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下册 9.4 唐诗与宋词课时训练 川教版》,欢迎阅读!
9.4 唐诗与宋词
一、选择题
1.光耀千古的唐朝文学,最为光彩夺目的是( ) A.散文 B.戏剧 C.诗歌 D.传奇
2.(2014·湖北襄阳)13.下列人物中,被称为“诗仙”的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曹雪芹
3.(2014·黑龙江龙东)“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受安史之乱的悲怆情怀。他被后人称为( ) A.医圣 B.书圣 C.诗圣 D.诗仙
4.(2013·江苏南京)“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安史之乱破坏的悲怆情怀。他的诗,语言精炼凝重,艺术技巧高超,被后人称为( )
A.医圣 B.书圣 C.诗圣 D.诗史 5.唐朝的现实主义诗人有( )
①李白 ②杜甫 ③白居易 ④高适 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 6.白居易诗语言通俗,平易近人,其代表作是( )
A.《别董大》 B.《春晓》 C.《蜀道难》 D.《长恨歌》 7.处于两宋之交的杰出女词人是( )
A.高适 B.王维 C.秦观 D.李清照 8.使词摆脱乐曲附庸地位,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的是( A.苏轼 B.白居易 C.李清照 D.王维 9.以“征战”和“统一”为基调的宋朝词人是( ) A.辛弃疾 B.苏轼 C.陆游 D.秦观 10.南宋豪放词的代表人物是( )
A.苏轼 B.柳永 C.辛弃疾 D.李清照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名垂青史的大诗人。 材料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材料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以上诗句的作者是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两首诗的不同风格。 (2)你认为唐诗繁荣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2.请欣赏下列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词作一: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确道海棠依旧。
词作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词作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词作一的作者是谁?他属于哪一词派的代表人物?她的前期作品和后期作品有什么不同? 词作二的作者是谁?他生活在哪一朝代?他的词是什么风格?与作者风格一致的宋代词人还有谁?
词作三的作者是谁?他的词的基调是什么?为什么会抒发这种情怀? 13.(2014·山东日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辛弃疾于1205年所作。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属于什么文学形式?作品内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系所学知识,指出该思想感情产生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 《四库全书》成书于乾隆年间。《四库全书》所收古籍许多经过篡改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如岳飞《满江红》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胡虏”、“匈奴”在清代是犯忌的。于是改为“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还有更荒谬的,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人道寄奴曾住”,被改作“人道宋主曾住”。因为用小名称呼帝王,做惯了奴才的《四库全书》馆臣看到就感到别扭。
——《百家讲坛》历史频道
(2)材料二中,编撰《四库全书》时对古籍的篡改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在思想文化领域实行什么政策?简要分析这一政策对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
参考答案
1.C 2.A 3.C 4.D 5.D 6.D 7.D 8.A 9.A 10.C
11.答案:(1)李白;杜甫。李白生活在盛唐,诗歌充分体现了盛唐张扬的个性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时期,诗歌充满忧国忧民的炽热之情,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2)主要原因:唐朝开放和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12.答案:(1)李清照,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她前期的作品多写自然风光、景物和各人的离愁,表现出一种悠闲的情怀,后期由于国破、家毁、夫亡,她的作品反映了内心的孤寂和哀愁。
(2)苏轼,北宋,风格:挥洒自如,豪放飘逸,雄风千里;与他风格一致的词人是辛弃疾。 (3)辛弃疾,他的词歌颂征战,希望完成统一大业。因为辛弃疾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但遭到主和派的打压,但他时刻不忘祖国山河的统一,念念不忘继续为国效力,效命疆场。 13.答案:(1)文学形式:宋词。思想感情:体现了作者对祖国分裂的悲痛和恢复中原的壮志。历史背景:宋金对峙,南宋偏安江南。
(2)政策:文字狱(思想文化专制)。影响:破坏了文化,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dd31b21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