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名词解释礼乐制度》,欢迎阅读!
名词解释礼乐制度
我国西周初年建立的维护等级制度和宗法关系的礼乐制度,其核心是“以礼为体,以乐为用”,即礼节和音乐。礼乐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
我国春秋时期,孔子把音乐作为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兴、观、群、怨”等感情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认为只有以合于礼义的音乐去教化人民,才能使之发生感情共鸣。“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礼记·乐记》)。在孔子看来,通过音乐来陶冶性情,对于修养德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奠定了后世儒家音乐教育思想的基础。这种“乐教”思想被后来的历代统治者所继承,并且将它们推向了极致。
礼乐制度形成于周代,起初是用来巩固西周奴隶主政权的工具,后来演变成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上层建筑,并成为了封建文化的重要内容。礼乐制度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等级特权和宗法关系,其作用是:“所以防淫辟而端万民也”( 《周礼·春官·大宗伯》),使得君臣、父子、兄弟、夫妇之间的伦理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同时又可以用于加强贵族的宗法统治和人民的道德意识,以便消除社会矛盾,维护政治统治。礼乐制度也称“周礼”,包括“礼”和“乐”两个方面,“礼”指政治制度与生活规范,“乐”指人们的音乐和舞蹈。礼乐制度既是周代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周代社会道德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周天子不能管辖诸侯,国家政令已无法贯彻执行时,礼乐制度
- 1 -
的作用就越来越小。至战国时期,随着各诸侯国逐渐兼并,礼乐制度的作用也更加微弱。在当时社会里,“礼崩乐坏”,宗法制遭到破坏,礼乐制度遭到严重削弱。诸侯国也不再遵守旧的礼乐制度,新的礼乐制度在战国时期基本上是独立于政治制度之外的。这一时期,许多著名的思想家批判并改造了周礼,如孟子、荀子都曾大力提倡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也极力提倡恢复周礼,“克己复礼”(《论语·颜渊》),要求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行为规范,提出了“为国以礼”、“正名正言”等一整套主张,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儒家礼乐制度思想体系。
“中华礼仪之邦”是由于两千多年前周代礼乐制度而得来的。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dc3433855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