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产”、“有产”问题探微

2022-07-08 22:41:3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无产”、“有产”问题探微》,欢迎阅读!
无产,问题


无产有产问题探微

摘要:当代中国在共享改革开放丰硕成果的同时,有关有产无产的问题却时常困扰着人们。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尽快走出有产无产的困惑,本文在探究无产有产来历的基础上,阐述了其科学内涵,并进一步分析了新形势下 无产有产的划分标准及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无产;有产;来历;科学内涵;划分标准

一、关于无产有产的来历及科学内涵

《说文解字》说:产,生也。意人或动物的生子。这是字的最初含义。后来又通常用作物产、产品、产业、财产等义讲,《广雅释诂四》产,货也。《正字通生部》产,民业曰恒产,又居积为生计曰产。这里除指产品、货物之义外,具体而言,还指老百姓的私有财产,即维持日常消费的必需品。《孟子滕文公上》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作为儒家思想代表的孟子在这里讲了一个超时代的具有普世价值的治国之道,即必须让百姓拥有恒产,即稳定的产业和收入,这样百姓才会有稳定不变的思想,从而社会才能稳定,国家才能富强。而当百姓无恒产,处于极端贫困的状态,即无恒心时,百姓就会揭竿而起反对自己的统治者。因而司马迁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正是由此,邓小平同志讲:展才是硬道理。但我们习惯通常把并称为财产。关于《说文解字》说:财,人所宝也。还说:货,财也。从贝,化声。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说: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所以,财产实际上就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们经过辛勤劳作创造的物资财富,是我们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至于有产无产则是相对而言的,《玉篇有部》有,不无也。《正字通月部》有,对无之称。由此,所谓无产为没有财产,有产则为拥有财产。关于无产有产的争论在传统文化中主要表现为义利之辨孔子虽讲民贫则富之并说富而教之但他又强调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以至西汉大儒董仲舒进一步推向极致说:君子正其宜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由此最终导致存天理灭人欲的心性之学的诞生,结果是国势日危。总的来说,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国封建政权的更迭历史正反两方面说明:统治者必须确保百姓有产使百姓拥有一定数量的土地和财产,藏富于民,必要时则实行轻徭役、薄赋税的社会经济政策。这样方可安抚民心,促进生产力发展,保持社会稳定。



现代意义上的无产有产则是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构成了一个层次体系,而人的需求中最基本、最强烈、最明显的就是对生存的需求。这就需要有一定的物质作基础,用以满足人的衣、食、住、行等。换言之,人需要一定的才能生存。但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似乎并非如是。



近代世界在享受工业革命带来繁荣的同时,社会阶级却日益分化,一头是占社会财富的有产者,而另一头是一无所有的无产者,资本主义社会进而形成了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由于无产阶级不占有生产资料除了自身拥有的劳动能力,一无所有,所以他们为无恒产阶级。因为无恒产从而最贫困,所以他们也最革命,最愿意打破现状。马克思指出: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所以,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不过,这里的不仅是老百姓维持日常消费的必需品和人们赖以生活的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能够带来利润资本。但建国后,我们对的理解有一个曲折过程。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毛泽东想建立一个人人有产社会主义。一想法顺民心合民意,既符合中国古代所倡导的通过给予人民以恒产确保人民以恒心的思想,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认为,无产者在取得政权后,应尽快地恢复生产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确保绝大多数的无产者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以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的确,新中国的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成了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理论说,他们不再是无产阶级了,而是有产阶级了。由于我们教条式理解马克思主义,认为穷革命,富变修结果,计划经济时期人民群众个人财产微乎其微,长期处于贫穷状态。



二、无产者有产者的划分标准

中国近30年来的改革开放,不仅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也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财产状况和收入状况。那么,今天无产者还存在吗?无产者有产者的划分标准又是什么呢?



