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乐哀怨一唢呐

2022-04-06 12:49: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喜乐哀怨一唢呐》,欢迎阅读!
唢呐,喜乐,哀怨
《喜乐哀怨一唢呐》解说词



——献给所有关注乡宁改革开放的父老乡亲和四海宾朋



唢呐,也称喇叭在我们乡宁城乡都习惯叫作鸭子把吹唢呐的称为

鸭子。究其原因,是人们通常拿唢呐的方式有着提鸭脖子一般的习惯动作而做出的指代呢?还是唢呐的低音类似鸭子一样,常常发出嘎嘎嘎或是呷呷呷似的形声寓意,现在还真的不可妄断。因其便于携带、适宜演奏,发音高亢、嘹亮,极具激情化的个性表现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倒是不争的事实。一般用于民间婚庆喜乐的助兴、祭奠殁世老人的哀举和其他形式的表演。由是唢呐,也成了专业独奏、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的首席器乐。

唢呐,在造型上由哨、气牌、侵子、杆和碗五部分构成。在木、竹制的杆上开有 8个音孔,杆上端装有铜质侵子,侵子上面套有气牌和芦苇做的哨,杆下端安着黄亮黄亮的铜碗。通常以杆的长短不同而分为大、小唢呐,没有明确的调高概念。大唢呐主奏欢乐喜气的婚庆、贺寿、剪彩、祝捷场景。所用的曲牌主要是:得胜还朝 迎亲、天仙配、 双鸳 状元游街、梳妆台、封官诰、全家福、满江红、茉莉花、节节高、粉红绣、莲荷包儿、游西湖、飘彩、二龙戏珠、虞美人儿、采花儿、石榴花适用于结婚娶亲。八仙庆寿、蟠桃会、大赐福、满床笏、八仙会、和合二仙、百鸟朝凤、八百诸葛会孟津、十八学生登瀛洲、指日高升、连升三级适用于贺寿祝福。小唢呐为老人送终、祭祀办丧事,一般奏:上天台、孟宗哭竹、过金桥、 哭长城、祭灵、黄金入柜、五丈原、张良归山、月光寒、唐氏乳姑、女十忙 、女孝经、女十魁、匹马、太君辞、二仙传道、风搅雪。侧重于演奏和玩弄技巧方面,常有四阳河、将军令、群英会、拿天娥、钉缸 、雁落沙滩 、石佛口 、兵大计 、军歌儿、辕门鼓 、打花鼓儿、南罗儿、当皮袄甘眼左、京调、南鹅、望妆台、茶思、青春、醋穴喜、五福堂、南海喜、西青天歌、青天歌、流调、石榴花、小牌子等牌子可以选用。当然,其间的讲究和规矩也是非常严格的,否则,事主家和总管肯定和你过不去。 晚秋的黄土高原、空旷无边,突然长空里划过一声犹如雄鹰长啸般的尖利,宁静的微风便在刺目耀眼、灿灿烂烂的阳光下活泛出一缕灵动光鲜的涟漪。这时候,从那满地金黄的旮旮旯旯隐隐传来幽幽的唢呐声,接着便是红红的装束、红的打扮灿灿烂烂般引出了一队披红挂绿的车队或马队来,这就是山里人结婚娶亲的阵势。眼见得迎亲的队伍在辽阔的高原上,从这一头游弋向另一个山峁,欢快快、喜喜庆庆的唢呐声顿时弥漫了广袤的苍穹……是的, 在我们黄土高原这块古老厚实的土地上,几乎每一个女人都是在唢呐声声中从娘家走向婆家,从姑娘走向媳妇,艰难地创造着自己,动感着人生。直到她们儿孙满堂,寿终正寝,唢呐声声又会把她们送向这深沉的土地。

这就是唢呐,我们黄土高原上的农家百灵;这就是唢呐,我们普通老百姓的村落喜鹊;这就是唢呐,我们祝寿贺福的喜乐歌手;这就是唢呐,我们成长儿孙的健康福音。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唢呐,把一个个小山村喜庆欢乐的欢歌劲吹,唢呐,把一眼眼土窑洞里凄婉悲痛的哀怨款款倾诉。


