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复三部曲式与奏鸣曲式的区别与联系》,欢迎阅读!
论复三部曲式与奏鸣曲式的区别与联系
[摘要]本文分析了复三部曲式和奏鸣曲式的异同,分别介绍了复三部曲式与奏鸣曲式的结构以及两者应用时适合的作品风格,总结了这两种大型曲式的区别与联系。
[关键词]复三部曲式 奏鸣曲式 再现
在曲式学上,最大型、最完美的曲式莫过于复三部曲式和奏鸣曲式,这两种曲式由于发展成熟、结构复杂而固定、容量庞大,能表达丰富的乐思,常被作曲家应用于一些大型的乐曲中。本文从这两种曲式各自的特征入手,来谈谈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复三部曲式又叫“复合再现三部曲式”,这是复杂化的三部曲式,具有三部性特点,即A—B—A的曲式结构。典型的复三部曲式的两端与中间部分存在着对比。它的第一部分(A)因为具有典型的呈示型特点而被称作“呈示部”(也有人叫它“首部”),它的结构是单二部或单三部曲式。这里的单二部或单三部通常比在独立小曲中有较大发展,因为复三部曲式强调的是中间部分与两端部分的对比。复三部曲式的第二部分(B)即中部的结构一般为三声中部(Trio)。复三部曲式中具有规范结构(二段、三段曲式等)的中间部分称为三声中部。“Trio”原意为三重奏,后演化为复三部曲式中部的代名词,但不一定包含三个声部。三声中部具有呈示性的特点,有完整的结构,通常是二段或三段曲式,有时也可以是乐段或复乐段。三声中部的特点是主题比较平静、稳重,结构较规整,没有不稳定的展开,常与第一部分形成调式、调性以及音乐材料的对比。复三部曲式的第三部分往往原样再现(A)或变化再现(A1)第一部分,因而第三部分被称为“再现部”——呈示部的再次出现。典型复三部曲式的两端与中间部分往往存在着对比,对比的性质和手段非常多样,可以在多方面进行对比。用复三部曲式写成的乐曲,往往是世态风俗性的作品,虽然对比的程度有时十分强烈,但对比的性质通常不是矛盾对立的。
奏鸣曲式是一种大型、复杂的曲式,自小巴赫以来,经海顿、莫扎特的发展和贝多芬的完善成为交响乐、奏鸣曲、协奏曲、室内乐重奏等大型乐曲必不可少的结构,而且一般都用在第一乐章(快板)中,所以又叫“奏鸣曲—第一乐章曲式”或“奏鸣曲—快板”曲式。奏鸣曲式是一种特殊、复杂的大型再现三部性结构。它的复杂性除了特殊的调性布局外,还具有乐思的贯通性陈述特征。它适于表达具有戏剧性矛盾冲突的、史诗性的、哲理性的乐思,也可以表达田园性的、抒情性的乐思。奏鸣曲式一般作为单乐章独立作品或奏鸣套曲的某些乐章而应用。
奏鸣曲的结构从大轮廓上讲分成三大部分: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
呈示部具有两个主题,叫做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以下称“主部”和“副部”)。
主部往往速度较快、沉重有力,而副部则往往优美如歌。在呈示部的开始有时有引子,在主部与副部之间有连接部,在副部结束后有结束部。连接部就是连接,结束部就是结尾,但是它们在奏鸣曲式里已经不再是从属部分,而是庞大到足以成为一个乐部,与主部、副部具有同等的地位,并且在奏鸣曲式中必不可少。从主部到副部必须转调,而连接部则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主、副部的转调有一个必然的规则:主部调性如果是大调,副部则是它的属大调;主部调性如果是小调,副部则是它的平行大调。完整的连接部包含三个部分:首先是主部材料的延续,其次是主、副部材料及调性的转换,最后预示副部材料和调性。结束部延续副部的调性,起到加固副部调性的作用。
展开部是一个拓展的乐段,它具备典型的展开性特点。展开部调性自由多变,常以频繁的调性展开来推动乐思的发展。在这个乐段里没有明显的调性、和声,而是一系列的自由转调;在呈示部两个主题的基础上衍生出许多新的内容,它往往以一个或几个动机发展出自由的乐段,充分发挥作曲家的想象空间。展开部一般来说显得急促而冲动,几经起伏后过渡到再现部,在展开部的尾部常以主调的属功能为再现做准备。
再现部,顾名思义就是呈示部的再次出现。由于呈示部的主、副部之间调性不同,而再现部是全曲的最后部分,一首完整的乐曲最终要回归主调,即奏鸣曲式的再现部中的副部调性,一般都要回归到主部的调性上,造成再现部的主、副部调性一致,即使是在无展开部的奏鸣曲式中也是如此。同时,再现部副部调性的回归造成连接部的必然改变。
复三部曲式与奏鸣曲式都是具有三部性特点的大型曲式,它们结构复杂、完美,能够表现丰富的音乐形象,都有呈示、对比、再现三个部分,但两者在调性布局、次级结构的内部构造上有很大的差别。特别是中间部分,一个是三声中部,具有呈示型特点,另一个是展开部,具有不稳定功能。因此,相比之下奏鸣曲式在对比上更加强烈,表现思想方面拥有更加自由的空间。另外,从属部分在复三部曲式与奏鸣曲式中也具有不同的地位:连接和结尾在复三部曲式中位置不固定,甚至有时候不存在。而这两种从属成分在奏鸣曲式中已经扩大为连接部和结束部,并且必不可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e3b95ee8a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6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