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哲学的起点—《易经》》,欢迎阅读!
中国哲学的起点—《易经》
中国哲学的起点—《易经》
中国的《易经》蕴藏着无尽的学问与信息。把它列入哲学、社会学都不过分。古人把它列做六经(《易经》、《书经》、《诗经》、《乐经》、《礼记》、《春秋》,而《乐经》在秦汉之际失传了)之首。
《易经》产生的传说
民间流传一个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个歇后语是大家都熟悉的。这里有一个离奇的传说。姜太公姓吕,名望,字子牙,山东姜国人。他练就了一身的文韬武略,但还是被商纣王打败了,逃到了陕西,在那里的渭水河边打渔为生。年过70的姜太公不甘心国破家亡,自己的一身本事无处施展,很是郁闷,于是常常到渭水河边钓鱼。他直钩垂钓,离水三尺,一边钓鱼,一边喊:“愿者上钩。”所以就流传下来这句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有没有愿上钩的呢?有一天,一群人马朝着他走来,领头的人一看见这个白发长髯的老者,立刻跳下马来,倒头便拜。来的是什么人呢?正是当时西歧周族的首领姬昌。他因为反对商纣王也曾被抓起来,囚禁在一个叫羑(音:yǒu)里的地方,大概在今天的河南汤阴一带。他在被拘期间,把伏羲创制的八卦(先天八卦),按六十四卦重新演绎了一遍,又把六十四卦的卦象全部记录下来,写出了卦辞。这就是我们今天看见的《周易》。周族部落为救出自己的首领,给商纣王送了大量的财宝、美女。后来姬昌被释放了。姬昌为报国恨家仇,招募天下群贤。他根据自己推算的八卦,算出有一个人在渭水边等他能辅佐他得到天下。于是他就直奔渭水而来,见到姜太公倒头就拜。
姜太公听完来意,说:“我已经在这里钓了九九八十一天鱼,很累了,你要背着我走九九八十一步,否则我不会跟你去。”姬昌年纪也不小了,但他求贤若渴,背起姜太公一口气跑了八百步才歇脚。姜太公被姬昌求贤若渴的精神打动,说:“你背了我八百步,我要保你八百年天下。”
后来姜太公就帮着姬昌招兵买马,准备讨伐商纣王。姬昌就是历史上的周文王。文王死后,姜太公又帮着文王的儿子周武王打败了商纣王,征服了天下,建立了周朝。历史学家按照周朝国都的位置分为西周、东周。西周三百年,东周五百年,果然是八百年天下。
这当然是传说,有着很神秘的色彩。这也正是《易经》吸引历朝历代学者、文人不断探求研究的原因之一。
《易经》是本什么性质的书
历代学者都认为《易经》是一本具有巫术性质的占筮之书,是集古人占卜之大成的.精华汇粹。也有学者认为《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哲学专著。我认为《易经》是中国祖先最早的一部以占筮为基本形式,又深刻蕴含着包括中国先民思维方式在内的百科全书。
为什么叫《易经》呢?要从“易”这个字说起。“易”是蜥蜴的象形文字。许慎的《说文解字》这样说:“易,蜥蜴,蜒蜒守宫也,象形。”上面的“日”字是蜥蜴的头,下面的“勿”字是蜥蜴的脚和尾。古人称蜥蜴为“十二时虫”。古人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蜥蜴的体色一个时辰一变,一日十二变,所以叫“十二时虫”。外国人称蜥蜴叫“变色龙”,也注意到它体色的变化。所以,“易”是变化的意思,《易经》是一部研究万物变化的经典。 《易经》一书中包括卦、爻(音:yáo)、卦辞、爻辞、十翼。这些内容合在一起,就是《易经》全部内容。
《易经》这部书中除了有一套以文字这种符号作为基本内容的载体之外,还有另外一套与文字符号密切相关的更为根本的符号系统,即由阳爻与阴爻的不同排序为一组(六爻为一组)而组成的六十四个卦画符号系统。这在中国和世界的各种典籍中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数千年来,人们都把《易经》称之为奇书。
《易经》在数千年的传承中,始终是诸子百家的根。儒家、道家、佛家都将《易经》奉为经典,这在中国古籍中也是绝无仅有的。因此,《易经》被列为六经之首,也是当之无愧的。治国的人在《易经》中看到安邦之策;打仗的人把《易经》看做兵书;行医治病的人视《易经》为医书;修行者眼中的《易经》是仙书;办学校的人把《易经》当作教育学。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字,就是取自《易经》的《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经》决不是简单的封建迷信。但《易经》里确有消极的东西。而且这些消极的东西在今天的社会里还大量存在。比如:占卜、算卦盛行就是一例。更可笑的是有些贪官贪腐纳贿了,以为靠占卜算卦就能逃过法网了。 蕴藏在《易经》里的中国人思维特征 许多有见地的学者认为,《易经》中蕴含了哲学、社会学乃至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内容。但我更愿意从《易经》中体现出的中国先民的思维特征做一个简单的描述。就像一个人童年时代有价值的思想和品格不会在长大成人后消失一样,人类幼时有价值的思想,也不会在今天消亡。《易经》正是这样一部有价值的经典。 《易经》蕴藏的思维特征之一—变化性思维。 我们已经知道,《易经》就是一部研究万物变化的经典,全书必然会充满着变化性思维。所谓变化性思维就不是用静止的,不是用僵化的,不是用一成不变的方法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判断问题;而是用运动的、灵活的、相互转化的和与时俱进的方法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判断问题。
《易经》的文字中,讲“变”、讲“化”、讲“动”、讲“通”的词句比比皆是。比如“天地变化,圣人效之。”比如“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比如“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经》中蕴藏的思维特征之二—整体性思维。
所谓整体性思维,对于人类早期思维而言,一般是指一种直观的、模糊的整体性思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e3cf4ff2d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1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