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训练“四要素”

2023-01-04 17:00: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语言文字训练“四要素”》,欢迎阅读!
四要素,语言文字,训练
语言文字训练“四要素”

作者:刘静哗

来源:《山西教育·教学 2019年第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由此可知,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必要的语言文字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真正的语言文字训练,并不简单局限于写,还包括听、说、背,这四者是一脉相承、紧密相连的。

一、找准“读”点,渗透理解训练

对于语文训练来说,读是最基础的训练。毕竟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主要方式,就是读。而培养学生语感,提高阅读兴趣的最好方式,同样也是读。只有善于采用多样化的读,才能推促学生深度理解文本,让其语感得到有效训练。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需要找到课文的“读”点,明白哪些地方需要默读,哪些地方需要范读,哪些地方需要品读,等等,这对于教师来说,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渗透语感训练。

以苏教版第十一册《鞋匠的儿子》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寻找“读”点:“同学们,鞋匠是做什么的?提到鞋匠,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通过预习,你觉得林肯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父亲又是干什么的?”在学生相继得出结论后,教师抛出课文的主问题:“对于林肯来说,他是一个伟大的美国总统,而他的父亲却是一个卑微的鞋匠。在讲话中,他又是怎样回击参议员的讽刺,继而让他们感到由衷赞叹呢?请你们好好读一读这篇课文,找一找自

己感悟最深的句子。”这样的引导方式,从导入寻找“读”点,有助于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语文教学中,也许教师机械分析,学生能够理解,但其理解是形而上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问题引导,借助读的方式,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达到与文本、作者乃至编者进行深度对话的目标。但课堂时间有限,要求教师要善于通过主问题,将学生思维引向文本重点、关键字词,乃至文眼,即“读”点,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进行深化理解,这样不仅便于培养学生语感,也能推促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为课堂精彩生成奠定基础。

二、找准“说”点,推促口头训练

说也是学生语文素养体现的重要标志。很多时候,学生的言谈举止,往往代表着一个人的修养。而且对于他们来说,走上社会,与人交际使用最多的方式也是言语表达。遗憾的是现实中,不少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反而变得越来越沉默,越来越不会“说话”了。个个都像“哑巴”似的,坐在课堂里,一声不吭。怎样改变这种现状? 教师要把握言语训练点,找准学生的“说”点,尽可能鼓励他们大胆说,让他们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苏教版第十册《爱如茉莉》一课为例。初读这一课内容较为平淡,但细细品析,却能从中发现一种浓浓的父母深情。如果一开始,教师直接通过主问题,即:“茉莉花如此平淡无奇,为什么妈妈非要说真爱就像茉莉呢?”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没有切实感受,很难理解。对此最好的方式,就是改变问题方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思考,谈谈“在生活中,你认为真爱是什么?”继而唤醒他们的生活体验,让学生乐于表达。而这个问题,恰恰也是这篇课文的“说”点。有学生说:“爱就是牵挂,天已经黑了,而你还没有回家,父母很担心。”有的学生说:“爸爸怕妈妈累着了,主动帮助妈妈分担家务。”这样一来,学生对于“ 真爱”的理解会更深,再回到文本内容时,他们的回答也就会显得简单、轻松多了。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丰富了他们的情感认识,推促对文本的理解。这里教师需要注意的是,针对言语训练,课堂氛围很重要。如果学生过于紧张,或者过于拘泥,都会影响


学生口头表达的发挥。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就要有亲和力,能主动与学生平等对话,努力做他们的朋友、引路人。

三、找准“背”点,实施积累训练

背诵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是稳固根基的最好方式。通过背诵,不仅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培养语感,积累知识,还能积淀人文素养。只有从读中来,从背中来,学生的语言积累才能更加扎实有效。但是不少教师却认为,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背诵,是浪费时间,结果就被教师过多的分析所挤占,这是本末倒置的。

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草原》一课为例。其中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文质兼美,都是要求背诵的内容。如果教师直接讲解,学生也许能明白,却无法做到意会。因此与其分析讲解,还不如让学生多背几遍。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背诵,或者指导学生先寻找各段落中的关键字词,然后进行理解串联,继而进行背诵;或者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将其段落进行拆分,几句几句地背诵,这样背诵就会更加简单。不过最好的方式,还是教师自己示范,有了教师的示范,学生也会以此为榜样格外认真地背诵。

背诵,是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体现。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最根本的方式还是要提高他们的记忆能力。案例中就渗透了几种背诵方法。但如果让学生直接进行机械背诵,无疑会增加他们的学业负担,教师在教学中要让“死背”变为“活背”,尽可能在课堂上进行,因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结合学生背诵情况进行指点和互动,在强化他们背诵积累的同时,也巧妙渗透方法指导。

四、找准“写”点,进行表达训练

阅读与写作,犹如语文的双翼。而仅依靠每学期几篇大作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化整篇训练为零散训练,倡导微作文,积极践行阅读指向习作。尤其针对文本中的优美句子、精美段落,还有独特的布局特征,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的同时,更要鼓励学生进行仿写,再让学生进行片段练写,提高写作水平的同时,推促他们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精准把握文本主题,一举两得。

教学《莫高窟》一课时,其中课文第三自然段在表达上非常有特点,简要来说,就是采用总分总结构,还有排比句式,把敦煌石窟描绘得精美绝伦。因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读的方式进行品析感悟,还要善于通过仿写,引导学生进行内化运用。我们可以通过模仿作者的构段方式,即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写一处景物,也可以把“写”点延伸到校园里、公园里或周边社区,等等。这样的仿写,不仅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写作与阅读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紧密相连的。在课堂上,教师要增加写作环节,将写作与阅读巧妙结合,这样通过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可以做到读写结合。其中写的形式有很多,仿写、续写、改写,甚至想象写,等等;其内容可以采用批注形式、问答形式,或者读后感,等等。但课堂主要是阅读教学,因而写只是辅助形式,一方面字数上需要控制,尽可能采用微作文训练形式;另一方面在次数上需要把握,不能全面开花,一节课只进行一次训练即可。

总之,针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语言文字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全面铺开,必然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教师要结合课堂实际需要,立足文本,找准言语文字的“读”点、“说”点、“背”点与“写”点,借助练习,真正做到事半功倍,将语言文字训练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东莱小学




(责任编辑张妤)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b8eead16c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f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