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美国电影中华人女性形象分析》,欢迎阅读!
美国电影中华人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吕 毅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
吕 毅
(大连海洋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3)
摘 要:本文选择美国拍摄的电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这些电影作品如何塑造其中的华人女性形象。本论文以著名的文学理论家与批评家爱德华·萨义德的《东方学》为理论指导,从多角度分析美国影片中华人女性的形象。在全球语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好莱坞电影中对华人女性形象的定格,在很大程度上,对世界眼中的中国文化产生了一些并非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电影;华人女性;形象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4-0170-02
一、概述
随着全球化的飞速发展,世界上的不同语境也有走向一体化的趋势。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之间都有各自文化的传播,它们借助的一个重要的载体就是现代媒体。欧美发达国家以其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发达的科技实力为支撑基础,在交流文化方面起着主导的作用。尤其是美国电视电影的传播,他们在全球刮起了美国大片潮流,美国影片中传递的价值观、世界观在无形之中对全球观众都会产生微妙的影响。因为某些原因,欧美媒体针对中国进行过很多非客观公正的报道,造成很多欧美民众对于中国尤其是华人的形象产生了很多偏见。据统计,到20世纪末期,美国影片在全球电影市场的占有率为90%,2002年,美国《投资者商业日报》为此特意做了一期民意调查,结果表明,大约有5成还多的美国国民相信他们国家拍摄的电影由于全球播放的原因,对其他国家或多或少的产生过一些非积极层面的影响。近些年来,如同政治和经济领域一样,在文化领域中,一些发达国家以强势的文化形式对其他国家的文化形态起着支配的作用。意大利人葛兰西为这种现象起了一个很有趣的名字,叫做“文化霸权”。另外,以提出东方主义概念而闻名的爱德华·W·萨义德在他后来的研究里,还提出一些涉及后殖民主义理论的问题。在影视传播方面,可以看到,美国电影中凡是涉及到中国元素的都贯穿着东方主义的思想。不难发现,美国电影一般会把华人女性描绘成供男人“凝视”的目标,她们盼望着外国男人来拯救她们。在这些作品里,女性化的东方和男性化的西方出现了强烈的对比。华人女性一方面有其独特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因为她们与外国人在种族和地域上都有不同,结果在美国电影中她们变成异性凝望的目标,而且还是西方文化凝望下的东方。因此我们说在风靡全球的美国电影中,华人女性的电影形象和其他女性形象有着质的不同,它具有两种文化属性。
二、美国影片中华人女性形象分析
1.华人女性电影人物形象
显而易见,美国电影在全球广受欢迎,得益于美国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发达的科学技术,他们创作的作品具有强大的视觉效果,冲击了观众的眼球。电影这种媒介是放映给观众观看的,更重要的是,电影的影响力在于能够为观众提供视觉上的冲击甚至是幻觉。在美国大片中,可以用一个形象的比喻,男人负责“看”,女人的任务是“被看”。在过去的所有美国电影中,凡是出现华人女性形象,大体都是些外表艳丽,有东方神韵的可人儿形象,比如外国人熟悉的中国女人的柳叶弯眉和丹凤眼睛。红遍全球的好莱坞华人女星刘玉玲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好莱坞就是看中她的这种外形特点,启用她出演华人女性角色。我们中国观众喜欢的美国动画片
《花木兰》在动画人物设计时,就分析了刘玉玲的容貌形象特点。还有1960年美国拍摄的电影《黄苏丝的世界》,在这部电影中,很多外国观众,尤其是男性,对于电影中华女性形象产生了无限遐想,他们被这些女性的形象深深折服。电影中的很多情境大多聚集在苏丝和她的朋友们的脸部特写和身体语言上。这部电影在今天仍旧拥有着非凡的魅力,如果今天放映它,那么一定会有很多美国男性电影观众喜欢苏丝这个角色。曾经有影评人这样说:“你一定会像男主角那样爱上苏丝的。你也会喜欢苏丝的闺蜜,她们独一无二的魅力会偷走你的心。”女人天生的性格特点会让男人深深着迷,东方女人身上所具有的独具一格的东方魅力使电影观众得到了视觉上的快感,并对于中国情调产生了无限遐想。笔者认为,这就是那些有着东方元素的美国影片在全世界特别受关注的主要原因。比如美国电影《卧虎藏龙》里,章子怡和周润发在竹林打斗的场景,导演特意使用慢镜头,有这样一个画面,几缕青丝缓缓抚过章子怡的面颊,正是这一瞬间展现的东方美女的神韵之美,吸引住观众的视线,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心。还有大家熟悉的美国电影《艺伎回忆录》,此片在海外广受欢迎。该片的成功,除去影片的主题,笔者相信,电影中三位顶级华人女演员的卓越演技和个人魅力为该片增色不少。在该片里,顶级华人女影星杨紫琼、巩俐和章子怡用她们纯熟的演技和无可超越的东方魅力为全世界观众带来了一次视觉上的豪门盛宴。可以说,该电影中三位女主角的性别魅力是影片获得成功的关键。
