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化地理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欢迎阅读!
文化地理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英文):文化地理学(Cultural geography) 课程号(代码):10621820-0 课程类别:选修课
学时:54 学分:2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目的:
1、了解文化的概念:包括广义上的和狭义上的两种。
2、结合实例了解文化与环境的关系,包括聚落、建筑、服饰、习俗、艺术、语言、宗教等与地形(包括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等)、水体、气候、植被、土壤方面内容。
3、培养学生灵活看待“文化”这一现象,文化与环境密切相关。
4、学会分析不同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文化现象或文化事物,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与方法,并把实际生活中得到的经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要求:
学生在了解文化地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深入社会生活去仔细观察,并用所学理论进行具体分析。做一个“身边的文化与地理”专题讨论与研究,做为中期考试内容。
三、教学内容(含各章节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并以下划线或*等方式注明 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主要分专题讲解各种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关系(主要以中国为例)。 绪论:文化及文化地理基本理论介绍。*(8学时)
一、文化的概念:包括广义上的和狭义上的两种。 二、文化地理研究的对象和主要内容。
三、中国近代对“地理与文化关系”的讨论及中国文化地理学的研究现状。 四、文化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地形与文化(12学时)
一、山地(包括丘陵)与文化 二、平原与文化 三、高原与文化 四、盆地与文化
第二章:水系与文化(6学时)
一、河流与文化 二、海洋与文化
第三章:气候与文化*(6学时)
一、中国近5000年来气候的变迁 二、气候变迁与中国历史
三、气候变化与中国历史上人口的几次大起大落 四、气候变迁与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南下及文化带的移动
第四章:城市与文化(9学时) 第五章:景观地理学简介(3学时) 第六章:身边的文化与地理(12学时)
一、 我们生活的文化区
在确定一个观察地区以后,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观察身边的文化事物和文化现象,进而总结所观察 地区的文化特点。
1.语言。所观察地区的主要语言是汉语,还是其他语言?如果是汉语,是否是普通话? 2.宗教信仰。所观察地区的人们有无宗教信仰?如果有,以什么信仰为主? 3.艺术。所观察地区有无地方艺术形式?如果有,是什么?
4.经济活动。所观察地区的主要经济类型是什么?农耕、牧业、渔业还是其他类型?如果是其他类型,又 属什么性质?
5.生活习俗。所观察地区人们的生活习俗有什么特点?
从以上的五个调查项目,我们就可以简单归纳我们身边的文化属那一类文化区,当然文化区的划分有不同 的标准,可从最直观、有代表性的意义上考虑。 二、无处不在的文化扩散
文化扩散的例子,在前面几节中所列不少,通过这些例子,我们不仅让学生了解历史上的各种文化事物和文化现象是通过何种形式扩散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文化事物和现象空间扩散的观察能力。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文化扩散的媒体日益丰富,并逐渐普及到人们的生活领域中,如我们熟悉的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等。如普通话的扩散、流行服饰的扩散等等。我们身边的文化扩散现象比比皆是,传统文化的弘扬,现代和当代文化的流行和普及,都离不开文化扩散。
文化扩散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各个文化区在不断吸收其他文化区的文化优势,并将其与地方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同时,便赋予了地方文化新的生命意义。世界文化就是在不断的趋同和趋异中发展的。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文化扩散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构成了英语这种精神文化要素的扩散过程;农民或工人使用某种新的机器,是一种物质文化要素的扩散过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没有文化扩散,就没有社会的发展。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也在发展,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扩散这种文化扩散的主要形式,一种情况是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提高,文化扩散在时间上、空间上日益变短、变小,一种是文化扩散促进了文化交流,进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教学重点: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理解文化(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
1、
通过有关的图片、资料给学生较为直观的知识。
2、 从学生具体生活实例,通过其讨论得出结论。 3、 以学生自学为主,精讲多练,讲练紧密结合。
四、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ce60afdeff9aef8951e06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