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感激于永正老师的“教诲”

2023-10-06 18:24:2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感激于永正老师的“教诲”》,欢迎阅读!
永正,弥坚,教诲,感激,老师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感激于永正老师的“教诲”

作者:李丽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2017年第11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出自《史记·孔子世家》,此话为颜渊感叹老师孔子——越是仰慕,越觉得无比崇高;越是钻研,越觉得坚实深厚。

于我而言,这名句也适合表达我对于永正老师的感激之情。

是“感激”,没有错。虽然于老师并不认识我,但他是我教育生涯的启蒙老师。

记得上师范时做语文教师的二姨给了我一本于老师的《教海漫记》,那是我看的第一本师范教材以外的教学类书籍。至今还记得《教海漫记》有四个篇章——教育篇、教学篇、修养篇、其他篇。这本书让我不知不觉就置身在于老师的课堂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老师言语生动,循循善诱;课堂上琅琅书声不绝于耳,阵阵笑声时而迸发。书中的于老师和蔼可亲、充满童趣,语言训练扎扎实实,学生学得更是快乐活泼。让当时那个对教学一片迷茫的师范生喜欢上了语文教学,对教师生涯产生了无尽的向往。记忆犹新的是书中于老师说:“什么艺术在一个‘心’字上。教学作为一种艺术,对学生情感的催发、教学节奏的调控以及对学生及时反馈的变通处理等等,全都存乎一心。”是啊,于老师了解儿童,理解儿童,信任儿童。他常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一个六七岁的孩子。这也变成我做老师后的习惯思维。他和学生同唱、同跳、同乐、同悲,有感情的交流,有心灵的沟通,有动作的配合。这也使得我乐于和学生“打成一片”。他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懂得用最美的语言激励学生,这也成为我做班主任的动力源泉。现在回想《教海漫记》这本书,突然明白于老师的良苦用心,这是他在用自己教育实践的经验教学生涯的实例、内心情感的真实袒露,耐心启迪我辈。

对于老师的感激始于《教海漫记》,迷于教学录像。还记得刚工作的我常常在屏幕前奋笔疾书,恨不得把于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字、每一个表情,包括学生的回答都一五一十记下来。《新型玻璃》《圆明园的毁灭》《水上飞机》《翠鸟》《给予树》《劝

告》……我在这些于老师的课堂实录中得到的启迪不计其数。于老师那一手漂亮的粉笔字,那极具感染力的朗读,那幽默风趣的语言,那不可复制的教育机智……高山仰止,难以忘怀,更是深深影响着我和我的课堂。

2015年,我有幸加入“乌鲁木齐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跟随鱼利明老师研修小学语文教学,巧的是鱼老师正是师从于永正老师。鱼老师幽默活泼又严谨认真,他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也给我们上示范课,常常提醒我们“课堂上老师的眼睛里只有学生”。有一次,我沮丧地对鱼老师抱怨自己的课堂表现僵硬,师生对话有隔阂,他对我说:“你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盼着你这个老师来上课,你就得让每个学生都能感觉到你是喜欢他们的,因为没有哪个学生不渴望得到老师的喜欢和关注,不论是几年级,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做出喜欢学生的样子也并不难,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点赞的手势,一个认可的微笑,一句公允又不乏鼓励的评价,一件为学生做的小事……你的眼里和心里装着学生,学生不亲近你都难。其实,老师的行为让学生感受不到被关爱,即便老师再喜欢他们也没用。老师的行为表现出关爱,那是否真喜欢也无关紧要了。这是我师傅于永正老师教我的,我也告诉你们。”说着,鱼老师从书架上取出一本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郑重其事地交到我手中。当时的我真的体会到“醍醐灌顶”一词的触感。回家后,我一口气读完了整本书,找到了一直困扰我课堂发挥的答案—


—急功近利,面对学生的发言,我那轻描淡写、面无表情的赏识,学生并不领情。真诚自然的师生对话,并不是随便说说,并不只是停留在口头评价中,我常常怕进度完成不了而将学生某方面的突出表现生吞下去,视而不见,不但没有郑重表扬,也没有把激励作用尽量扩大发挥。这不就是“目中无人”一词在我的教学中的斑斑劣迹吗?多么痛的领悟!还好,不算晚。我永远记得于老师在书中说的“为什么教育这么难,非得人老了,才能对它有所领悟?”“随着年龄的增长,实践经验的丰富,我对教育、对语文教育、对学生的看法,真的发生了深刻变化。我真的想带着我的这些认识再去教一个班——从一年级教到六年级”。尤其是在《后记》中他说这是他的“封笔之作”“再版时——如果再版的话——我一定改正。”我鼻头酸楚,眼眶湿润,为一代教育家的封笔之意,为于老师的敬业、谦虚、执着与努力,也为自己的醒悟。

之后的日子里,无论是常规课还是公开课,我不再羞于在课堂上当众表扬学生,不吝赞美之词,渐渐我发现当众及时表扬学生既对个人有激励作用,又对其他学生有示范引领的效果。现在的我会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我还遵照于老师的书中教诲好好练字,好好说话,说规范的语言,我越来越注意课堂着装,板书美观,语言规范,举止得体,备课认真,讯息灵敏等。让自己的身体力行变成对学生的耳濡目染。20163月,我的《生命 生命》一课的教学像在自治区青教赛选拔赛中脱颖而出,进入决赛。评委们对此课做出这样的评价:“这是一节文化内涵与生命意识的好课。授课教师独到的文本解读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均得到很好体现。年段阅读训练重点突出,学生已知、未知切脉精准,方法的习得过程突出,通过迁移阅读着力训练学生阅读理解、思考辩证的能力,学生本位突出,课堂始终洋溢着学生的阅读思考和教师的顺势而教、顺学而导……”20164月的决赛中我获得了代表新疆参加全国第二届青教赛的参赛资格,最终获得二等奖。这一切的改变和收获离不开大家的帮助与指导,也离不开于永正老师的影响。

20175月,我看到在中山举行的“全国小学语文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实现语文正本清源创新课堂观摩研讨会”的日程安排中有于老师的讲座,内心甚是欢喜,欣然前往。这次在中山的会面,让我对于老师的感激更是醉于他对教育的深情。所谓会面,实则是因身体不能亲临会场的于老师特地拍摄的20分钟讲话。镜头里,他还是那样和蔼可亲,精神矍铄,只是头发花白了。于老师谆谆教诲我们“打铁还需自身硬,读好书、写好字、作

好文!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其间他特别强调朗读的重要性——“朗读是引导学生还原语言形象、感受语言情景、体会语言情感、理解语言蕴含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语言感受力、创造力、品评力的有效手段。书读好了,课文不用教。”他还示范朗读了《乌鸦喝水》,以说明只有老师能读进去,才能吸引孩子。当76岁高龄的他绘声绘色地读起“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全场鸦雀无声,于老师读完,场上先是静默几秒,随即响起阵阵掌声。虽然这是事先的录像,于老师并不知道会场里的反应,可是正因为如此,显得更加可爱。而当时的我心里装着那么多难以言表的情愫,早已经泪流满面。没有人能体会当时我的心早随着于老师的朗读变得软软的、暖暖的……

倾听大师的教诲,感受大师的大爱,忧伤大师的忧伤。于永正老师——我,我们,我们小语文教师的楷模!我们需要用一辈子追随于老师的理论活力与人格魅力。我想:笑容可掬的

于老师更希望我们像他一样用爱成就孩子,用智慧驾驭课堂,用传承书写属于我们的教育人生。

谢谢您,于老师!我在新疆向您问好!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第22小学

责任编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1aee5e574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1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