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教案

2023-02-06 12:01: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拿来主义》教案》,欢迎阅读!
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

胡明月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的题旨和拿来主义的基本含义。

2、掌握本文的论证结构,体会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3、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祖国改革开放国策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透过词语的表面,分析其深刻内涵。 2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法。

3、体会鲁迅先生杂文尖锐犀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纵向的积累与创新,也离不开横向的沟通与借鉴,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如何面对待传统文化如何对待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便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就对此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就是拿来主义,那么,什么是拿来主义,如何实行拿来主义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

二、默读全文,思考问题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思考两个问题:

1 鲁迅先生针对什么现状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的? 2 何谓“拿来主义”? 三、研读课文,理解思想

1、鲁迅先生针对什么现状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 明确:送去主义(1-3段) 送来主义(4-6段)

2 这两者与拿来主义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会有什么危害?

明确:①“送去主义”是与“拿来主义”针锋相对的,它的实质就是有往无来的卖国行径。

(类比论证说明危害:尼采自诩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他发疯而死。

中国自诩地大物博,掘起地下的煤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只送去,不拿来,子孙沦为乞丐,亡国灭种。)

②“送来”是“抛给”的冠冕说法,它不同于“抛来”更不同于“拿来”。

抛来: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或送人,一般不怀有不良动机。 抛给(送来):有目的的,带有恶意的输出。

拿来:是从接受者的角度讲,是主动挑选自己需要的东西。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外国有目的地送来了什么?鸦片、废枪炮、香粉,电影、小东西。 帝国主义者送来这些东西的目的是什么? 毒害中国人民,欺骗中国人民,换取中国的银两。因此,送来的实质是什么? 毒害、 欺骗、 侵略、 掠夺。

过渡比较中我们对“拿来主义”有了一些初步理解,下面我们来听听鲁迅先生是怎么说的。 3 诵读7-10段,思考什么是“拿来主义”?

明确: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来。(有思考,有主见;有辨别;有选择。) 他占有、挑选。


4 这个部分,作者为了把抽象的道理讲得更为形象、生动,运用了什么方法? 你能找出几处吗?

明确:比喻。

①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批判了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不正确态度:

“孱头”——不敢面对,逃避 “昏蛋”——全盘否定 “废物”——全盘肯定

②对“拿来主义占有,挑选”的态度和方法也用比喻做了形象的阐述:

“鱼翅”——文化遗产中的精华,要“拿来”,而且“使用”。 “鸦片”——文化遗产中既有用又有毒的部分,要批判吸收。

“烟灯”“烟枪”——文化遗产中完全没有价值但可以适当保存做反面教材以教育后代。 “姨太太”——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剥削阶级腐朽荒淫的东西),应果断抛弃。 5、根据上面的分析,请用精练的语言加以概括我们要怎样拿来。 明确: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即批判地继承。

小结鲁迅先生针对当时国民党政府的媚外卖国的送去主义和外国侵略者对我国实行的送来主义的现状提出“拿来主义”主张,即使在今天这种批判继承的原则仍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借鉴方法,鉴赏语言 1、先破后立的议论结构

作者要说的是“拿来主义”,但文章的开头并没有直接切入正题,而是先阐释“送去主义”“送给主义”的危害,再引出“拿来主义”的观点,这叫做先破后立,这有什么好处? 明确:①更有针对性。“拿来主义”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

②在对比中分析问题,更有说服力。在揭露“送去主义”“送来主义”的本质,弄清他们的危害后,在提出“拿来主义”,前者破得越彻底,后者立得越有力;“送去主义”“送来主义”的危害揭露得越深刻,实行拿来主义的理由越充分。

2、犀利讽刺的语言。

(这篇文章的语言除了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来阐明道理外,还有何特点?)

“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无回,很是调侃;“捧”何其郑重,恭敬,“一路挂过去”,何其卖力,写出了谄媚相,极尽讽刺意味;“发扬国光”反语,讽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进步”反语,实为愈演愈烈,倒退;“丰富”“大度”均为反语,嘲讽之意显而易见。 五、课外延伸

联系实际,同学们讨论:近百年来我们从外国“拿来”了什么?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拿来”?然后写成一篇短文。(课后习题四) 六、板书设计

鲁迅

送去主义(卖国、亡国)

犀利讽刺 送来主义(欺骗、侵略)

拿来主义(占有、挑选) 比喻形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e1b8aa6f5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9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