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课堂要体现音乐性

2023-02-28 20:09:1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课堂要体现音乐性》,欢迎阅读!
音乐性,音乐,课堂,体现,小学


音乐课堂要体现音乐



[摘要] 在新课程实践过程中呈现出的几种偏离“音乐”倾向的现象,究其根源主要是对新课程精神把握不准,吃不透,课堂的设计没有以音乐教学主线。在新课程实施中,要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少一些盲目的追风,使音乐课同归自然本色。

[关键词] 音乐课堂 音乐 教学环节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新课程理念已深入人心,新的教学行为、方式、手段不断涌现,音乐课堂教学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纵观不少“公开课”“展示课”“优质课”“研讨课”音乐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目不暇接。但静下心来,认真思索,便发现,在貌似丰富多彩的美丽外衣下,许多音乐课堂上充斥着越来越多的音乐活动,偏离音乐使我们有必要回头审视,音乐课堂中“音乐”在哪里?学生学到音乐了吗?一堂好的音乐课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音乐课一定要体现音乐性(节奏、旋律、力度、和声、演唱等音乐要素) 一、音乐教学环节的设计不能脱离音乐

音乐教学每一个环节设计,都不能脱离音乐教学而独立存在。如导入新课,猜谜语、游戏等都不能脱离音乐音响而孤立存在,要时时想着音响是为音乐教学而服务,相融合的。

课例一:一位音乐教师设计的《螃蟹歌》课堂教学实录的开头是这样的:讲故事,学习方言,熟悉歌曲内容。

师:你们见过螃蟹吗?它的特点是什么?

生:螃蟹有八条腿;还有两只大夹子;螃蟹横着走;螃蟹有一个硬壳等。

师:(很高兴地)大家说得真好,现在老师讲一个有关螃蟹的故事,想听吗?这个故事环节,老师大约讲了两分钟,这个环节缺少了什么(音乐)?

在这个环节,教师倒是很投入,边做手势,边形象地讲解故事情节,就是忘了设计背景音乐,如能加上背景音乐,放着歌曲旋律,边听边讲故事,就能达到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的目的,也体现出音乐课的价值,映照了音乐课堂氛围。 二、过于注重学科综合,造成音乐“流失”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课程的综合,是因音乐为本的综合,其目的是为了增进学科间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参与、感受、探索和创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更好地学习音乐如果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印象探究其他修额科或艺术类的方向,如上述课例《小纸船的梦》这节课,师生共同学习、探究的对象应该是《小纸船的梦》歌曲本身,但教师在授课中却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台湾的历史地理政治,把音乐课上成了历史地理政治课。用这些内容作为学生音乐学习、探究的主要对象,那么音乐课岂不成变相的文学政治历史地理、美术课了吗?这种做法显然偏离了音乐课的本质,同音乐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精神是明显相反的。

说到这里,我不由想起了一节录像片断——低年级的读谱知识《音的高低》:老师用亲切柔和的话问道:“我知道啊,同学们在家里是特别地爱爸爸妈妈的,对不对?那么,你们在家里是怎样亲切地叫爸爸妈妈的呢?你来说。

生:“爸爸!“妈妈!



1




师:“叫得真亲切呀!你们感到这样的叫是最亲切的,那么,妈妈这两个字你是怎样叫的呢?”

生:我平时称呼妈妈的时候第一个字是重的,第二个字是轻的。 师:你真棒!

生:我称呼爸爸的时候,第一个“爸”字声音大点,第二个“爸”字声音小点。 师:你真棒,这两个字是有高低之分的。你来说说妈妈这两个字有高低之分吗? 生:有,我称呼妈妈的时候第一个字音高,第二个字音低。 师:那我们一起来念妈妈好吗?

生:好,妈妈!(学生在念时,老师按照音的高低做手势,这样能加深学生对高低音的印象。

《音的高低》这个教学环节看是平常,实为匠心独具,每一次看似随意的活动都有着明确目的性,看似成了语文课,却蕴含着丰富的音乐美。 三、音乐课标提出音乐课一定要体现趣味性

兴趣是进入知识领域的敲门砖。使学生喜爱音乐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是每一位音乐教师所关心的核心话题。在丰富的音乐教学实践中,蕴含着许多有利于激发、形成和发展学生音乐兴趣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方面。

1)爱护学生的音乐好奇心。一位心理学家曾记录了一个案例:他在一个春天的早晨带一个孩子去郊外散步,看到树上有很多“唱歌”的小鸟,孩子被这美妙的音乐迷住了,也用一种美妙的声音回应小鸟的“歌唱”

这个案例说明:好奇心是儿童十分宝贵的内在素质,如果在音乐教学中能充分注意到这一点,让学生发挥自己对音乐美感自然的、无拘无束的参与和体验,学生的好奇心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兴趣品质。

2)让学生体验“乐(yue)”既是“乐(le)”。学生喜爱音乐是因为音乐可以给他们带来快乐,所谓”乐(音乐“既是乐(快乐)”的道理。如果音乐课让他们感到比其他学科还要枯燥,还要艰难,那么学生厌烦音乐课则是必然的,更谈不上对音乐的兴趣了。 四、音乐知识技能是音乐教育的载体且又不能轻视

新课标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过程和方法、关注情感与价值观”。一时间,音乐基础知识从昔日的“名声赫赫”变成了今日的“风光不再”。一些老师在教学中刻意地淡化、避让,甚至丢弃了音乐基础知识学习,在课堂上不敢涉及音乐知识,连最基本的识谱、节奏练习等也被舍弃了,好像课堂上提到了音乐知识就体现不了新课程改革。他们在强化审美性的同时却忽视了音乐基础知识的工具性;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又丢弃了知识与能力,其实只是对音乐课程改革新理念认识的偏离。但是过于注重音乐识的传授,造成与实践、体验脱节,也是不正确的。 五、过于强调对歌词的分析、歌词的创编,成语文课了

在学唱歌曲中,大多数老师都会让学生从歌词中去理解音乐帮助学生分析歌词,让他们朗诵、创编歌词。的确,在音乐课中,适当增加一些文学语言内容未尝不可,但用多了,会有种在上语文课的嫌疑,把非音乐性的内容或泛音乐性的教学内容充斥课堂,从而泯灭了音乐艺术学科特点,冲淡了音乐艺术本身的鲜明个性,从而导致在教学上偏离以音乐为本的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fb04ac3ce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c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