2.华人女性在美国电影中的形象分类
东方主义,译自“Orientalism”,原意是指西方对远东社会文化、语言及人文的研究,亦可译为西方作家、设计师及艺术家对东方的模仿及描绘。萨义德认为,它是一种西方人藐视东方文化,并任意虚构“东方文化”的一种偏见性的思维方式或认识体系。“Orientalism”本质性的含义是西方人文化上对东方人控制的一种方式。
在美国电影中出现的所有华人女性形象,都展示出了独具风格的东方魅力,但是在另一个方面,她们也被视为贫穷衰败的东方形象代表。在影片中,这些华人女性形象和西方女性角色不对等的现象非常明显,她们处于从属地位。这些美国电影为东方和西方建立了一个明显的分页,从而突出了西方文化的优越性。在过去的美国电影中,华人女性角色基本上都是定势角色,这与西方女性荧屏形象的多样性形成极大地反差。这些华人女性电影形象基本分为四大风格:第一种是天使型,漂亮、知性、忧郁,具有东方神韵;第二种是家庭主妇型,柔弱、缄默;第三种是地位低下的女仆、妓女、情人;最后一种是恶魔型,反叛、刻薄、诡异。尽管如此,美国电影中的华人女性形象大多数还是身份低微,无知无能,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的角色。大多数时候,我们从美国电影中看到的是美国和它的幻想,而不是事实上的东方人、东方文化和东方历史。1937年好莱坞拍摄的电影《大地》,描述了上世纪期处于中国社会底层的农民形象,尽管电影里出现过几段表达中国农民勤劳朴实的画面,但是电影大多数场景反映的是中国社会腐朽堕落、迷信落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外国观众对东方的印象。一些反映东方的负面元素的影片此后在美国不断出现,比如阿兰这个形象,影片中她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妇女形象,恪守本分,对丈夫百依百顺,即使丈夫要娶小老婆,她也没有抱怨。因为没有生儿子,一直心存愧疚,在饥荒年代她主动提出要卖掉自己的亲生女儿,帮助夫家熬过困难。阿兰小时候也有相似的命运,她曾经被亲人卖到大富之家。这部电影中展示的旧时代的东方文化元素给现代的西方观众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这种文化同西方崇尚民主平等自由的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随着越来越多华裔女性形象出现在美国电影中,东方女性在西方观众的心里被定型。思维定势,代表一种并非实际的判断,它是不正确的、曲解的幻想。当思维中产生了这种定势,它会将所想象的某些特点,强行地加载到客体人物身上。电影从诞生到现在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可是,定势的作用一直伴随着电影,从未离开。电视、电影和主流媒体都不约而同地把大量信息塞到标准化模板中。看过美国电视剧《绝望的主妇》的观众一定还记得剧中那位从中国偷渡到美国的华人女性角色小梅。本来她想在美国实现她得美国梦,但是很不幸,她被发现了。在她被遣返回中国以前有一段短暂的时间,她在主角之一的索利丝家里做女佣人。而在她到来以前,这家的女仆也是一位英语说得很不规范的中国妇女。一天,女主人把一条很不起眼的廉价手链随手送给小梅,令人意外的情景出现了,小梅像得到宝贝一般感动,她哽咽地说:“我的
父母也没你对我这么好,我很想留下来照顾你们一辈子。”小梅的反应把盖比吓坏了,她做梦也想不到就这样一点小的恩惠,就可以收买这个来自中国的小姑娘,而且她做甜食的手艺相当了得。卑鄙的盖比进而提出要小梅为他们夫妇做代孕母亲的要求,小梅为了留在美国答应了。我们必须看到,尽管现在是21世纪,但是在美国电影中,华人女性形象仍旧以其无知和虚荣呈现在观众面前,成为笑料。
纵观当今世界,各种现代媒体发挥的作用已经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力。美国主流媒体中播放的东方人物和社会形象,自然而然地被西方观众接受。令人欣慰的是,有很多西方人已经意识到,他们过去认为中国人本性邪恶、胆小如鼠,并非事实,而是他们所处国家的文化媒体的偏见的结果。许多美国传播的东方形象,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文化霸权,也是一种文化优越感的表现。我们只有弄清美国电影塑造东方女性形象的目的,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反制,才能还东方文化本来面目。
参考文献:
〔1〕爱德华·w·萨义德.东方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2〕墨顿·密尔,等.美国华侨[M].纽约:托玛斯·克劳威尔出版社,1980.
(责任编辑 张海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ca6a4462d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