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乐景哀情倍伤情》,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乐景哀情倍伤情
作者:高航兵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12年第02期
清人王夫之曾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大致意思是说,我们可以通过以喜来写悲,以悲来写喜,这样反而更能表情达意,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对这句话的体会愈来愈深刻,下面就以乐景写哀情这一方面,进行探讨和梳理。 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最早可追溯到《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其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即是运用了这种手法。主人公被迫服役,背井离乡,心境是悲苦的。看到风景如画的家园,自己不能安居,要一别数载,前路茫茫,生死未卜,岂不倍感伤情?
杜甫《绝句》云:“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这首诗前两句描写出了一幅迷人的风景画:满江碧波荡漾,显出白翎的水鸟;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状江、山、花、鸟四景,绘碧、青、白、红四色,令人赏心悦目。可后两句突然抒写其漂泊的感伤和愁情。以乐景衬哀情,唯其春光无限,才反衬出诗人归心之殷切。 元代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中“小桥流水人家”一句与“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两句风格迥然不同,后者景物萧条冷落,而前者显得清新明丽,作者正是用这种宁静温馨的画面来衬游子思乡的愁情。他人虽清贫却能亲人聚首,而我的家乡在何处,何时才能团圆?
唐代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凄凄,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诗中的绿草、芳树、山泉、鸟语都是宜人之景,以前和现在这里都是山花烂漫鸟语宛转,但安史之乱后再也无人来此观赏。别说骚人墨客,就是耕夫村姑也不见了。花自开自落,鸟语徒然悦耳。以乐写哀,以闹衬寂,充分显示出诗人对时代的感伤和叹惋。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作者思念远方的妻子而无法团聚,借回答妻子的询问,告诉她今夜巴山雨景,并由此遥想夫妻相聚时的欢乐。在西窗下共剪灯烛,相依相偎,秉烛夜谈。以这种一时无法实现的欢乐来表现眼前相思的哀伤,读之令人心酸泪垂。
这种描写技巧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比比皆是,在小说中也不乏其例。
在这方面,鲁迅先生无疑是运用娴熟的高手,他在小说《孔乙己》里多次写到咸亨酒店的笑声。第一次是小伙计的笑,“掌柜是一幅凶脸孔,主顾也没有什么好声气,叫人哭笑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第二次和第三次都是众酒客的笑,分别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笑孔乙己脸上的新伤疤和半个秀才也没捞到。第四次是掌柜的笑,当孔乙己偷东西被打得不成样子,掌柜仍旧取笑孔乙己。鲁迅先生将笑声笼罩了全篇,让人读后痛感一种窒息的悲凉意味,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而不见同情和眼泪。以乐景写哀情,更令人悲哀,将孔乙己的悲剧上升到社会的悲剧,人物塑造更典型突出,主题也更深刻。 在鲁迅的小说《祝福》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舒适,从白天以至彻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亨了牺醴和香烟,却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新年是万众欢乐的时候,在人们最热闹的祭祀声中祝福声中祥林嫂惨死在街头,乐景而不乐,叫人沉郁、悲哀,深刻地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深化了封建礼教“吃人”的主题。 现代作家孙犁的小说《荷花淀》,多次描写白洋淀的优美风光。比较集中的有三处,一处是开头对白洋淀夜景的描绘:淀外一片银白世界,薄雾透明,荷风送香;第二处是妇女们寻夫归来的淀上风光:万里无云,凉风习习,水面开阔,跳荡如银;第三处是妇女们摇船进入荷花淀所见之景:荷叶无际,密密层层,粉箭挺出,如同哨兵。这篇文章写于抗战时期,敌寇蹂躏家园,心中怀有刻骨仇恨,但看到的景物不是漫天乌云、荒凉萧条,而是这样一幅令人神往的图景,这就是其独特之处,将家乡美丽富饶的风光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样如诗如画的淀上风景,谁不热爱?怎能容得敌人铁蹄的蹂躏践踏?自然激起人们心中无限的愤怒之情,也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中学语文教材中节选的《红楼梦》中的“黛玉之死”一节,有这样的句子:
当时黛玉气绝,正是宝玉娶宝钗的这个时辰。紫鹃等都大哭起来。李纨探眷想他素日的可疼,今日更加可怜,便也伤心痛哭。因潇湘馆离新房子甚远,所以那边并没听见。一时大家痛哭了一阵,只听得远远一阵音乐之声,侧耳一听,却又没有了。探春李纨走出院外再听时,惟有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凉冷淡。
此处就很巧妙地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技巧,将“苦绛珠魂归离恨天”和“薛宝钗出闺成大礼”安排在一起,将这热闹非凡的婚礼的乐声作了林妹妹的葬歌。让人读后,感到的不是金玉良缘终成佳配的喜悦,不是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的热闹与排场,而是这宏大喜庆场面背后无尽的凄凉悲哀,痛彻心扉的悲天悯人。那时断时续的乐声,永远牵扯着读者伤痛的神经,永远回荡在读者的心头。以乐景写哀情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
这种写法在当代作家中也有运用很成功的例子。如张洁的散文《挖荠菜》有这样一段文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独自一人游荡在田野里。太阳落山了,琥珀色的晚霞渐渐地从天边退去。远处,庙里的钟声在薄暮中响起来。羊儿咩咩地叫着,由放羊的孩子赶着回圈了;乌鸦也呱呱地叫着回巢去了。夜色越来越浓了,村落啦,树林子啦,坑洼啦,沟渠啦,好像一下子全都掉进了神秘的沉寂里。我听见妈妈在村口焦急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只是不敢答应。一种比饥饿更可怕的东西平生头一次潜入了我那童稚的心……
这是一幅很美丽、和平、静穆的乡村“晚归图”,似与“我”当时的处境很不相称,但这是作者有意为之,以乐来写悲,夕阳西下,连羊儿、乌鸦都能回家,而我有家不能归。这样反衬,产生了更强烈的艺术效果,表现了作者当时恐惧、无助和进退两难的矛盾心情。
笔者对中学语文教材中几处常见语段,进行了分析和探究,难免有不当和疏漏,但从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出以乐景写哀情能使文章在表情达意方面顿生波澜,起到非同寻常的独特的艺术效果,丰富了文章的意蕴。 参考文献:
①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版。 ②游励勤等《初中语文优化设计》,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6年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f7253e826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