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国普通纪念币》,欢迎阅读!
自1984年10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首套普通纪念币以来,迄今我国已发行普通纪念币73套,计93 枚(张),其中包括二枚纸钞和一枚塑料钞。普通纪念币的发行,一方面完善了人民币的币种结构,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广大钱币爱好者的收藏需求。随着我国造币技术的不断提高,普通纪念币的材质与防伪技术也在不断改进。为了便于广大钱币爱好者掌握普通纪念币的防伪特征,增强反假意识,提高防假能力,现将本人根据多年工作实践经验所总结的普通纪念币材质和防伪特征介绍如下: 一、普通纪念币材质的使用状况
我国已发行的普通纪念币使用的金属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镍铜合金系列(1984—1989)。这一时期共发行了10套普通纪念币,除1987年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运动会”纪念币使用了铜锌合金材质外(这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套铜锌合金材质纪念币,也是已发行的普通纪念币中面值最小的),其它全部为镍铜合金。该系列纪念币的币面抗氧化性比较好。
(二)紫铜合金系列(1993—1999)。1993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中国珍稀野生动物—大熊猫”纪念币,由此拉开了我国以紫铜合金为材料的制作纪念币的序幕,七年时间共发行珍稀野生动物纪念币十枚。该系列纪念币的发行,一方面拓宽了制作纪念币材料的选择种类,另一方面也改变了普通纪念币镍白色一统天下的局面,给人一种新鲜感。但该系列纪念币币面抗氧化性比较差,易氧化变色,加大了收藏保管的难度。 (三)黄铜合金系列。(2001至今)。2001年9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了以黄铜合金为材质制作的“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五十周年”纪念币,并已形成“宝岛台湾”、“世界文化遗产”、“奥运”、“贺岁”等多个纪念币系列。同时也创立了我国以黄铜合金和钢材两大材料为主制作普通纪念币的新格局。该系列纪念币的币面抗氧化性比紫铜合金系列要强,但仍然赶不上镍铜合金,也比较易氧化变色。这与铜合金的颜色也有一定的关系。
(四)钢芯渡镍系列(1990—至今)。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传统的造币材料(主要是金、银、铜、铝、锌)价格大幅上扬,以致于无法再用这些材料来生产中、低面值的流通硬币。为此,世界上许多造币厂纷纷采用新的、价格低廉的造币材料,如镍铁复合、铜铁复合等复合材料,钢芯镀镍、钢芯镀铜、锌芯镀镍等包覆材料,以及不锈钢材料。1990年,我国发行了第一套以钢为材料的钢芯镀镍纪念币——“第十一届亚洲奥林匹克运动会”,实现了我国以钢为材料制作流通硬币和普通纪念币零的突破。此次纪念币的成功发行,为我国大量发行以钢材为原料流通硬币奠定了基础。该系列纪念币,币面抗氧化性最强,
(五)黄白双色铜合金系列。该系列纪念币1997年开始发行,至今发行四套共六枚,分别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建国五十周年”、“迎接新世纪”。其发行的目的主要是为十元钞票硬化打基础。该系列纪念币的发行,一方面完善了币种结构,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硬币防伪性能,同时也增强了纪念币的观赏情趣。
综上所述,到目前为止,我国发行的普通纪念币主要使用了镍铜合金、铜锌合金、紫铜合金、黄铜合金、黄白双色铜合金、钢芯渡镍六种金属材料,其中不锈钢材料的使用,大大的提升我国造币行业在世界造币行业的位置,因为目前能够使用钢材作造币原料的国家并不多。 二、普通纪念币防伪技术的应用
我国发行的普通纪念币防伪措施,经历了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的发展过程,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普通纪念币防伪措施的技术含量也在逐步提高,并在不同阶段的纪念币上得到体现
(一)边部防伪措施的演变
普通纪念币发行初期,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钱币制作工艺还停留在六七十年代的水平,这一时期生产的纪念币边部主要采用的是连续丝齿工艺,第一套至第十套纪念币全部采用了
此种工艺。
进入九十年代,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开始采用等距间断丝齿工艺和边部滚字工艺。等距间断丝齿,是指金属硬币的边部在一定的角度上出现一组丝齿,丝齿由平边加以间隔。采用等距间断丝齿制造硬币是对连续丝齿形制的发展。等距间断丝齿工艺有两种形制:一种是凸缘丝齿,即每组丝齿的高度高于间隔平边;另一种是凹缘丝齿,即每组丝齿的高度与间隔平边相平齐。目前,世界上采用等距间断丝齿形制制造流通硬币的国家并不多。珍稀动物系列纪念币的边部采用的就是其中的凸缘丝齿工艺。
