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语》七则》,欢迎阅读!
《论语》七则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
2.了解孔子的伦理、哲学、政治、教育思想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影响。 教学重点。
1.理解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及其在本文中的体现。
2.掌握本文中的一些实词、虚词及字词活用,如施、堪、安、信、怀、晏等。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提问:“四书五经”具体指哪些书籍? 明确:《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我们在初中曾学习过《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等名言警句。它们都告诉我们一些学习、生活及为人处事中的道理。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几则《论语》也同样富于哲理性和启发性。
二.简介孔子及《论语》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孔子在鲁国做过官,又曾游说四方,但他的政治主张终不见用。中年以后,他用全部的精力从事教育工作,聚众讲学,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私家学派——儒家。儒家学派以“仁”为学说核心,以中庸辨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孔子晚年还整理过许多重要的古代典籍,如《诗经》等。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在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
《论语》是由孔子门人及其再传弟子集成的。书中辑录了孔子的言行和一些孔子弟子的言行,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共二十篇,内容包括政治主张、教育原则、伦理观念、品德修养,语言简而易晓,含蓄有致,为语录典范。
二.梳理生字生词、朗读课文
箪 省 盍 裘 便佞 佚 晏 三.内容讲解
第一则(选自《卫灵公第十五》):明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思想核心“仁”的具体体现。结合“子曰:‘参乎!吾道以一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来理解。“尽己之谓忠,推己谓恕”,所谓恕,即推己及人,具体地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虽然是简单直白的话语,但一个人要真正做到
这一点、一生都奉行这一点却很不容易。如果能做到克己复礼,做到推己及人,则达到了孔子所谓的“爱人”,即仁的境界。 请学生谈谈对这则论语的体会和认识。
第二则(选自《子路第十三》):明确“虽”是“即使”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有些不同。
孔子认为统治者施行政治,管理国家和人民,归根到底要靠道德教化,礼乐教化。孔子说过:“为政为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意思是:为政要靠道德(感化),就像北斗星,,安居其位不动,而其他的星星都向着它。所以孔子认为,对统治者而言,个人的修养非常重要。统治者本身端正,就是一个良好政治的开端,用不着严厉的法令,社会风气自然随之转化,归于端正。如果统治者本身不端正,却下达命令来要求别人,老百姓是不会心服口服,顺从领导的。 请学生谈谈对这则论语的体会和认识。 在此“其”特指“统治者”,若不把“其”看成统治者,而是所有的人,我们对此有何认识和体会?
第三则(选自《雍也第六》):这是孔子赞许颜回的话,同时也反映了孔子安贫乐道的思想。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以德行著称,在《论语》中孔子曾多次夸赞他,并认为在众多的弟子中,能真正理解、禀承他的“仁”的思想的只有颜回一个人。颜回一生贫困,但立志向学,不以物质生活的困窘为苦。孔子十分赞赏他的德行。孔子曾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又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因为以“道”为至高追求,所以对物质生活不再重视,无论多么艰难困苦都不能转移人生的追求。 重点字词:饮、堪
作业
1.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第四则(选自《里仁第四》):古人对修身养性十分重视。《礼记•大学篇》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达到至善至美的道德境界。除了向古圣先贤的书本学习,还要注意向周围的人学习,对照、反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所以看到贤德的人,要向他看齐;看到不贤德的人,要警醒自己有没有同样的毛病。
重点字词:齐、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1abf3032a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