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剑术的起源发展及其演练特点》,欢迎阅读!
剑术的起源发展及其演练特点
一、起源发展
剑术源于商殷以前,当时古人用的是一种两面有刃、短茎无柄,可握于掌中,凭腕力直刺前方得短剑,御寇且又御兽。
剑术的最初形式主要是用于格斗,而不是演练的。春秋战国时期击剑之风很盛,挺剑杀人的击剑格斗常常造成惨重的伤亡,如赵国的剑客在一次连续举行七日的击剑中就“死伤六十余人”(《庄子·说剑》)。
人们在剑术实战中认识到击剑的残酷性,因此在吴越春秋时期就有了袁公与越女折竹代剑的试剑。到了三国,曹丕与邓展以甘蔗为杖进行剑术较量,虽然邓展臂中三击,额部又受一截,但都未伤及,这种点到为止的斗智较技,反而使“一坐尽欢”(《典论·自叙》)。由此说明剑术要向以武会友,“搏刺强士体”(《孙子兵法》)的方向发展,首先必须改换所持的剑器,这是矛盾转化的必要条件。折竹代剑、以蔗为杖,正是这种意识的萌芽。经过人们的长期探索,这种友好的剑术交流方式逐渐为后代接受和仿效,形成了近代相击形式的短兵运动。
舞练形式的剑术也逐渐分化了出来。早在春秋之际,孔子的弟子子路就能“仗剑而舞之”(《孔子·家语》),虽然这种舞剑是习戒备、作自卫的,但也具有“习其俯仰诎伸,容貌得庄焉”(《礼记·乐记》)的健身价值。后来的鸿门宴上,借“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史记·项羽本纪》)的项庄舞剑,则可说是含有娱乐美的成分了。在功利之中,人们逐渐滋长起健身和美的观念,认识到剑器可以一体多用。于是,剑术在人们强烈的文化意识和需求得驱使下,摆脱了单一的发展方向。
剑术发展到唐代,不仅能击善舞的裴旻将军擅舞双剑,民间艺人公孙大娘还有邻里曲、裴将军满堂势、西河剑器浑脱等几套舞法,且有弟子李十二娘承前启后。书法家张旭因观公孙大娘舞剑,受其神韵影响,草书更有长进。李白“十五好剑术”(《与韩荆州书》),后又受业于裴旻,他经常酒酣弹剑而歌,以宣泄浓烈的剑趣诗
1
情。文宗时,将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称为三绝,而三绝中人物的生活和业绩无一不与剑术有关。这真可谓首开剑术舞练与艺术美学融会贯通之先河,其辉煌成就为后世景仰和效尤。
同时,剑术舞练之中表现出很强的技击意识和技术,给人“兵法攸象,军容是仪”(《短兵篇》)、“用兵之道,其犹然乎”(《说苑》)的感觉,甚至有“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的场面,“今日当场舞,应知是战人”(《剑器词》)就是极好的道白。剑术舞练中浓烈的战斗氛围,连古文化中都有这样真切的描述,今日更应很好地继承了。
至明代,“卞庄子之纷绞法,王聚之起落法,刘先主之顾应法,马明王之闪电法,马起之出手法,其五家之剑,庸或有传”(《阵纪》)。
近代剑术的流派、套路灿若星河,如三才剑、七星剑、八仙剑、峨眉剑、青萍剑、通备小剑、螳螂剑、太极剑、达摩剑、武当剑、青龙剑等。而当代更有创新和发展,使剑术演练成为套路运动体系中颇具魅力的一个项目。
二、演练特点
剑术中主要有点、崩、刺、撩、劈、截、穿、挂、云、抹、绞、带、腕花等方法。运动风格上有行剑、站剑之分,工体与醉体之别。其运动特点是轻快洒脱,身法矫捷,刚柔相兼,富有韵律。
(一)技术特点
1) 2) 3)
握把松活,轻捷活变,腕劲干脆。 运柔为刚,刚柔相济,以柔克刚。 闪展吞吐,步疾眼快,以身辅剑。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c671572f242336c1eb95e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