



2.对发展性德育概念的全新阐释

发展性德育是现代德育的本质性概括,体现了现代德育的核心价值观,至少应该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发展性德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德育。它注重人的主体觉醒与主体发展,体现了道德认知发展的理念,体现了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情感能力的协调发展。第二,发展性德育是追求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德育,是基于道德危机和德育低效现状的德育。发展性德育的价值取向建立在对德育理论审慎地继承和批判的基础之上,凸显以人为本,追求和谐的核心价值理念。



对发展性德育的表述十分鲜明地确认了受教育者在德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克服了道德认知发展论忽视道德情感机制缺失的不足,真正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同时,这个表述直接针对道德危机和德育低效的社会实,为德育实践活动找准了对象和目标。它把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作为价值追求,把德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主旨贯穿于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中,拓展了其价值内涵。因此,这一表述不仅具有理论依据,也具有实践针对性,并为探讨发展性德育的实施体系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发展性德育的价值追求

1.以受教育者为研究视角

(1)发展性德育强调主体的觉醒与发展

人的主体性是人与自然、社会自我关系中所具有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哲学概括,是人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觉能动性。发展性德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人格凸显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发展性德育的基本要求,是人本主义思想在其价值理念上的反映。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可持续发展实践活动的核心,因此,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人在社会实践中的主体性、能动性的发挥,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巨大而持久的推动力。



发展性德育的主体性要求个体以积极的姿态去适应社会能在既有的社会范基础上,经过自己的理性思维,独立地做出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自主地调节道德行为,在生活实践中完善自身的品德,丰富和发展社会的道德规范在这种完善中求得情感的愉悦和人格的升华。发展性德育的主体性是对传统的道德教育的挑战,同时也促使道德教育朝着科学化和人性化发展。发展性德育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觉醒与发展,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发展性德育注重主体道德情感的发展

赵来越多的经验研究发现,德育发展与智育发展的方式有着本质的不同。道德知识的学习方式更多的是感受、体悟与认同。因此,人的情感发展状态和水






平,人的情感品质和能力,对于德育而言显得特别重要。传统德育发展人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能力,但同样可能造就只说不做的虚伪之人、两面派和道德冷漠者。认知发展是自我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情感对于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情感最真实、内在地表征了人的意识、意愿和意向。发展性德育注重人的道德认知能力和道德情感能力协调发展,将情感发展作为德育研究重要一环。



发展性德育对人类心理活动的情绪、情感并不是泛泛而谈,而是寻找哪些情绪感受和情感品质对人的发展具有深层次的推动作用。人的一些基础性社会感,比如归属感、依恋感、自我认同感、自尊感等与道德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有着丰富的道德意味,它们是人的德性生长的重要基础和丰富来源。发展性德育要求及时发现、及时应答这类情感经验而不是片面地强调道德认知的作用。管什么学校,关心学生的基础性的情感及道德品格的养成,都应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或者说是全部任务的核心。人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往往是与自尊、自信联系在一起的。发展性德育要求为受教育者提供和谐、融洽、安全、有序的人际关系和生存空间,让他们获得自我认同感和悦纳感,这有助于自尊心和积极自我形象的构建,这就是发展性德育重要的情感机制。



(3)发展性德育追求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

发展性德育的价值理念系统是基于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身之间关系而建立起来的。因此,在权利、义务、责任、公平、公正等传统道德范畴中必须注入全新的德育发展观。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中,是最为主要的要素。发展性德育在关于人与自身超越关系的维度上,强调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与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并以此为着眼点和最终目的。



科学的德育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体现对人的充分关注,针对种种不和谐现象,致力于改善人自身的内部关系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展性德育追求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具体体现在:第一,促进人自身合存在。就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言,追求身心健全、灵肉和合的真我。第二,促进人与人和睦相处。发展性德育把目光投向社会德育,具有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德育理念,平等交流、民主讨论的德育方式,使人与人的和睦相处成为共同追求、自觉遵守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第三,促进人与自然和善相处。在人与自然的交往中,发展性德育要求善待自然,把人和自然看作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整体,既有必要的制约,又有合理的介入。第四,促进人与社会和谐相处针对转型时期人与社会之间存在诸多不和谐现象,展性德育认为,解决问题的出路就在于促进公平和正义,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



