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三种古代人才选拔制度之间的异同

2022-10-19 11:10: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比较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三种古代人才选拔制度之间的异同》,欢迎阅读!
九品中正制,察举,科举制,异同,选拔








比较三种古代人才选拔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



继承性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同为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是对察举制的继承与发展。

出现条件

在西汉国家统一的前提下,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荐举人才的制度

东汉末天下大乱,曹魏政权为更好地统治和平衡所辖区的各种力量而逐步形成的选官制度。

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而逐步形成的一种通过分科考试的方式进行选官制度

荐举方式 推举和考试相辅而



是否出身于世家大(血统与姓族是否高贵)

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

选才标准 主要看重才德

品第偏重门第高低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上品五寒门,下品

有各名人士的推荐

无势族)

才学作为选拔人

选才依据 才德都曾成为两者选拔人才的依据,

无论从考选的对象和内容,还是从考试才的依据,文章表达能方式和程序来看,都体现出封闭的特征,力成为决定士人前途形式都是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的重要因素;开放考参与、民意无从体现。

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

衰败及废除缘由



到了隋朝,由

明清时期,实行八

官吏中钻营请托、于封建经济发展,股取士,从一定程度上私和弄作假豪门士族地主势力维护了封建专制治,之风盛行,察举制渐日益削弱,已失去是其严重束缚了人们趋败坏。

政治上的垄断地的思想,也把科举考试位,寒门庶族地主制度本身引向绝路。 有了更大的经济






位和力量,要求参与政权。随着门阀制度的衰落和科举制实行,此制终被废除。

作用



在当时多少改

集中了选士权,

子弟垄断变了州、郡地方长结广大庶族地主,打击局面有所改变,使一官随意左右、受贿了士族势力,解决地主主子弟仕的营私的状况,选拔阶级内容的矛盾,提高门径比过去拓宽了,出一些比较有才能了官员的素质,扩大了出自社下层的人进入仕途,不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的人士,也得到了入仅成为维护和巩固集权,为历代沿用。仕的机会。同时所举门阀统治的重要工章表达能力成为决定之人无任何军功,具﹐而且本身就是士人前途的重要因素,易对皇权产生威胁,构成门阀制度的重这对极不平等的传统这对加强皇权,维护要组成部分。 统治集团的利益,有重大的意义。



察举制 察举之精神乃在于选贤任能,能从各方面多角度录取人才,比较灵活。不拘一格。避免了华而不实的庸才启用。方式、途径比较随意。对已录用人才的掌控也比较精细。除一般定期选举外,大抵随皇帝之意旨,以应当时之需。这种用人唯才的考选方法,在政治上不仅有“募求”作用,更使汉代人才辈出,汉室



社会而言,无疑是一个历史性跨越。



九品中正制 采用唯才是举

科举制 开放考试,打破了血缘

的用人政策,对人才的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考察更加精细,能不断垄断,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的创造人才,发觉人

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

才。能者上,平者让,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庸者下。其加速了魏晋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以来士族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持朝政的局面;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读书——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c9fb0e0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6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