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师)

2022-09-18 20:01:2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师)》,欢迎阅读!
句式,文言文,特殊,教师
北镇市高级中学2016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一轮复习导学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

【考纲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写出文言文几种特殊句式的名称。

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

特殊句式包括:判断、被动、省略、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状语后置) 二、课堂探究

辨析下列文言句式,请找出它们的规律并作小结。 练习一、判断句

1.南冥者,天池也。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天下者,高祖天下。《史记·魏其武侯列传》 4.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5.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6.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8.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9.吾乃常山赵子龙。 10.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11.且相如素贱人。 12.臣本布衣。

13.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16.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1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18.今臣亡国贱俘。

19.此亡秦之续耳。

小结: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 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形式为:“……者,……也。 主语后面不用“者”,只在谓语后面用“也”,形式为:“……,……也。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形式为:“……者,……。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停顿,只起代称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2、用“亦”“诚”“则”“皆”“乃”“即”“素”“本”等副词表示判断, 用副词“非”表示否定的判断。 3.用“是”“为”表示判断。

注意: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4.有些判断句,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翻译:……是……翻译时必须译为:“……是(就是)……”的形式 练习二、被动句

1.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5.吾属今为之虏矣。

6.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8.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 9.而刘夙婴疾病。

小结: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1.用“于”“受”“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2.用“见”或“见……于……”表示被动。 3.用“为”“为……所”或“……为所……”表示被动。 4.用“被”表示被动。

5.无标志的被动句,动词本身表示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 翻译:主语被宾语…… 练习三、省略句 1.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 2.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 余幼时即嗜学。(余)家贫,无从致书以观,(余)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余)计日以还。 4. 樊哙曰:“今日之事如何?”良曰:(事)甚急! 5、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6.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7. 竖子不足与(之)谋!

8.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其)归赵。 9. 见燕使者 咸阳宫 10.秦王购之 金千斤 小结

1.省略主语。 1)承前省。2)承后省。3)自述省。4)对话省。 2省略谓语。

3省略动词宾语。 省略介词宾语。多是代词“之” 4、省略兼语。“使、令、派、叫”这类动词的宾语常兼作后边一个主谓短语的主语,这个词就称作兼语。文言文中的兼语有时被省略,所省多是代词“其” 5、省略介词“于、以” 文言文中常省略介词“于”、“以” 等,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


组成介词结构,当这个介词结构作补语时,这个介词常常被省略。 补充完整后常为“状语后置句”

翻译:翻译时必须补充出省略的内容来,使句意完整,最好用括号括上 练习四、倒装句 翻译时必须转变为现代汉语的语序 (一)宾语前置 1. 忌不自信。

2.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4.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5.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4.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五人墓碑记》

译文: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官员,普天之下,有几个人呢? 5.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小结: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文言文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者”的后置。 格式:中心词十定语十者 2)用“之”使定语后置。 格式:中心语++定语 3)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用“者”煞尾。格式:中心词++定语+ 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用“者”煞尾。格式:中心词++定语+

5)数量词或数词作定语,可以前置,与现代汉语相同;也可以后置,与现代汉语相反。

6.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7.乐夫天命复奚疑? 8.夫晋,何厌之有?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0.求,无乃尔是过与!

11.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孔雀东南飞》 12.慈父见背

13.臆!微斯人,吾谁与归? 14.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15.奚以知其然也? 1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7.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小结: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前面,以示强调。 1.文言文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四种情况: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置于动词前。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 一是否定句 (一般句中必须有“不”“弗”“未”“毋”“无”“莫”等否定词) 二是代词作宾语。

格式:主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十宾【余、吾、尔、自、之、是】十动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前置。这类疑问代词有“谁”“何”“奚”“安”等。

格式:主十宾【谁、孰、恶、安、焉、胡、奚、何、曷、】十动 3)用“之”“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4“相、见” 偏指动作行为的一方时通常要前置,放在动词的前面。 2.介词的宾语前置:

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还有一种,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二)定语后置

1.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千里马吃东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格式:中心语十数量定语

(三)谓语前置

1.甚矣,汝之不惠!——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2.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瞻望心中的美人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

小结:古今汉语里,谓语一般都放在主语之后,但是有时为了强调谓语,也可以把它放到主语之前。

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或疑问。 (四)状语后置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2.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3.申之以孝悌之义。 小结:格式:1)动/形十于(乎,相当“于”)十宾

2)动十以十宾

翻译:翻译的时候,要让介词结构作状语,放在谓语动词前 固定句式见《语文基础知识手册》473——474 三、学以致用 翻译下面的句子

1.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新开辟的疆土,迁移佃农去居住) 2.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乐毅害怕被杀而不敢回去) 3.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 4.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5.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解救人危难的精神何在?) 6.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楚怀王不辨忠奸,外事被张仪所欺骗,内帷被郑袖所迷惑)

7.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其)外将兵。(扶苏因为多次进谏的缘故,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 8.何哉,尔所谓达者?(你所说的达(通达)是什么呢?)

9.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也。前半句省略句,后半句宾语前置句。 和你说君主没有权利,()不会相信我所说的。

10.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定语后置句:荆州附操之民


被动句:被兵势所逼 判断句:不是心里臣服

荆州的人民归附曹操,是被曹操的兵和势力逼迫,并不是真心降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d04785b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e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