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性教学:古典诗词教学的理想追求》,欢迎阅读!
诗性教学:古典诗词教学的理想追求
作者:方雅玲
来源:《语文学刊》 2014年第11期
方雅玲
(江苏省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江苏南京210001)
[摘要]让古典诗词回归“诗性”是古典诗词教学的理想追求。本文从高中古典诗词诗性教学的意义阐释和高中古典诗词诗性教学的策略探微两个方面进行了简要阐述。认为古典诗词教学只有回归诗性,才能使古典诗词教学的课堂成为富有诗意和美的清溪,浸润到每一个学生纯洁的生命深处。
[关键词]古典诗词;诗性教学;意义策略
[中图分类号]H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4)11-0120-02
[作者简介]方雅玲,江苏省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组教师。
古典诗词是中国诗性文化的载体。充满浓郁的抒情气息、凝聚丰蕴的哲理意味和富有深层次的精神底蕴的中华古典诗词,不仅是一种文学技艺或审美对象,也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完整承载体系与古代中国人的生命本体及其精神方式。《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古典诗词教学应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去感受诗词,揭示诗词中的文学意象,使学生感受厚重的民族情感、生命精神和它所体现出来的哲学智慧。然而现实中古典诗歌的教学却常常陷入种种误区,教师们通常对诗歌的语言、意象和情感进行分步骤地、孤立地翻译、分析和附会式归纳,致使诗歌教学越来越远离感性、远离诗性,学生也无从感受诗歌凝练含蓄、意象独特隽永的魅力,自然也不能达到接受文化熏陶,提高文化品位的目的。因此,高中古典诗词教学应该禀着诗的特质特性而教,使我们的古典诗词教学的课堂充满诗性,才能引领学生走进古诗词的天地,感受古诗词的意境和形象,获得美的享受、心灵的慰藉、灵魂的净化、人生的启迪,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高中古典诗词诗性教学的意义阐释
所谓古典诗歌的“诗性教学”,就是尊重诗歌特质的教学,即尊重诗歌情感性、情绪性、想象性、象征性、超现实性的教学。所以回归古典诗歌的“诗性教学”,就是营造出符合诗境的空间,催生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能量,引导学生打开所有的生命感官,使学生身上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充沛的情感得以发掘,更好的进入诗词所描绘的意境,感受其美体悟其妙。
同时,优秀的古典诗歌以其独特深刻的对生活、生命的深度体验,对人和世界存在方式的深切关照与透视,带给学生的是无限的遐想与智慧的启迪,引领学生去追问和触摸其生命的底蕴和探索人生的本真价值。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感悟,激发学生带着对古诗词的崇敬之情,去学习、口评、赏析,着重理解诗歌的外形特式、意象本身和语言本体,在对语言和意象的专注探究与重新体验中,得出“思想”,才能感悟其所表现出的丰富的思想内容、文化意蕴和生命精神,引发学生的生命情感、情绪,甚至莫名的激动,从而与诗人产生共鸣,使古诗词的灵光普照学生的心境世界,使他们的生命放射着诗性的光华,从而实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融合。
二、高中古典诗词诗性教学的策略探微
(一)涵咏吟诵,读出生命情感
让学生直面经典,与诗歌“真心接触”的第一步当是——诵读。《语文新课程标准》各学段古典诗词教学目标中也都强调了“诵读”二字,要求在读中体昧诗词的内容、体验情感、感受语言。只有在入情的吟咏中,学生方可体味“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落寞之情,“天地一沙鸥”的凄凉之意,“明月松问照”的清幽散淡之心。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诵读能力的指导和训练,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情、品意,体味诗词所表现的韵律美和由此传递的生命情感,感悟其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深隽意境。
比如杜甫《登高》一诗时,我先让学生进行吟诵、对诵,并通过有声语言传达自己个性化的感受,然后教师示范朗读。如一开始要用略带沧桑悲凉,然而又不失响亮的语调读出“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自鸟飞到”,让空旷苍凉的意境随语词而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语调应由高亢逐渐转向沉郁,才能体悟世间万物,感慨人生苦短,悲凉心绪。“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漂泊一生历经坎坷,语调越发愁苦沉郁。读“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一句时,语调应更加缓慢而沉重……这样学生才能融入诗作之中,走进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
