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研究》,欢迎阅读!
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研究
摘要:社会工作是一类制度化的助人专业与职业, 近几年来,我国开始逐渐重视社会工作的发展。经过初期对欧美国家社会工作的学习,我们必须探究本土化的社会工作发展路径,最终构建一种符合我国实际的本土化的社会工作模式。 关键词:社会工作;发展;路径
社会工作,是一项制度化的以助人为目的的工作,其对于改善社会管理机制以及完善社会治理方式都有着积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社会工作的发展。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2010-2020)》把社会工作者列为未来急需的六大人才之一;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大力推进了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进程。在这一系列有利政策的推动之下,我国的社会工作呈现出“后来居上”的发展趋势,因此,中国社会工作发展路径的研究也成为了关键性的课题。
一、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我国的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不同于欧美国家的发展路径,欧美国家是“先有实践,后有教育”的形式,是一种由下而上的路径。而我国则是“先有教育,后有实践”的形式,是一种由上而下的路径。我们可以大体上将我国的社会工作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80年代中到90年代末,这一时期是教育层面的发展。这一阶段正是我国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社会转型引起了许多的社会矛盾与各种问题,作为外来事物的社会工作在处理转型期间的社会矛盾与各种问题时被寄予了非常高的期望。所以,部分对社会问题较为敏感的教育从业者,有着一种专业理想主义的色彩。在他们的努力之下,部分大学逐渐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培养了大批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社会工作教育开始逐渐发展起来。但是,这种发展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过于复制和照搬欧美社会工作形式的缺陷。
第二个阶段,从21世纪初到今天,这一时期是职业层面的发展。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之下,社会工作逐步从教育层面发展到职业层面,许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始创建。许多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开始意识到欧美国家的社会工作理论同中国实际遇到的问题有不符合的情况,所以,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开始变成更关注的课题。
二、中国社会工作发展路径的研究
研究了中国社会工作的两个发展阶段,在此试着提出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 第一,检查我国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把社会工作发展重点专注到本土性社会工作发展上来。摆脱前期机械模仿欧美国家社会工作的方式,积极拓展欧美国家社会工作与中国实际问题的沟通与交流,消除两者之间“专业与非专业”的对立性。以中国实际问题为重点发展,吸收并汇集欧美国家已经成熟的社会工作模式,形成互补,发展本土化社会工作形式的探究。
第二,把本土化社会工作创建成一门具有专业性以及科学性的理论体系,深挖、提取和构建其存在的根本,重点包括哲学理论、社会价值、知识体系、伦理到的、角色分配和实务操作等。一般来讲,我们并没有把本土化社会工作看作是一种科学或者专业,原因在于我们常常忽略归纳其存在的理论基础,造成缺乏体系性和传递性,最终呈现的是片段化和分散化的特征。综上所述,发展本土化社会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系统归纳其存在的理论基础。
第三,划分社会工作的具体服务范畴。今天,我国社会工作的服务范畴是比较杂乱的,好像社会工作能够设计任何行业。实际上,社会工作有其自身的工作区域和限制性,依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把社会工作服务范畴划分为农村社会工作、城区社会工作、校园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民族社会工作、反贫困社会工作、矫正社会工作、灾害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等。在这些服务范畴中,我们显然还没有能够覆盖所有的人群,只能把注意力重点放在老弱病残群体上,特别是特殊群体。
第四,检验现有社会工作形式,不断发展和改进“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创建符合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需要的运作形式。当前,我国的社会工作已经初步形成了上海模式、深圳模式、江西万载模式、四川模式等,以上模式在取得大量经验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借由此,我们必须明确“政府—社会组织—服务对象”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的位置。利用逐步完善的政策规范建立健全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和审查制度,完善社会工作机构注册制度,改进社会工作监督制度,探究社会工作者晋升和工资薪酬办法,不断推进和改善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机制等。
第五,探究一种行之有效的社会工作行动机制,指引学者、教育家、实际工作者和服务对象都加入到本土化社会工作的创建中来,达成社会工作教育、研究和实践的良性循环。现在,我国的社会工作教育、研究和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未能有机结合的,教育家和学者多是“学院派”,更加关注于理论性研究。其实服务对象对于社会工作服务形式的契合性最有发言权,但因为缺少一种主体性而被排除在社会工作制度创建之外。因此,我们必须把学者、教育家、实际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纳入到行动研究中来,他们既是探究者,又是参与者和实践者,通过一种互动合作的研究过程,开始创建本土化的社会工作形式。
第六,以国际化视角探究本土化的社会工作。一方面积极参与到国际社会工作的交流、互动中去,吸取先进国家的专业化的优势,用来发展我国的社会工作。另一方面,扎根在本土化社会工作中,由引进来变为走出去,积极反馈于欧美国家,为国际社会工作发展贡献我国的力量。总括而言,现在,我们需要创建一种行政主导的、宏观社会问题为指向的、主要解决物质需要,次要解决精神需要的、适应各地需求的灵活多元和开放式的社会工作形式。 结语
综上分析可知,中国社会工作经历了教育主导与职业主导先后的两个发展阶段。只有检视我国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把社会工作发展重点专注到本土性社会工作发展上来,并将其创建成一门具有专业性以及科学性的理论体系,划分社会工作的具体服务范畴,检验现有社会工作形式,创建符合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需要的社会工作形式,达成社会工作教育、研究和实践的良性循环,以国际化视角探究本土化的社会工作,最终实现中国社会工作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闫磊.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路径——生态系统理论下的维度分析[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30(1):95-104.
[2]张昱. 嵌入亦或转型:社会工作发展路径思考[J]. 中国社会工作, 2012(33):54-54. [3]张昱. 消解张力: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路径[J]. 中国社会工作, 2013(3):54-54.
[4]张昱. 在传统和现代之间:社会工作发展路径反思[J]. 中国社会工作, 2012(30):54-54.
作者简介:孙海燕(1972-12),女,汉族,籍贯: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当前职务:科员,当前职称:中级,学历:大本,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0d7ac49fb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