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狂欢理论》,欢迎阅读!
狂欢理论
1、狂欢理论的概述
巴赫金“狂欢”理论的前提是两种世界、两种生活的划分。
第一世界是官方的、严肃的、等级森严的秩序世界。统治阶级拥有无限的权力,而平民大众则过着常规的、谨小慎微的日常生活,对权威、权力、真理、教条、死亡充满屈从、崇敬与恐惧。
第二世界(第二生活)则是狂欢广场式生活,是在官方世界的彼岸建立起的完全“颠倒的世界”,这是平民大众的世界,打破了阶级、财产、门第、职位、等级、年龄、身份的区分与界限, “国王”也被打翻在地,小丑加冕成“王”,人们平等而亲昵地交往、对话与游戏,尽情狂欢,对一切神圣物和日常生活的正常逻辑予以颠倒、亵渎、嘲弄、戏耍、贬低、歪曲与戏仿。
而一切非平民阶层要想在第二世界生活,只有放弃在第一世界的一切权力、身份、地位,才能够为第二世界所容纳。这是“成为民众暂时进入全民共享、自由、平等和富足的乌托邦王国的第二种生活形式”,“是暂时通向乌托邦世界之路”。
2、狂欢理论表现在电视综艺节目中
(1)全民性:充分体现了电视节目的平民视角
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狂欢节不是由某一个特权阶级来组织的,是民间性的活动,是真正的全民广场节日的象征与体现,在狂欢节期间,所有人都是参与者,中心场地是广场,因为狂欢节就其意义来说是全民性的、包罗万象的、所有人都参与的亲昵的交际。
这一点与电视综艺节目关联起来看,表现为平民的视角
巴赫金特别指出,在狂欢的活动中,根本不存在什么演员和观众的分工,所有的人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既在表演,又观赏别人的演出。
而在2004年之前的以前的表演类综艺节目运作模式即“明星+表演”。明星是节目的当然主角,明星的舞台表演是构成节目的主要内容,而各个不相干的节目之间的串联则由主持人来完成。传播学意义上与传者具有互动功能的受众,在这里也成为一个纯粹的“看客”或“他者”。这显然并不符合狂欢理论中全民参与的观点,所以这样的节目形式虽然一开始取得成功,但也渐渐使得观众产生审美疲劳,观众开始需要一种能使自身融入进去的综艺节目形式。
而2004年在中国开始兴起的真人选秀节目为受众提供了消解权威性的途径,把电视节目关注普通人的趋势展现得淋漓尽致。首先,真人秀节目对于参赛选手仅仅有性别和年龄上的限制,没有其他门槛:如《快乐女声》、《梦想中国》只要求选手年满18周岁,《加油!好男儿》仅面向男性参赛者。镜头面对的是普通大众,不问出处、不问专业水平,每个人都有“秀”一把的机会。因为参与者是普通人,和受众没什么区别,受众的身份被认同,拉近了距离,他们更愿意看下去。其次,去留由观众决定,评委无法左右最终的结果。观众通过短信、电话、网络等投票系统被赋予了表决权。“喜欢谁就把谁留下”,受众用自己的行动来决定选手的去留,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积极的参与感提升了观众观看电视节目时的心理体验,赋予了普通观众的话语权。
(2)仪式性:通过对节目参演者和观众的“加冕、脱冕”获得娱乐效果 狂欢节有一定的仪式和礼仪。狂欢节上主要的仪式,是笑谑地给狂欢节国王加冕和随后脱冕,还存着换装礼仪,即人们化妆,戴上面具,暂时地、象征性地实现自己改变地位和命运,拥有财富、权力、自由的美梦
这种仪式性的“加冕”“脱冕”同样表现在电视综艺节目中
在真人选秀节目兴起之前的表演类综艺节目中以明星和主持人作为绝对的舞台主角,传统表演美学和播音美学决定了表演类综艺节目的整体面貌与审美形态,“舞台”和“话筒”
成为电视观众可望而不即的“神圣”事物。
而以真人选秀节目的代表《梦想中国》从一开始到结束,都充斥着“换装礼仪”与“加冕、脱冕”:普通平民通过参选换装、加冕为“娱乐明星”,30秒钟的秀之后又换装脱冕为平民,“大众票选淘汰”方式使观众换装加冕为精英评委委员,节目结束后又被换冕脱冕为普通民众。而且,这种“换装”即“加冕脱冕”不是一次性而是多次重复直至整个狂欢的结束。这种“加冕脱冕”的双重性是不可割裂的。它们是一个空想的有机体。一旦割裂开来,他们就会丧失狂欢的意义。因为狂欢中的“加冕与脱冕”,颂扬的并非是“皇冠”本身,“而是为了体现这种变化本身的‘快乐的相对性’”,以及等级的相对性。正是在这种“加冕与脱冕”的换装仪式以及制造笑声的过程中,在狂欢的有形广场与无形广场中,《超级女声》消解了精英与大众之间的等级,或者说消解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等级藩篱,使“人们暂时从现实关系中解脱出来,相互间不存在任何距离,致使秩序打乱、等级消失”。而形成一个具有多元意义平等存在的空间。它为人们暂时提供了一种拒绝精英文化、脱离现实正常生活的机会,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暂时的‘快乐’”,并被这种快乐所引诱。
(3)等级消失:赋予大众话语权,打破传受等级 在狂欢节中,人们暂时从现实关系中解脱出来,相互间不存在任何距离,致使秩序打乱,等级消失,从而产生一种乌托邦式的人物关系
在表演类综艺节目中,舞台上的明星与主持人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相对于只能接受信息的受众来说是处于较高等级的地位。
在狂欢中,平民选秀类型的电视节目通过全民参与、换装礼仪、加冕脱冕等运作,在狂欢广场中完成了对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藩篱及“意识的统一性原则”的颠覆,消除了观众与表演者的等级藩篱。
(4)插科打诨:节目形式向更为诙谐、轻松、幽默的风格转变
表现在行为动作上“典型的是物品反用,如反穿衣服、裤子套到头上、器具当头饰、家庭炊具当做武器,如此等等。表现在言语上为:嬉笑怒骂、讽刺模拟、滑稽改编等。
在表演类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和明星多以正统、严肃、规范的表演形式将节目呈现出来,体现的是一种规整的艺术形式。
而在真人选秀的节目中,主持人往往会以诙谐、幽默、煽情等风格进行主持,选手也常常要作出一些比较反常规的表演。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076b06d31b765ce050814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