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2022-10-21 11:07: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欢迎阅读!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维扬区小学语文“书香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年级

主备人



所在学校



第八单元 23 每逢佳节倍思亲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兴高采烈"造句。

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诗的意境,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 生字卡片、收集王维的资料 二课时

教学流程

通用设计 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

解读、修改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学习生字词、古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一)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吗? (二)我们把一些让人高兴的美好的节日称作(板书:“佳节” (三)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

(四)唐代有位诗人在佳节来临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完成板书:每逢佳节倍思亲) (五)个别读题目

逢:后鼻音

(六)这句诗你在哪儿见过吗?

二、初读古诗。

(一) 出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自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二)读古诗: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顺。

1、生自由读。 2、指名读,正音。

() 再读古诗,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1、佳节——重阳节(九月九日)

2、山东——不是现在所说的山东省,而指的是华山的东面。

3、茱萸——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古代人认为重阳节戴着它可以祛邪避灾。它代表了人们一种美好的心愿。



三、初读课文。

过渡: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



1




事中。

(一)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二)出示生词,指名读。

王维 重阳 扶老携幼 头插茱萸 手挽手 思绪万千 兄弟 兴高采烈 1、介绍王维

今山西人,唐朝著名的诗人,画家。 2、兄弟: 这里指包括哥哥和弟弟。 3:兴高采烈:兴致高,精神足。 (三)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 (一)出示生字

(二)学生借助已有识字方法分析记忆生字,教师相机点拨。 (三)教师范写。 五、作业

(一)、学生描红、练写生字。 (二)、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课文是以什么为题?紧紧围绕哪个词来写的?(思亲)

(三)过渡:诗人为什么会思念亲人?又是怎样思念亲人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一)指名读第一小节。

(二)出示句子: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

2“就”说明了什么?在这两年里,他会怎样?(王维年纪很小,常常思念家乡亲人)

3、是呀,王维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去长安求学,独自一人在外,难免会有孤独的感觉,这就叫——“独在异乡为异客”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会是怎样的呢?(学生想象) (二)、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欢度节日的场面?(指名读) (三)(出示句子)扶老携幼、兴高采烈,能和你身边的同学配合着演演吗? (四)、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e82d2ab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1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