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人文经典阅读课程作业 读后感 米歇尔福柯的思想轨迹

2023-02-19 10:29: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书笔记 人文经典阅读课程作业 读后感 米歇尔福柯的思想轨迹》,欢迎阅读!
米歇尔,福柯,读后感,轨迹,人文
米歇尔福柯的思想轨迹

福柯简介: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015日出生于法国维艾纳省省会普瓦捷,这是法国西南部的一个宁静小城。他父亲是该城一位受人尊敬的外科医生,母亲也是外科医生的女儿。Michel Foucault19261015日-1984625日)学派/流派:欧陆哲学、结构主义、後结构主义。主要领域:观念史、知识论、伦理学政治哲学。福柯的主要工作总是围绕几个共同的组成部分和题目,他最主要的题目是权力(power)和它与知识的关系(知识的社会学),以及这个关系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的表现。他将历史分化为一系列‚认识,福柯将这个认识定义为一个文化内一定形式的权力分布。

福柯的书往往写得非常紧凑,充满了历史典故,尤其是小故事,来加强他的理论的论证。福柯的批评者说他往往在引用历史典故时不够小心,他常常错误地引用一个典故或甚至自己创造典故。

哈贝马斯曾说,在他们这一代人中,福柯是对时代精神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对福柯思想地位的这一高度评价,已经为福柯去世十多年以来,福柯思想研究的活跃状况所证明。对福柯思想的研究不仅没有像一些人所认为的那样逐渐归于沉寂,相反,却出现了许多富有深度的研究成果。一方面,诸如德勒兹(GillesDeleuze、伯努尔(JamesBernauer)等人对福理论的重构与发展,已经超越了当年德雷福斯和拉比诺(DreyfusandRabinow)对福柯理论的阐述,这些研究深化了人们对福柯的思想倾向和一些基本观念的认识。另一方面,有许多学者沿着福柯业已开辟的方向,进一步发展了福柯的许多重要论述,如煌煌数卷的《私人生活史》(福柯已经成为心态史领域最常被提到的几位学者之一),福柯生前助手埃瓦尔德FrancoisEwald)对国家、法律研究,以《经济社会》杂志为核心的许多学者对治理术研究等等。这些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们不再像以往的一些福柯研究那样围绕一些似是而非的主题(诸如‚人之死)纠缠不休,而是在历史分析和社会分析的层面,将福柯的工作推向深入。福柯研究的这两个方面,表明福柯的思想具有不可低估的巨大潜力。而对于福柯研究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解读福柯的文本(这一点恰恰是福柯本人最反对的),而是要 发展福柯著作中的多样性和可能性,从而继续福柯的思想探索。

有一点常见误解,认为福柯晚期的思想是转向一种自我的伦理学一种有关主体的理论这种说法没有充分认识到在《性史》的第二卷(《快乐的享用》)和第三卷(自我的爱护》中的研究和福柯以往对知识与权力的分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疯癫与文明》中三个轴心并存,但有些混淆;《临床医学的诞生》和《词与物》研究的真理轴心,《规训与惩罚》研究的是权力轴心,《性史》研究伦理轴心。我们不妨把这些话视为福柯对自身思想进程的一个描述。

1984625日,福柯在法国巴黎逝世,享年58岁。直到现在为止,福柯仍是当代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依然影响着我们时代的精神。李银河回忆称:‚刚一进入福柯的世界,我的心就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吸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以下笔者从三个方面介绍我读福柯之所得: 疯癫与文明

第一次看《疯癫与文明》,感觉很复杂,有困惑,有震撼,还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理解力不够,不能对那本书做很深刻的理解,只能联系起以前看过的一些东西,尝试以书里的观点去解读它们,也略微阐述一点自己的观点。看《疯癫与文明》时不由地回想起以前看过一部电影《飞越疯人院》。那是一部以精神病院为舞台的影片:制度森严的疯人院,看似和谐安宁的生活,背后却是铁栏杆和药片,是不断的质问和控制。主人公麦克默菲是举世独醒的人,想要打破疯人院奴役之下假面的和平:他反对护士的安排、争取看球赛打球、带疯人们出去钓鱼、与女友在医院里撒欢,在比利自杀后,他发狂欲掐死护士长,最后的结果是医


