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精编单元教材分析

2022-07-29 05:48:0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精编单元教材分析》,欢迎阅读!
精编,下册,人教,单元,教材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精编单元教材分析

1单元 认识图形()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第二部分是用相同的平面图形进行简单的拼组;第三部分是解决用七巧板拼组指定的图形的问题。

本单元是在学生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先通过直观地感受,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使学生整体感知这五种图形的形状,再通过各种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材安排了一些生动有趣的操作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同时积累关于图形认识的基本活动经验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进一步认识,探索几何图形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后面进一步研究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的周长、面积做了准备。可以说,本单元是学生正式学习平面图形的起始。

教学建议 一、课时分配

认识图形() …………………………………………………………………………..4课时 二、教学指导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和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老师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2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本单元的内容是分三个层次展开的:第一层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第二层通过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第三层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的其他题目的计算方法。

教学建议 一、课时分配

1 十几减9…………………………………………………………………………2课时 2 十几减876…………………………………………………………………3课时 3 十几减5432……………………………………………………………2课时 4 解决问题………………………………………………………………………2课时 5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二、教学指导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计算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以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情境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教师应努力改变状况,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例题时,可利用教材提供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境,吸引学生想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运算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个人的学习潜能。但是学习还具有社会性的一面,就是要从和别人的交流中吸取“营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如在教学138,135的例题时,如果让学生展开思路,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可能会出现“破十法”“想加算减”,甚至还会有“连续减”“点数”等方法出现,但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加上应用中的体验,学生会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这一过程实际是把教师教方法转变为学生自觉构建方法,学生


学得会更深刻。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重要的计算技能,在运用中必须达到熟练、准确,但这个要求不是一下就能达到的,是到学期结束时逐步达到的,到那时一般要求每分钟正确口算810道题。根据学生特点,多采用游戏比赛等方式,如“开火车”“找朋友”“小猫钓鱼”和“蜜蜂采蜜”等方法进行练习,在玩中学、玩中练,运用激励性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3单元 分类与整理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按给定的标准分类计数;第二部分是自选标准分类计数,主要通过“气球分类”与“分组做游戏”这两个活动展开学习“气球分类”主要通过让学生经历对不同气球的分类过程,感受到分类是有不同标准的,体会到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分组做游戏”,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分类需要确定一个标准;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化。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性,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本单元将分类与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并呈现分类结(收集到的数据)突出分类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同时也将统计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收集、整理数据简单地渗透给学生,使学生初步获得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为以后学习统计知识打好基础。

教学建议 一、课时分配

分类与整理………………………………………………………………………2课时 二、教学指导

1.注意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2.注重操作,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方法。 3.要结合知识内容本身的灵活性,注意开展开放性、探索性的教学

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活动起来,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能更牢固地掌握选择分类标准、正确分类的方法,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意识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4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这一单元要学的数的概念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还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100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相关的内容。

教学建议 一、课时分配

1 数数 数的组成………………………………………………………………….4课时 2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3课时 3 解决问题…………………………………………………………………………2课时 4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2课时 5 活动课 摆一摆,想一想……………………………………………………………1

二、教学指导

1.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

为了让一年级的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中的诸多抽象概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经历每一个概念的形成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重要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为此,老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应为学生提供如下服务:(1)选取、提供每次活动的素材。(2)制订人人可参与的、高效的活动规则。(3)应及时引导学生将具体的活动抽象为相应的数学概念。如“比大小”的教学,通过应用实物——计数器——抽象的数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过程,引导学生概括出比大小的基本方法。为后面学习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打下坚实的基础。(4)对学生进行爱护学习资源的教育

2.突出基本原理的教学

100以内数的认识,尽管还处在认数的初级阶段(第二阶段),但它的基本原理始终是十进制计数法。十进制计数法的核心就是“满十进一”的进位制和位值制,这是引领本单元内容的两个重要概念。其他的概念如计数单位“一”“十”“百”,数的组成、数的读写、比较大小等都是由这两个概念来确定它们的含义的。因此,教学中,应突出“满十进一”的进位制和数位意义的教学,使学生理解:(1)一个一个地数,每满十个,就应向十位进一;一十一十地数,每满十个,就应向百位进一,由此引出计数单位“一()”“十”和“百”。(2)每个数的大小是由本身的数字和它所在数中的位置决定的,掌握数位的这个基本内涵,并能根据位置的意义正确读数和写数。


