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盛唐陶翰的诗》,欢迎阅读!
论盛唐陶翰的诗
陶翰是盛唐一个著名的边塞诗人,出生于中亚的碎叶城,字号不详,约在公元715年到720年间(我们姑且按他晚年的生卒年为716年—约727年)。而早于他五百年的陈子昂被认为是诗歌革新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他比陶翰年轻十七岁,因此陶翰被视为陈子昂之后,又一位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诗人。陶翰与陈子昂并称“陶陈”。陶翰最擅长边塞诗,这一点可以从他自己的《胡笳十八拍》等诗歌中看出来,他自己也说:“感知己之沉痛,伤门馆之寂寥。”他曾三次赴边,对军旅之事很熟悉。他的边塞诗主要是描写了戍守军人的苦闷、哀怨和征战,表现了唐代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有些反映了对战争的厌恶,揭露了将领的无能;同时也表达了戍边战士在战争环境下渴望回乡,思念亲人的愿望。
陶翰在盛唐中算得上是有所建树了,但是他的诗歌受到了当时流行的初唐四杰的影响较深,在艺术上没有独特的风格。 《新唐书》云:“翰诗用思精苦,如造化之有神奇,虽仓卒之际,已令人思致飘逸。”
在盛唐时期他所作的《陇西行》,这首诗是根据汉乐府《陇西行》改写而成的。但是在格调上却不及《陇西行》那样宏大苍凉,相反地显得更加细腻,通过对主人公思妇的刻画和描绘,体现出诗人自身的孤寂和对征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中写道:胡天兵气寒,羌笛戍楼间。月下谁家砧?捣衣砧外山。风吹别家管,声入陇头关。循声望陇水,匹马随南山。关山三
- 1 -
千里,何处是长安?这首诗表达了女子在漫长的边塞之路上思念远方丈夫的凄凉心情,这就是我国古典诗歌里常见的一种手法。在这首诗中没有提到战争,但是诗人用这样悲伤的情绪渲染了征人的心情,增强了边塞诗的悲壮之美。《送杨氏女》则是一首细腻、真实的写景抒情诗。
盛唐诗歌里还有其它的诗作,而我这里要举的是另一位盛唐诗人高适的诗《别董大》。高适和杜甫是同时代人,都出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而高适更早出生,高适少年时喜欢游侠生活,高适的父亲不准他去,就在20岁左右的时候离开了家乡并加入军队。开元二十五年,也就是公元737年高适进入长安参加了科举考试,第二年才得到了官职。天宝六载,唐玄宗把高适分配到朔方任节度使,安抚边疆少数民族,高适边疆时曾多次出塞远征,诗歌描写了征人艰苦的生活,但是又用了高适最擅长的手法,那就是描写军旅生活,表达边塞诗人热爱祖国边疆的感情。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bd5721cfd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4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