(二)营造情境,领悟意境美妙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只有走进诗人营造的意境之中,才能使心灵与诗词因碰撞而产生动人的火花,与古诗人、诗词产生共鸣,深刻体会诗人的感情,领悟蕴含于古诗词深层的意蕴。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出与古诗词意境相吻合的意境,吸引学生走进充满诗情画意的古诗词的广阔世界中,用发自内心的爱和迷恋去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感受到古诗词文化的熏陶,领悟诗词的内涵,体会意境的美妙。
如教学《春江花月夜》时,我先播放一段恬静清新的琵琶独奏曲《春江花月夜》,并用多媒体展示江水、明月、汀上白沙、香草芳甸、江潭落月、游子扁舟在江、思妇高楼独倚的画面。那舒缓的音乐、恬静的画面一下子将学生引入深沉、寥廓、宁静而又惆怅的氛围中,牵引学生的思绪疏离世俗的空间,走进诗的深处品味诗的意境。那月光之情、思念之情、诗人之情,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学生心中,引起了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
(三)品味鉴赏,感受人文情韵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那些脍炙人口的古代诗词总是在字斟句酌中体现诗人的匠心。鉴赏诗词,引导学生涵咏吟诵、进入意境只是第一步,在此基础上还应紧扣诗中最凝练、最传神、最准确地传递主旨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去审美、去体验,只有这样,才能领略到古诗词语言的精妙,领会其中所蕴含着的人文精神内涵,走进诗词的内心,聆听诗人对自然、对社会、对生命最真切的诉说,感受诗人最丰富、最真实、最细腻的情感,享受最具人文关怀、人文精神的美感。
如《琵琶行》一诗,“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湿”字,何止为琵琶女伤心,何止为自己的遭遇而感伤,更多的是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是对弊政难除朝廷的担忧,一个“湿”字不仅表现出一个文人的失落,一个政客的愁绪,更表现出一位“仁”者悲天悯人的情怀。《登高》一诗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句,不但蕴含了杜甫无限孤愁,而且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活状况,读来不觉让人浮想联翩、心情沉重。教学时抓诗中“词眼”“句眼”品味鉴赏,感受诗句所蕴含的浓浓的人文情怀、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艺术视角、深厚的人文底蕴,从而引领学生进入诗词的意义世界,让诗词滋润学生的心田、燃烧学生的生命激情,培养学生诗意般的人生和追求。
(四)巧用留白,开拓审美想象
善于以少总多,为鉴赏者留下充分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想象的空间,“召唤”着细心的读者去那里徜徉,想象未定性的意蕴空间。高日甫《论画歌》云:“即其笔墨所未到,亦有灵气空中行。”古典诗词也有这一特质。因此,教学时教师应充分挖掘古典诗词本身的语言空白、内容空白,撩起学生的情思、感受和联想,引导学生去积极“补自”,填补各种意象、思想和感情。在空白中自由体悟和想象,和诗人共创共享,更加理性地把握并阐释诗词深层的情感意蕴,更深入地感悟到诗人的激情与想象,从而使古典诗词教学实现质的提升。
如《雨霖铃》一诗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三句是写今晚将要发生的事,写杨柳了但并没有具体描绘其形色,写晓风并未写其风力大小寒热程度,写残月但并未写月色,然而为什么人们认为这一句是千古名句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填补诗人留给读者的空白信息。“今宵酒醒”后身在一个什么地方?柳是什么柳,月是什么月,风是什么风?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而且在想象活动中使学生被诗中传达出的感情所感动,更为作品所引起的伤心经历而陷入深深思念中。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意境优美、辞藻华贵的古典诗词名篇,吸引学生去追问和触摸主命的底蕴,探索人生的本真价值,因此,教师应确立诗性的古典诗词教学观,引领学生直面经典,“真心接触”,“浸润”和“体验”古典诗词内部构筑的审美世界、精神世界中去。在品味和感悟中,充实自己的审美底蕴,实现审美心理的建构和审美心理的积淀。使语文课堂成为富有诗意和美的清溪,浸润到每一个学生纯洁的生命深处。
【 参 考 文 献 】
[1]邵之菌.在古诗词诵读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J].阅读教学,2009(9).
[2]王金花.鉴赏高中语文教材诗词中的“意象”之美[J].现代语文,2006(1).
[3]钱湘健,朱茂松.吟诵·品读·感悟[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8).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f2d06cff4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