3.继续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建立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本单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主要体现在:(1)结合现实素材,感受100以内的数,并能进行估计。(2)体会100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3)会用100以内的数表达具体的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此外,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一些培养学生建立数感的活动。如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数”;举实例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制订一些简单的游戏规则,带领学生做“抢100”的游戏等。



5单元 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内容包括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制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够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的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建议 一、课时分配

1 认识人民币………………………………………………………………………..3课时 2 简单的计算……………………………………………………………………….3课时 二、教学指导

1.为学生提供本单元学习用的模拟钱币。

人民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特殊商品,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不能空空无物,必须依托我国发行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来学习如果让学生用真币来学习一来不安全,给家长带来负担;二来不卫生,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因此用真币作为本单元的学习材料是不合适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改用模拟的人民币来学习比较恰当。

2设计好学生的实践活动。

本单元的教学从主题图开始,包括所有的例题,这些都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活动。因此,设计好学生的实践活动成为本单元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例1教学设计是让学生认识各种小面值的人民币。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准备好的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过分类活动归纳出我国发行的人民币的种类以及每种人民币的面值、图案和色彩特点,把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活动落到实处。又如例2教学设计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


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十进制关系。这些内容是比较抽象的,教学时,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换钱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以及1元、1角和1分的币值的大小。

3.关于物品单价的教学

物品的单价一般用以元为单位的两位小数来表示,体现了数学符号的简洁明了和使用的方便。教学时,不必向学生介绍小数的有关概念,只需让学生知道:(1)单价中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第二个数表示几分。(2)物品价格用这种方法表示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商品交换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它体现了数学简洁美。

6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带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用连加、连减等方法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在前面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后面学习多位数加减法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计算的速度和正确性产生直接影响,掌握好本单元的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意义,而且还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四段编排: 一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二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包括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 三是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包括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 四是带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和解决问题。 教学建议 一、课时分配

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2课时 2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3

3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3

4 带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2课时


5 解决问题.……………………………………………………………………………1课时 6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二、教学指导

1.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数学教学上的缺陷造成的。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和习惯,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时,结合教材精心设计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知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渐领悟数学开阔思路,培养合作精神,从而实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根据《标准》对数的运算规定有具体目标,本单元教学要求学生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根据一般规律,本单元的口算学生应做到能正确进行计算,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56题。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以外,还需要组织好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根据《标准》要求,本单元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境,为学生创设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解决方法,参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有效地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明确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进而促使应用意识的形成。



7单元 找规律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和数字的变化规律。教材在编排上,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数列规律,切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通过让学生自主寻找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为后面课时的学习打好基础。

本单元内容结构如下:图形的变化规律→简单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稍复杂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建议 一、课时分配

1 找规律……………………………………………………………………………2课时 2 解决问题…………………………………………………………………………1课时 3 练习课………………………………………………………………………………1课时 二、教学指导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宜采取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实验的方式教学交流的重点可以是怎样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

2.借助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想象。

这部分内容除了适合用实物进行操作外,还比较适合用电脑进行教学电脑上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创造出许多美丽而有规律的图案,激发学生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

8单元 总复习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对本学期所学的主要内容的整理与复习。复习内容包括:一是知识要点的整理,目的是加深、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有一个大体的知识结构体系,便于理解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二是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整理,主要体现在知识的运用。三是巩固练习,让学生在实际的问题中巩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在编写时,突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复习时对知识的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掌握,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各部分的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一、课时分配

1 数与代数………………………………………………………………………….3课时 2 图形与几何………………………………………………………………………….1课时


3 ………………………………………………………………………….1课时 二、教学指导

1.注意差异性,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复习时考虑到学生个性差异,安排不同层次的练习,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的困难,树立自信心,使所有学生通过复习都得到进一步发展。有意识地链接旧知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深入化,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2.明确复习目的,提高效率。

总复习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宽,问题的综合性比较强,而且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明确总复习的目的,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3.以学生为主体,引导性复习。

习题要让学生先做,并发挥小组互帮互教的作用,落实好反馈、纠正这一环节。必须发现、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鼓励学生提问、质疑、解疑,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回授,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fd4f42675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0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