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石龟山下讲教洞》,欢迎阅读!
石龟山下讲教洞
钟学惠
沿双溪水库上坝西路上行,你会在半山腰看到一个荒凉的石洞,石洞地面几乎已和路面平行。洞内空空如也,洞壁刻有三个大字,都因为“破四旧”被人为凿毁而无法辨认了。结合史志文献和字迹轮廓,我们知道那是“讲教洞”三个字,而前后题款则完全无法辨识。
洞内左右石壁、石台右下端和洞口约有十处大小不等的方形框痕,这当是历代的镶嵌题刻被人撬走以后留下的痕迹。洞外山崖笔立,石洞周围有或圆或方大小不等的榫洞,显然当年洞外搭建过房屋。洞口右侧有一神龛,神像尚存,但无法辨识是否为后人凿刻的文殊菩萨。与石洞平行的下首岩石上,依稀能够辨识被凿毁的阴刻“x王庠王序讀書處”几个字。光绪志载,这八个字为县人曾省三书:宋王庠王序读书处。
这座石洞所在的山叫石龟山,又名耸云山。《舆地纪胜》记载:“高山城下有双溪,一从西来其水浊,一从东来其水清,西来之水名寿水,东来之水名东川。” 山上苍松翠柏,山下两水交汇,远望此山,形如石龟,是为石龟山。沿洞口往上三百米左右正对双溪水库大坝山上有一眼泉水,传王庠在岩壁上题名“蒙泉”;石洞后山背面也有一眼泉水,附近居民直今还在这两眼取水饮用,山后那眼泉水泉流稍大,夏天的时候整天都有人排队取水。
根据实地测量,讲教洞洞高2.54米,洞宽6.5米,洞深3.75米。内有凿一个石台,台高1.15米,台宽1.25,“讲教洞”三字位于石台内的洞壁正面,0.6x0.7米见方,间距1.15左右。洞内面积约25平米。结合崖壁榫洞推知,当年洞外搭有房屋与石洞连成一体,是一座冬暖夏凉的居所。洞口下方的上高下低的倾斜石槽,应是当年从山上安放引水竹管留下的痕迹。种种迹象表明,这个石洞当年曾有人长期居住,而这个居所的主人就是荣县北宋名人王庠兄弟。
根据史志记载,早在唐代末年,有一个叫王知珏的长安人被任命到荣县做太守,当时荣县叫和义郡。王太守任期满以后,看到荣山旭水钟灵毓秀,于是举家定居荣县城北双溪一带。家族世代繁衍生息。其孙王蕴舒、曾孙王伯琪、玄孙王梦易均以解救乡邻、伸张正义、为民请命为己任。后来王庠又义不入仕,贤节乡里,所以世人尊其家族为义门王氏。
王梦易原配生长子王廱等子女,具体情况不详。后来续娶了英宗母亲钦圣皇后的叔祖姑向氏,生王庠王序兄弟。王梦易因得罪权贵失官回家以后,在双溪汇合处筑归来亭,并在石龟山下凿一石洞,因洞搭建房舍,引山上泉水,在此辅导庠序二子读书。王梦易元祐元年(1049)进士,苏轼嘉佑二年(1057)进士,二人同为朝廷效命的先后进士乡党,关系相得,苏大学士自然时有来荣。王梦易当然不会放过机会,请苏大学士辅导庠序二子,甚至请他辅导当地学子,地点就在归来亭或者二子读书的石洞。后来,归来亭就有东坡讲学亭之称;那石洞就是讲教洞。黄庭坚作为苏门四学士中的杰出代表,跟王梦易父子也有不少交往,相传黄庭坚还为讲教洞题名“地仙洞”。 相传后来王庠在山上泉眼的井口壁上刻有“蒙泉”二字,以示饮水思源,不忘向夫人养育之恩。
话说王梦易在庠序二子尚未成年时就驾鹤西去。据《宋史﹒王庠传》记载,王庠“时十三,居父丧”。其母向氏遍访名师培养庠序兄弟。向氏思念孩子又怕影响他们学习,就常在讲教洞对面山上遥望,后人把这座山取名为望儿山,即今上坝东路那座山。王庠兄弟学有所成后还远赴外地求学。苏轼给黄庭坚的信中有“眉人有程遵海者……王郎盖师之”,明确表明王庠曾拜眉山程遵海为师。
苏轼非常欣赏王庠的才华和德行,即使在王梦易去世以后,还把侄女(据考,当属苏轼堂兄弟的女儿)嫁给了王庠,这样苏轼就和荣县有了姻亲关系。
崇宁壬午(1102),王庠“应能书,为首选”。后因奉养母亲,连续八年没有应试。其后,在母丧守制后,“复举八行,事下太学,大司成考定为天下第一”。但他“凡十一次坚辞聘诏”,把朝廷的恩遇都让给了兄弟和侄子们,朝廷旌表其为“廉逊处士”,去世后谥为“贤节”。
后来王序告老还乡,又在讲教洞与归来亭之间的山麓建横溪阁,用以交友宴客和陈列足以光耀门庭的诏书、封赏、书籍等文物。横溪阁因地处双溪汇流,又称双溪书阁。因景色奇丽,远山环抱,遂成荣州人们游览之地。陆游来荣仅七十天就曾几度游此,饮酒赋诗,留下《晚登横溪阁》诗二首和《沁园春三荣横溪阁小宴》三阕。这里曾被县人尊为荣州十二景之一——双溪书阁。
由于年代久远,归来亭和横溪阁早已不存。清光绪年间,县人揣度旧址重建横溪阁,座北向南,单檐悬山式木结构,面阔5间25米,进深7米,中间建楼以为书阁,四面走廊,供游人游览,占地面积230平米。
书阁北面对联一副:“大宋小宋,大苏小苏,一朝难弟难兄,此地有二王合传;古文今文,古体今体,独占好山好水,何人更高阁藏书?”书阁的南面正中一块大匾,上刻“横溪阁”三字,两边柱上悬挂一幅赵熙书写的对联:“北宋古书阁,东坡同党人。”
横溪阁疑似原富北小学校舍,后因修双溪水库而撤除。如今,东坡讲学亭和横溪阁已不复存在,仅剩讲教洞孤独地诉说着北宋荣州那段辉煌与缠绵。
2017年9月20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e63d750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