(1)生产关系标准。马克思主义认为,划分有产者无产者的标准不是人们的生活状况和收入水平,而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中的地位;有产无产的内涵不是生活资料消费资料,而是生产资料资本。比如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无产者不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无产者与资产者处于政治经济全方位的对立之中。



(2)生产力标准。随着人民群众生活状况的改善、收入水平的提高、储蓄存款的攀升,一句话,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广大劳动人民已经告别无产这一观点似乎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






所谓无产还是有产从来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便是在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中极度缺乏人身自由的奴隶和几乎不占有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也从来都不是完全的一无所有,至少他们还有蕴藏在体内的劳动力,在现代社会中其高级形态即人力资本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无形财富。而正是这一无形财富是有形的物质财富和全社会财富的创造源泉。如果说在生产力落后的前资本主义社会隶和农民是无产者的话,还是可以接受的,因为相比较而言,他们占有的生产料和物质财富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在现代社会我们已经不能再用单纯的生产关系或是生产力标准来划分有产或是无产了,因为对于传统的马克思的生产关系标准而言,现在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尤其在社会主义新中国,已经没有了原来意义上的阶级划分。我们所倡导和努力实现的是一个人人平等的和谐社会马克思理论的前提假定已经发生了改变。既然如此,果我们单纯采取生产关系标准来划分无产有产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没有与时俱进。



生产关系作为无产有产划分标准的意义体现在,一种新型的更为合理生产关系的构建和形成能够推动无产有产的转变。然而,产权关系本身是一种生产关系,即产权表面上界定的是人对物的占有权利,但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这并不能成为划分有产还是无产的标准。无产有产的角度进行界定,即字的内涵和范畴,而产权关系或者说生产关系是指产权在界定完毕以后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所以,显然这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问题,不应当混淆在一起。另外,雇佣关系本身也不应当成为界定有产或是无产的标准,一直以来我们坚持的观点是资本雇佣劳动,但事实上,究竟是资本雇佣劳动还是劳动雇用资本本身就是一个玄之又玄的问题,而且资本雇佣劳动这个命题是在强的理论假定前提下才成立的,事实上,在实践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很多劳动雇用资本的逆命题。不管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雇佣关系都是存在的,并且是双向的而非单向的雇佣。例如,按照经济学家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的观点,企业是一个团队组织,在这个组织中由于人的机会主义倾向总会产生偷懒行为,于是对于每一个员工而言他们都需要有一个监督者来监督他们的劳动,监督者的存在是对每一个员工实际福利的保障。那么就此意义上,我们为什么不能说是企业员工雇用了一个监督者呢?



对于无产有产生产力标准,我们认为是有其可取之处的,因为它直接涉及了的内涵;但是该标准又是片面和偏颇的,因为按照该观点,只要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实际收入较之以前有所增加就从无产者变为有产者但事实上,问题远远没有这么简单。真正的有产者不单单是从物质的角度来探讨,还有更重要的对政治权利的享有。例如中产阶级,他们不能仅仅从经济的层面来界定,还应当综合考虑其享有的政治权利因素,即真正的有产者应当是物质财富富足者和公平享有政治参与权的结合。更本质地说,有产者应当是能够使得自身的公民权利得到充分发挥,社会变迁和变革过程中对其自身合法合理利益的诉求能够得到反映和实现。



由此可见,对于无产有产的划分,应当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标准相结合。但要注意,这里的生产关系标准已经不是马克思意义上的生产关系标准,




是对生产关系本身进行变革以后的探讨,或者说对无产有产的划分,生产力标准应当是第一位的,生产关系应当是服务于生产力标准的,而且是建立在生产力标准基础之上的。我们的社会毫无疑问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全体成员都成为有产者,只不过财产数量的多少是不确定,也不可能是公平分配的。所以,有无财产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会逐渐转变为财产多寡的问题,而多寡的衡量又需要一个新的标准,这就是人力资本因素,即每个社会成员对其人力资本投资多寡最终将决定其在社会总财富中所处的位置,人力资本的投资决定了个人预期收入的高低。因此,财产的多寡将取决于社会成员预期收入的高低。



参考文献:

[1]赵磊.关于有产无产几个问题的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02,(4):13.

[2]贾华强.实践对劳动价值论的新要求[N].中国经济时报,2001-09-04.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017ae084b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2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