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分析》,欢迎阅读!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分析
六十多年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先呈上升趋势,后又开始下降,这源于国内国际多方面的影响。如今,人民币升值,既有有利影响,又有不利影响。这究竟是喜是悲。对此,结合有关数据,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进行了分析。
一.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化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影响
首先,正面影响是:
(1)对促是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好处。 (2)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偿债能力。
(3)对进口有利,进而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
(4)可以降低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现状,缓解贸易摩擦。 (5)有利于降低国内的通货膨胀的压力。 其次,负面影响是:
(1)对我国持有的巨额外汇不利。 (2)不利于我国的出口。 (3)增加我国的就业压力。
(4)不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
由于美国大量的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美元在过去六年里一直走低。今年夏季以来,更由于美国的次级房贷所引发的金融市场的恐慌以及观察家们对美国经济预测的调低,美元下跌的速度更是加快。
从二零零一年到现在的近六年间,美元对欧元、加拿大元、澳元等货币的贬值幅度高达百分之四十以上。与英镑的汇率也贬值近百分之三十五。由於日本元和香港元的汇率基本上是随著美元而起伏,所以美元对他们的汇率的变化并不十分显著。
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的贬值对中国经济结构和中国的对外经济关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自从二零零五年七月中国实行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累积幅度已经达到百分之十点六。但是,由于美元对世界其他主要货币大幅度贬值,而人民币的汇率又主要是采取盯住美元的政策,所以相对於欧元、英镑等主要货币而言,人民币则出现了大幅度的贬值。
两年多来,人民币对欧元和英镑分别贬值了百分之八点二和五点一。这对于中国和其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之间的贸易不平衡无疑是雪上加霜。这种状况不仅仅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也非常不利于中国调整自身的经济结构,将经济增长的推动力由外销转向内需。
美元的贬值还使得国际市场上能源和重要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度的上涨。一方面,因为这些商品主要是以美元计价的,所以他们的价格上涨是对当前美元贬值的的一个理所当然的反应。但是由于市场对美元继续走软的强烈预期,这些商品价格的上涨幅度远比美元的贬值幅度要大。这对中国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由于中国仍然处于实现工业化的经济发展阶段,对国际市场的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进口的依存度非常高。这些商品的价格上涨在推动中国国内的通货膨胀的形成方面正在起著不可忽视的作用。不仅如此,中国为了进口与过去同等数量的能源和原材料,现在需要出口更多的商品。经济学家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贸易条件的恶化。贸易条件的恶化意味著中国对外贸易的福利正在受到侵蚀。
美元贬值还对中国政府通过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努力带来了新的困难。美元贬值的一个直接影响就是世界上的许多投机资本加速向中国流动。除非中国政府採取更加自由的汇率政策,允许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大幅度升值,否则,中国政府便需要不断地投放人民币来购买美元以缓接市场的压力。而不断增加人民币的投放,则意味著中国政府失去了通过紧缩银根来冷却过热的国民经济的政策选择。这一点正是多年来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难以奏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美元贬值对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也造成了直接的损失。由于美元是当今主要的国际结算货币,许多国家都持有美元资产。美元贬值相于美国将其巨额的外债与债权国进行分摊。截至去年底,在美国政府的近九万亿美元的债务中,有近四万亿美元的债务由外国政府和公民持有。假若美元贬值百分之二十,其所欠境外投资者的债务就将蒸发掉八千亿美元。在中国的外汇储备中,至少有八千亿以上是美元资产。因此美元贬值给中国带来的损失绝对不是个一个小数目。
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化的有关思考
通过观察2000 年—2010 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以看出,近几年人民币呈现出持续升值的趋势。这与中美之间的贸易余额TB有一定的关系,但我认为并不是必然的关系。可以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余额的强大顺差只是近来美国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一个导火索而已。中美贸易不平衡不是有人民币币值被低估进而使中国出口商品的美元价格低于美国商品而导致的,它的主要原因我认为应归结于一国的国内储蓄和投资类型决定的。
相比而言,美国人爱消费而中国人爱储蓄,所以,在国内储蓄这方面中国相对占优势,同时美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高科技行业和金融领域,而在制造业方面投资的较少。与此相比,中国的投资在制造业方面较多,而在高科技领域则不如美国,而美国大众消费的最多的产品应该是制造业方面的产品,所以中国的出口产品的销路就很好,从而赚取了大量的外汇收入。中国人爱储蓄,一般大众对高科技产品的消费欲望不足,所以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数量相对来说较少,从而美国从中国赚取的外汇收入就小于中国从美国赚取的。
数据:历年人民币美元汇率统计
数据来源:http://wenku.baidu.com/view/a5a0b5b9c77da26925c5b06b.html 资料来源:时代金融周刊2011年第8期下旬刊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b769a1e5f0e7cd184253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