那不?十字路口,一瓶汾酒或者两盒香烟横放在长板凳上。不用问,那一定是店铺的掌柜的,要听迎亲队伍头牌乐手的牌楼彩子。不一会,娶亲的队伍果然停在了路当间。兴冲冲的唢呐乐手腮帮子鼓起两个大包,眼睛时而大睁,而眯成一条缝,一阵前合后仰,一阵左摇右摆,把个《得胜回营》吹的如天花乱坠,似春雷滚滚,响彻了沟沟岔岔,传遍了山山洼洼。临近院门口,一曲新民歌妹妹坐船头有意将节奏放缓,这时管事端来酒和香烟,长板凳往大门口一撂,名曰搭迎门彩子,意在让乐手多吹一会,亮一亮本事。早年间,城西前西坡的朱增子、碾塔的邢锁发、马村的老把势都是这方面的顶级高手。现在,是他们的徒弟或后代得传从业只见乐手们摆弄着唢呐,一会儿下了碗子吹,一会儿光着杆子吹,一会又举着碗子吹。这种吹法难度是很大的,如果下碗子、杆子的时间掌握不好,就乱了节奏变了旋律。但乐手们绝就绝在忙而不乱节奏,不变旋律,而且还能在改变音色的同时增加一些平时很少使用的技巧有时鼓手也会兴致勃勃地跳了起来,边打边舞,与乐手相互交流,围观者的掌声、贺彩声更是火上浇油般地助长了表演者的激情,场内场外分外热闹。等撤掉拦门彩子,一曲《大摆队》将迎亲队伍引进院子。明快的流水节奏,加上长颤音的技法,象戏曲中的紧拉慢唱一样,使乐曲时而像千军突发,时而像潺潺流水,把人带进了一个全新的意境之中。接下来是宴席坐场吹打,新旧民歌和传统曲牌共融,中西乐器有机结合,有的吹打班子还加上了唱歌的、跳舞的、演折子戏的,把整个宴席闹了个沸沸扬扬。直到宴席结束。

办丧事,程序多,讲究多,也相对的要比较复杂。亡人去世,由阴阳先生根据生辰八字、死的时辰来选日子,决定那天大葬。日子挑选好以后,第一件事就是订一班好吹手,承办丧事的吹打演奏,以乐侑食。祭风雨是第一程序,由唢呐班的班头执头一把鸭子领路,执事端上祭品,孝子们依次为序,随后而跟。到了十字路口或即定的方位朝着亡人先祖坟茔的方向烧纸磕头,向风神雨神诸路神灵祷告乞示。之后 恳宾(请礼宾先生们主持祭献大典),迎幡(迎引魂幡),开祭(上香、献酒、念祭文,行三叩九拜之大礼),迎帐(将亲朋送的被面、布料、香锞、花圈等物抬上排成一长队,孝子们跟在后边,唢呐吹在前边,在主街道或大路上游行一圈)摆献(死者的儿女亲家、嫡亲、好友、邻里、同事分血缘、关系的远近上香叩拜)。周而复始,等到早午晚三大祭结束后,送香(夜半从亡人家中出发,唢呐吹打引路,孝子跟后,边走边将燃香送到大路口)是祭献的最后程序。这些固定的程度,唢呐部要吹专用曲牌,决不能乱吹。不过有经验的乐手都懂得撤灵要吹《西风赞》迎娘家能吹《大开门》迎幡要吹《纳鹤》,迎帐能吹《哭长城》或《下江南》。开祭时最谨慎,板式套路决不能错,一听阴阳先生喊什么,二看持鼓的起什么板,再决定自己吹什么调。总的来说,这些专用曲牌是经一代代艺人们千锤百炼,反复筛选,多数与此时的环境、人们的情绪及整体程序的内容十分吻合。

据考,唢呐并非我们本土乐器。最初的唢呐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就连唢呐这个名称,也是古代波斯诺Surnā的音译。大约于公元三世纪在中国出现,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第38窟中的伎乐壁画已有吹奏唢呐形象。在700年前的金、元时代,传到我国中原地区。到了明代,古籍中始有唢呐的记载。明朝王磐《朝天子.咏喇叭》则是描述唢呐最好的文章:喇叭,唢哪,曲儿小,腔儿大。来往官船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仕么真共假?眼见得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明代后期,唢呐已在戏曲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以伴奏唱腔、吹奏过场曲牌。而在以戏曲


音乐为基础的民间器乐中,唢呐也成为离不开的乐器。到了清代,唢呐则被编进宫廷的《回部乐》中。今天唢呐已成为我国各族人民广泛使用的乐器之一。 常适于表现热烈、欢腾的气氛和雄伟、壮阔的场面,尤其适于演奏豪放、泼辣的曲调,能够深刻而细腻地抒发内在的思想感情,是一件表现力很强的乐器。在我们的吕梁山区、黄河沿岸民间艺人创造了许多高难度复杂的演奏技巧,如滑音、吐音、气拱音、气顶音、三弦音、箫音等,还有模仿鸡啼鸟鸣、人声歌唱(俗称带咔)等特殊技巧。同时,唢呐演奏,同戏一样,有主角,有配角,每个曲牌,都有每个曲牌的主乐。如青天歌是以小唢呐为主乐,西青天歌以大唢呐为主乐,南海是以笙为主乐,因此,唢呐器乐的主乐与配乐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曲牌的变换而变换。曲牌不同,主乐不同,演奏的气氛也不同,如南海,演奏起来似黄河奔腾,汹涌澎湃;青天歌,演奏起来如春风佛面,温柔幽稚,很受群众的喜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cacb1e4524de518964b7d7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