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人类学研究综述

2023-02-20 12:26: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国旅游人类学研究综述》,欢迎阅读!
人类学,综述,我国,研究,旅游
我国旅游人类学研究综述

作者:查爱欢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4年第9



查爱欢

旅游人类学在中国迅速发展,许多学者从旅游人类学视角来探讨旅游这一复杂多维的现象。本文综述了旅游人类学视角下的旅游文化、民族旅游、旅游开发和社区参与等研究,据此提出了旅游人类学研究存在的不足和研究趋向。

旅游人类学是一门新近发展起来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在不同形式下旅游业所产生的各种现象,重点放在对旅游者及旅游本质的研究,其次是以人类学的整体观综合研究旅游业与社会经济文化及东道国人民和社会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西方学人类学者研究旅游,主要从目的地居民、游客以及客源地社会这三个不同视角出发,进行系列研究,形成相应理论、观点。早期的民俗旅游和旅游人类学研究关注以下几个话题:一是旅游对旅游地文化造成的影响,二是介绍西方旅游人类学理论,并将这些理论与中国的个案相结合,三是在旅游视野下探讨少数民族文化认同。这些话题在接下来的研究中一直被不断提及。近十余年间,中国旅游人类学研究开始探讨许多新话题,本文主要对旅游人类学视角下的旅游文化、民族旅游、旅游开发和社区参与问题进行了综述。

一、旅游人类学与旅游文化

我国学者以旅游人类学视角对旅游文化展示、不同文化的交流、旅游对文化的影响等方面研究旅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赵红梅从旅游地区民族文化以及不同游客的角度来探讨旅游业中文化商品化现象和人类学家所关注的文化真实性问题。颜姿分析了影响广西宾阳炮龙节文化展示的主要因素,提出民俗文化展示的建议。王德刚、周灿和钟小勇等分别探讨了台湾布农族、德昂族龙阳文化文化保护与传承。周星、韩晓兰、周霄和雷汝林等分析了旅游过程中的跨文化交流。何睿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所受影响之后的各种变化和表现。宗晓莲和戴光全以中国丽江国际东巴文化艺术节为案例,对节事活动中的文化表达及旅游影响进行分析解读。李四玉从文化涵化、舞台真实性、历史文化再建构与族群认同三个旅游人类学的视角探讨了旅游对东巴文化的影响。郭凌对乡村旅游发展前后的乡土文化变化从结构到解构的过程,最终达到“和而不同”的城乡文化一体进行分析。彭兆荣对旅游人类学研究视野中“旅游文化以及相关的问题作一些评述和分析。

二、旅游人类学与民族旅游

我国学者对旅游学视角下的民族旅游研究主要表现为民族旅游开发、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等。陈兴贵阐述人类学研究在民族旅游开发中的作用。廖杨、蒙丽和杨杰、陆盈等分别从人类学角度分析了壮族花山、宝兴县硗碛上九节等旅游资源开发及其相关问题。龙梅探讨了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这对矛盾的辩证关系,并从实际出发,并提出平衡旅游开发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三大措施。王萍分析了云南白族旅游开发过程中歌会文化如何得以保护。光映炯和张晓萍以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为例,研究了民族节日传承与发展。周俊研究了区域性民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吴晓美以性别歧视为视角,结合民族旅游实例,揭示了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实造成了民族旅游中女性的病理化形象和女性游客的不公平地位。杨毅和张会超依据旅游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档案学视野下各民族文化的过去和现状。何睿探讨了少数民族文化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所受影响之后,在生活、意识、民族风俗等方面的各种变化和表现。

三、旅游人类学与旅游开发




我国学者在基于人类学视角研究旅游开发时主要表现为旅游资源开发的实证研究、旅游开发的文化保护和文化真实性研究。姚蕾、周俊满和陈芸先、杨骏杨明华等分别探讨了黔阳古城、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西安周边、洛带镇的旅游开发。钟晓东、张晓萍等分别研究探讨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问题。艾嗣鹏和符彬、张晓萍、撒露莎、刘玉庆和庞辉等分别探讨了旅游开发过程中文化商品化与真实性的问题。王茜从旅游人类学的角度,以成都龙泉桃花节为例,研究游客与旅游地居民的关系。冯旭光和崔海洋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研究了现有在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下民族文化传承问题。邢启顺探讨了旅游开发与乡土传统文化重构。

四、旅游人类学与社区参与

我国学者对社区参与的研究大部分是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旅游人类学视角下的社区参与模式、利益分配、旅游规划等问题。孙九霞和保继刚以西双版纳傣族园社区为例,通过人类学的调查方法深入分析傣族园的社区参与现状、参与过程、参与方式、参与中存在的利益关系等问题;又以阳朔世外桃源为例分析如何在利益要求多元分化时,处理好与社区、农民、企业和政府等利益主体的关系。李天翼分析了上郎德村以集体分配为形式的社区参与旅游模式。廖杨探讨了广西龙胜龙脊壮寨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参与。卢学爽和王力峰以贺州桂台客家文化旅游示范区案例为例,提出要通过政府、企业和社区的共同努力完善建设社区参与机制和利益公平分配机制。王春雷和周霄从人类学视角初步分析了旅游规划中的社区参与问题。李萍以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德夯苗寨为对象,分析了德夯苗寨居民参与旅游和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并提出适合德夯苗寨参与旅游的模式及相应的参与机制。张娅莉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加强社区能力建设、构建社区居民有效参与的法律保障机制和创设社区参与决策渠道的建议。

五、其他

除了上述研究外,我国学者对旅游人类学视角下的社会文化影响、旅游体验、“主—客”范式、朝圣旅游、导游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如刘宇和周建新以广东省苏家围客家乡村旅游开发为例,分析旅游开发带来旅游地居民生活方式、人际关系、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变化。周宵阐述了旅游民俗的概念体系与类型,以及民俗旅游的本质与特征,并从文化变迁、组织重构、角色认同和社会控制等方面对民俗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陈兴结合人类学相关理论从“文化真实”及“主客关系”等方对“旅游体验”问题面进行深入分析。彭兆荣和李春霞对旅游人类学的“主—客”范式进行了研究。郑晴云和杨慧从人类学视角,透析了朝圣和旅游的关系。杨丽娟提出导游研究中出现旅游人类学缺场的原因。在人类学“人本”的主旨下通过“人—人”研究模式,确立旅游人类学在导游中可以探讨的“导游与游客”、“导游与管理局”、“导游与旅行社”、“导游与媒体”和“导游与导游”5对重要关系是将导游纳入旅游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六、结语

国内旅游人类学起步虽然较晚,存在研究内容还不够全面、研究理论不够深入、研究方法不够完善等问题,但目前国内的旅游人类学已开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论文和专题专注等研究成果也愈来愈丰富。在未来的研究中,应立足中国旅游实践,积极借鉴西方的理论成果和经验为己所用,加强研究方法与研究理论的创新,推荐旅游人类学的理论建设,加强旅游人类学对实践的指导。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旅游管理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00fe41f96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8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