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口之殇》,欢迎阅读!
人口之殇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口迅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持续高于20‰,一度逼近30‰ 。” 受战争的影响,人口损失极大。为迅速补充青壮年劳动力,以加快国家建设。国家开始鼓励生育。毛泽东同志说过,人多力量大。不可否认的是,人多,负担也重。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一个光荣妈妈就要生五六个小孩,而小孩中长大成人者,不多。为什么?多半因为营养不良所导致的先天夭折。
改革开放的浪潮风靡全国后,国家开始重视人口问题。人口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一个家庭的承受能力与一个社会、环境的承载能力。在计划生育奉为国策后的30年里,生产力发展水平在快速膨胀的同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也在显著下降。而生产力的发展直接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使得中国人民的平均预期寿命达到了70多岁,并且人口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国人口的变化实现了质的转型——用自己二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西方国家两三百年所走的道路——从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阶段转为从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阶段。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据统计,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执行,已经少生了4.5亿人口。这使得国家更加专心于现代化发展道路,提升国家竞争力。
鉴于我国人口如此之大的基数,人口增长的惯性是在所难免的,故每年都有数量庞大的中国宝宝降临于世上。人多,便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为数不多的的非政策性优势。充沛的劳动力,低廉的价格,吸引着外资源源不断的来到中国,解决了改革开放之初资本过少的客观事实。在沿海地区,大批大批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被建立起来,实现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目标。随着生产成本与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这一产业又逐渐转移到了内陆地区,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但若是一味讲人口的优势,而不讲人口过多的缺点,是不负责任的。事实证明,人口所造成的压力已造成很多社会问题:
1.环境问题,当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超过了该地区正常的人口容量,就有可能产生环境恶化。破坏坏境是非常的容易,但一旦想要治理、恢复环境,就要十几年甚至十几十年的努力以及数倍于以破坏坏境为代价的金钱投入。2.社会问题,庞大的流动人口数量一次次牵动着交通管理部门的神经;为了比在农村得到更高的收入,富余劳动力们选择入城市打工。限于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他们付出了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却没有融入当地的生活,他们的子女在同一片土地上也没有享有与当地子女相同的受教育权。这点需要警惕。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著者仍觉得庞大的人口带给中国的,仍是利大于弊。人口红利仿佛给中国的经济打了一针有力的强心剂,一打就是30年。
当以为我们可以继续做享人口红利的时候,“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无疑对中国的有志之士敲响了警钟,‘0—14岁少年儿童人口2.22亿,站6.6%,15—59岁年龄人口为9.4亿,占总人口比重徳70.14%,60岁以上老年人口增至1.78亿人口,人口老龄化水平达到13.26%。’”要知道严重老龄化是老年人口占全体人口比重为10%以上。而中国已经迈过了这条警戒线!“未富先老”,这是对如今的中国人口局势一个最生动的解释。世行推测,到2015年,中国将耗尽人口红利。那么受人瞩目的十二五成了最关键的五年,这五年是最后能利用人口红利的时间,之后,达到“刘易斯拐点”,劳动力比重逐渐减少,被抚养人口比重加大。消费意愿更低,储蓄率更高。而如今内需拉动不足成为我国发展的一个掣肘,这无疑将会是雪上加霜,影响国家经济的腾飞。故十二五期间政府必会对人口政策进行一定调整,而这一调整将会对中国未来的走向起到重要作用。
那有人会提议,允许在老龄化严重的地区实行“二胎制”,缓解一下老龄化压力,就比如现在的上海,已经有相关政策出台。著者认为,初衷是好的,但是违背了客观规律。生育率的大小直接取决于生育意愿。而生育意愿则与当今社会对夫妇施加的压力挂钩。若夫妇物质基础很牢靠,能完全承受住压力,生下来无可厚非;对于一个刚迈入中产阶级的80后家庭来说,消费观念比较强,有一个孩子刚刚好,剩下的的部分可用于其他的支出。要是再来一个,实际可支配收入就显得比较拮据。如果之前再考虑“房贷”、“车贷”等因素,生活的压力可能会把夫妇们压得喘不过气来,促使他们向丁克家庭转变。
当中国的改革将到达深水区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事情被摆上议程。如何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则是在改革中重中之重的顶层设计。这个当然与人口有关。如果社会分配得更加合理,使得每位夫妇都“活”有余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生育观念,才有精力与能力去照顾下一代。中国才有美好的未来,每位人民将为之不懈而奋斗。
时间:2011年8月22日
主题来源:《人口红利逆转》 南风窗2011年第17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d346923647d27284b7351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