院将他的脑白质切除,使他变成正当的病人。这个场景和书中的疯人院如出一辙,它们都被幻化为一个立法领域,一个道德教育场所。病人被迫不断地审判自己,并每时每刻受着外界的审判:不仅是受道德或科学良心的审判,更是受某种无形的常设法庭的审判。在这里,文明把医学变成司法,把治疗变成镇压,疯癫成为一种巨大的错觉,成为一次对先知的惩罚,成为一场对所谓文明社会的讪笑。

这是一种深刻的隐喻,隐喻生活在以文明与理性标榜的现代社会中却被束缚得无法动弹的人类,麦克默菲的追求和结局正体现了在这个社会中人们所受的压抑和悲剧性的命运,作为另一个世界成了现实社会的镜子,在戏剧和生活中充当寓言的角色。

什么是启蒙

福柯的《什么是启蒙》是对康德《什么是启蒙》的解读,是一位大师对另一位大师的注解。

在福柯看来,康德界定的启蒙是一个出口exit或出路wayout‚这个作为‘启蒙’特征的‘出路’是一个把我们从‘不成熟’状态释放出来的过程。所谓‚不成熟,‚是一种我们的意志的特定状态,这种状态使我们在需要运用理性的领域接受别人的权威。接着,福柯指出‚启蒙必须被理解为既是一个人们集体地参与其中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由个人完成的勇敢的行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在我看来,福柯第一次直接把他个人观点明确的表达出来是在这个文本第一节快要结束的时候,让我引用福柯的原文,‚但我相信强调这个短文与他的三大批判之间的联系仍然是必要的。事实上,康德把启蒙描述为人类运用自己的理性而不臣属于任何权威的时刻;就在这个时刻,批判是必要的,因为它的作用是规定理性运用的合法性的条件,目的是决定什么是可知的,什么是必须作的,什么是可以期望的

在这里,福柯把‚启蒙和‚批判联系了起来,‚批判是在启蒙运动中成长起来的理性的手册,启蒙运动是批判的时代。我想福柯的意思是我们自己既是批判(实践)的主体,也是批判的客体,我们因为批判而存在,也因为被批判(检验)而存在。

知识与权利

作为二十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福柯的思想倍受世人关注。他深刻的见解充满了创造性与独特性,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之一体现即是他在《规训与惩罚》一书中,对权力、权力运行机制以及权力与知识的关系所作的深刻分析。他甚至被认为是继尼采之后最伟大的权力理论家。

在《规训与惩罚》一书中,福柯运用谱系学的方法,对现代社会的权力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对监狱制度和惩罚制度研究他指出,监狱制度和惩罚制度的转变其实是一种权力策略的转变,并揭示出一种新的权力策略——规训权力的形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权力与知识之间的一种依存关系:权力与知识之间并非不相容,恰恰相反,们之间有着一种直接相连的紧密关系。

福柯进一步认为,权力的主体是模糊的。换句话说,在这样一种权力的关系网络中,每个人都在行使权力,每个人都是权力的主体,而不是传统理论所认为的某个人掌握权力,它人则是权力的对象。在福柯的权力关系网络中,每个人都是权力的实施者,同时每个人又都是权力实施的对象。既然权力是一个关系网络那么这种权力是没有中心点的。福柯认为,那种中心化了的权力是对权力的过于简单化的理解,真正的权力关系要复杂的多。

由此可见,福柯的权力观与传统的权力观是有很大差别的。正是这一差别,使得福柯对权力的认识更加深入,并引导他发现了规训权力这一新的权力策略,从而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对现代社会中的权力进行阐释。

综上便是我对米歇尔福柯的思想轨迹的分析探讨,最后以福柯的一句话做结,“许多人之所以没有成功,不是因为在奋斗的过程中败给了强劲的对手,而是还没有努力就放弃了。一个对自己没有信心,不敢去争取,不敢去拼搏的人,永远无法获得成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073f62286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2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