2.以德育本身为研究视角

(1)发展性德育致力于以人为本

传统德育将道德教育作为社会需要的代言人,而忽视了德育过程中受教育






的需要。这种德育模式将学生视为客体,作为施加影响的对象,注重规范的灌输、观念的形成以及习惯的培养,把人视为填充各种美德品格的袋子。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源于以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潮,其基本观点是人生来具有自我实现的内在趋向,只要充分尊重人的发展,施以合理的教育,人就能获得充分的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人本主义教育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其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自我教育最为重要。体性发展性已成为现代德育的本质属性,它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发展性德育汲取了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并把它作为一种理念,加以合理的利用。



以人为本是现代德育的价值理想和思维原点,是对人的主体作用的一种尊重和肯定;它是一种价值取向,体现了尊重人、理解人、为了人、解放人的理念;它是一种思维方式,不仅要把握规律性,还要符合人性发展要求。发展性德育致力于以人为本,其核心在于对人性的充分肯定,对人的潜能和智慧的信任,人的自由和民主的追求。发展性德育的本性不再是管束、控制、约束,而是人性化的德育,体现了对人性和谐完善的渴求,是对人性的唤醒和对人性的尊重。展性德育致力于以人为本,具体体现为:第一,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第二,把教育和人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第三,注重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第四,促进发展个性,发掘创造潜质。



(2)发展性德育致力于发展的协调性

德育活动只有把握德育诸要素相互关联、互动有序、协调发展才能带来根本性的价值。发展性德育致力于德育要素的协调发展。第一,从人的价值视角来看,发展性德育注重社会道德与个人的道德协调。第二,从人的道德养成视角来看,发展性德育注重他律与自律相协调。第三,从人的全面发展视角来看,发展性德育注重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协调发展。此外,发展性德育也致力于道德智力因素和非道德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道德自觉与人的身心发展协调一致,等等。发展性德育认为,道德原则和规范深入到受教育者的内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道德品质,这是一个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习惯等基本要素构成的完整系统。发展性德育致力于受教育者德性的协调发展,使他们的价值赋予、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价值传递具有显著的社会本位特征,使他们确科学合理的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



(3)发展性德育致力于发展的连续性

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虽然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人际关系和道德规范但是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道德关系的发展也是渐进的、上升的、有序的和连续的。现代德育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而连续发展的,德育活动要基于特定的社会历史阶段,继承传统,弘扬新风,朝着未来德育方向稳步推进。发展性德育强调要根据受教育者的特点,实施具有针对性、连续性、未来性的发展教育使处于不同阶段的人按照其规律自由地发展。



教育目标一样,终极性德育目标和发展性德育目标是不同的。终极性德育目标是理想的德育目标,表示德育活动在人的培养上最终要实现的结果,它蕴涵






着人的发展要具有完人的性质。发展性德育目标是现实的具有连续性的德育目标,表示德育活动在其不同的阶段所要实现的各种结果,表示对人的培养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前后具有衔接性的各种要求。发展性德育目标具有发展的连续性,而德育低效的原因之一就是德育缺乏连续性。德育过程必须保持连续性,才能确保德育活动从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本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因人而异地展开,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质诸要素不断提高与跨越,从而不断地巩固与增强德育实效。



(4)发展性德育致力于发展的超越性

超越性是发展性德育的本质特征之一。从德育的价值特性看,超越性比适应性显得更加重要。然而,人们对德育的超越性本质的认识,尚未形成共识德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从而也就有其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和一定程度上的超越于现实的特性。但是,德育的超越性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从而缺乏对德育的前瞻性思考以及对必然要出现的新的社会关系的把握,导致德育的现实性有余而超越性不足。发展性德育提倡按照某种超越于现实的道德理想去培养和塑造受教育者,引导他们去追求一种理想的精神境界与行为方式,以实现对现实的超越。因为每一时代的德育,就其本质而言,总是通过为未来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的现实活动来超越现时代的,而不是简单地复制现有规范,否则社会将无法进步。



超越性是研究发展性德育的又一视角。发展性德育的超越性本质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第一,对现实的超越;第二,对理论的超越;第三,对个性的超越。面对道德危机和德育低效,强调发展性德育的超越性,不仅有利于克服把德育看成是政治经济的附属物的旧观念,而且有利于克服德育只是适应现实社会的认识误区,使德育真正成为对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具有切实意义的创造性活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2693d2dec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d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