边部滚字,就是在金属硬币边部的圆柱体立面上滚印各种文字和图文。这种文字和图案(也称边铭和边饰)可以是阳文(凸出),也可是阴文(凹入)。金属硬币边部滚印字符,一方面增强了硬币的鉴赏效果,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硬币的技术含量,增加了制造假币的技术难度。1993年发行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币,首次使用了边部滚字工艺,在该币的边部柱面上压印有阴文“ZHONG GUO ”汉语拼音字样和“☆”五角星图案,截止1999年9月,共有十套纪念币使用了上述边铭,自2000年6月发行的“敦煌藏经阁发现一百年”纪念币起,为与流通硬币的边铭保持一致,普通纪念币的边铭也采用汉语拼音字母“RMB”和“ ”图案。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造币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自主研发的连续全斜齿间半齿工艺开始在普通纪念币上应用。通常,金属硬币边缘的连续丝齿是与硬币轴径方向相垂直的,但连续斜丝齿却与硬币的轴径有一定的角度。这给硬币压印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增大了硬币的制造难度,提高硬币的技术含量和防伪水平。“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三组纪念币都使用了此项工艺,2009年发行的“和”书法和“环境保护”纪念币也采用了此项工艺。连续全斜齿间半齿工艺是由我国自主研发一种造币工艺,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这一技术的应用表明我国造币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二)隐形雕刻技术的使用
隐形雕刻技术在纸币上应用较早,二十世纪80年代初国外就使用了此项技术,我国在第四套人民币10元券上采用了该技术,但是由于效果不明显,没有对外宣传。近几年该项技术被引入金属硬币中。隐形雕刻,就是将两个不同的图案处理后分别表现在同一部位的两个侧面,通过变换观察角度,可以看到两个不同的图案。2001年发行的“辛亥革命90周年” 首次使用隐性文字技术,当变换角度观察隐形图案部位时,可以看到 “1911”和“2001”字样组成的隐形图纹。随后发行的“西藏和平解放五十周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币也采用了此项工艺。(责任编辑:admin)
(三)缩微文字技术与暗记的应用
缩微文字技术,就是指通过设计将相关的文字制成肉眼无法识别的大小,并印制到币面上,只有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才可见。暗记,是指钱币制造者在制作钱币时,将单个文字或图案用缩微的方式印在币面图案中的某个位置,以达到防伪的目的。缩微文字与暗记的区别在于使用文字字数的多少,一般情况下缩微文字使用的是一组文字,而暗记一般只有一个文字或图案。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只有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才可见到。2001年9月27日发行的“辛亥革命九十周年”纪念币首次使用了缩微文字技术,在该币隐形图纹的两侧分别有“辛亥”和“革命”微缩文字,随后发行的世界文化遗产和宝岛台湾系列纪念币,在每个纪念币的正面清边内缘处,分上下左右压印了四组缩微的“世界文化遗产”汉语拼音阴文“SHI JIE WEN HUA YI CHAN”字样和“宝岛台湾”汉语拼音阴文 “BAO DAO TAI WAN”字样。 世界文化遗产和宝岛台湾系列纪念币中还使用暗记防伪技术。在每枚世界文化遗产系列纪念币背面的主景图案中都压印了世界文化遗产徽标“ ”暗记;这些文字与图案与整个币面浑然一体,只有借助高倍放大镜才能看清,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青城山与都江堰纪念币,设计者将世界文化遗产徽标放在鱼嘴分水堤上与整个图案浑然一体,在放大镜下观看鱼嘴分水堤犹
如一条大鱼在水中遨游,使整个画面栩栩如生,把人带到了实地一样。在宝岛台湾系列纪念币只有第一组朝天宫、赤嵌楼两枚纪念币使用了暗记,就是在背面主景图案的树干上加印了汉语拼音“T”字样,但效果不是很好。而使用暗记最清楚的应是“和”字书法纪念币,在该币背面主景图案“和”字下方靠近清边的飞白处,用放大镜观察可见清晰阴文“HE”汉语拼音字母字样。
(四)双色镶嵌技术的应用
最早采用双色工艺制造流通硬币的是意大利造币厂。1982年,意大利造币厂推出了用不锈刚作外环,铝青铜做内芯的500里拉流通硬币,在世界造币行业引起了很大反响。此后,各国造币厂纷纷研究双色金属流通硬币的制造技术,并将该技术广泛应用于纪念币(章)以及高面值流通硬币上。我国也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推出了双色金属纪念币,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迎接新世纪”等双色金属普通纪念币。
(五)喷砂工艺的使用
为突出硬币图案的浮雕效果,钱币生产者往往会对图案浮雕部分进行喷砂工艺处理,(币的底面为抛光镜面),者种工艺处理方法已经运用了数十年。所谓反喷砂工艺是将图案浮雕部位改用光亮面,而将币的底面进行喷砂工艺处理。将喷砂工艺与其它造币工艺相结合,不仅能丰富纪念币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美学效果,增强观赏情趣,害增加了制模技术的难度,进而提高硬币的防伪水平。1993年6月发行的“珍稀动物——熊猫”纪念币,首次采用了喷砂工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bf0232ebd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