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解读(5)

2023-12-25 01:24:0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黄帝内经解读(5)》,欢迎阅读!
黄帝内经,解读
黄帝内经解读(5

【原文】

黄帝曰: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无后其时。形气相得(1),谓之可治;色泽以浮,谓之易已;脉从四时,谓之可治;脉弱以滑,是有胃气,命曰易治,取之以时。形气相失,谓之难治;色夭不泽,谓之难已;脉实以坚,谓之益甚;脉逆四时,为不可治。必察四难(2),而明告之。

所谓逆四时者,春得肺脉,夏得肾脉,秋得心脉,冬得脾脉,其至皆悬绝沉涩者,命曰逆四时。未有脏形,于春夏而脉沉涩,秋冬而脉浮大,名曰逆四时也。

病热脉静,泄而脉大,脱血而脉实,病在中脉实坚,病在外脉不实坚者,皆难治。

黄帝曰:余闻虚实以决死生,愿闻其情。岐伯曰:五实死,五虚死。帝曰:愿闻五实五虚。岐伯曰: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3)、闷瞀(4),此谓五实。

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5)、饮食不入,此谓五虚。帝曰:其时有生者,何也?岐伯曰: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汗得后利(6),则实者活。此其候也。

【注释】

1)形气相得:形体与正气相一致。

2)四难:即指形气相失、色夭不泽、脉实而坚、脉逆四时。 3)前后不通:指大小便不利。 4)闷瞀:郁闷昏眩,视物不明。 5)泄利前后:大小便失禁。 6)后利:大便通。 【白话详解】

黄帝说:治病的一般规律,是要先诊察病人的形气怎样,色泽如何,以及脉的虚实,病的新旧,然后才进行治疗,而千万不能错过时机。病人形气相称,气色浮润,病是易治的;脉象和四时相适应,是


可治之症;脉来弱而流利,是有胃气的现象,叫做易治的病。以上都算可治、易治之证,但要及时地进行治疗才行。形气不相称,是难治之症,气色枯燥而不润泽,病是不易治愈。脉实而且坚,那是更加沉重的疾病,如果脉象与四时不相适应,那就是不治之症了。一定要察明这四种危象,清楚地告诉病人。

所谓脉与四时相逆,就是春得肺脉,夏得肾脉,秋得心脉,冬得脾脉,而且脉来的时候都是独见而沉涩,这就叫做逆。在四时中未见真脏脉,在春夏季节里,反见沉涩的脉象,在秋冬季节里,反见浮大的脉象,这都叫逆四时。

病属热而脉反清静,发生泄利而脉反洪大,出现脱血而反见实脉,病在里而脉反坚实,病在外而脉反不坚实,这些都是脉症相反的情况,是不易治愈的。

黄帝说:我听说根据虚实可以预先判断死生,希望听你说一说这其中的道理。岐伯说:凡有五实就得死,凡有五虚也得死。黄帝说:那你就给我说一说什么叫五实五虚吧。岐伯说:脉来势盛,皮肤发热,肚腹胀满,大小便不通,心里烦乱,这就叫做五实;脉象极细,皮肤发冷,气短不足,大便泄泻,不欲饮食,这就叫做五虚。黄帝说:就是得了五实五虚之症,也有痊愈的,这是为什么呢?岐伯说:如果病人能够吃些浆粥,胃气渐渐恢复,泄泻停止,那么得五虚的人就可以痊愈,而患五实之证的人如果得以汗出,大便又通畅了,也是可以痊愈的。这就是根据虚实而能决死生的道理啊!

【按语】

本节论述了脉时相应关系。脉时相应是为常脉,即为有病,也主病轻,脉时相兼则为病脉。如上所述,《内经》根据五行理论和阴阳理论和六气理论三个角度论述脉时关系,所以论脉逆四时的病理变化也是遵循这两条理论的,正如《素问玉机真脏论》中所说:“所谓逆四时者,春得肺脉,夏得肾脉,秋得心脉,冬得脾脉,其至皆悬绝沉涩者,命曰逆四时。”此节所论之脉,是春应弦反毛,夏应洪反沉,秋应浮反洪,冬应沉反缓,是脉逆四时,而非死脉。只有在出现逆四时之脉的同时,“皆悬绝沉涩者”,方可认定为脏气衰微的死征之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c113fe6ef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d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