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小学生“队列”动作的发展》,欢迎阅读!
最近看了一些小学一二年级的体育课,仔细观察了课堂上学生的队列练习,颇有感触,随笔如下。
1.小学一到下课时间,整个校园就近乎沸腾,孩子们(尤其是低年级)满校园奔跑、躲闪、跳跃、爬高上低,相互打闹,有孩子甚至做起了侧手翻,有孩子在单杠上像猴子似的翻上翻下等,可以看出,他们基本上已具备走、跑、跳、投、攀、爬、钻、越、悬垂、支撑等各种基本活动能力。但体育课上,一年级学生对于立正、原地转法等队列动作却似乎感到很困难,他们往往用踏步的方法甚至用跳跃的方法完成原地转法,而对以脚跟和前脚掌为轴的转法却掌握不好。部分学生的立正姿势都是两脚尖并拢而不是打开约60度,二三年级中也有相当部分同学的立正姿势和原地转法出现同样错误。问教师是否规范过这些队列动作,他们回答说经常要求并练习,但学生仍然错误频发。
2.用成年人的思维来看,立正、原地转法等动作应该比跑跳投攀爬等动作要容易的多,但为什么看似简单的立正、转法这类动作,对于小学生来讲却比跑跳投攀爬等动作显得更加困难?可能的原因是,跑跳投等基本动作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密切,他们在多年的生活活动或幼儿园学习活动中经常要用到这些动作,大量的动作重复已形成动力定型并在重复中发展着这些动作能力。而队列动作属于人为规定的有特定要求的动作,与日常生活基本没有什么联系,幼儿园对于队列动作也基本没有要求,所以,看似简单的动作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讲就成了不学不会,需要从头学起的陌生动作。
3.除了加强纪律,形成秩序,养成良好习惯和便于组织教学等功能之外,队列练习的其他作用是什么?联想到课改初期曾有过体育课取消或淡化队列的倾向,队列练习在体育学习中的作用以及教学效果问题似乎应该也值得深入探讨。想到几点如下。
第一,队列动作不是人体常用的基本活动动作,虽然动作简单,但分辨左右、以脚跟和前脚掌为轴转动以及两脚尖分开约60度等规范的动作规格,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方位感知能力和对身体动作的控制能力,而这些恰恰是低年级小学生所欠缺的。由此想到,经常地、循序渐进地进行各种队列队形练习,可以提高学生对空间方位的感知、分辨能力和对身体动作的控制能力,提高动作的精准度,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对于将来学习操、舞、武等创编类的运动技能可产生良好的基础作用。换句话说,队列练习和操、舞、武等创编类运动技能在空间感知、方位辨别、姿态控制、精准用力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因此,队列练习应该对创编类运动技能的学习具有基础作用和正向迁移作用。
第二,队列练习时要求学生保持正确规范的的站立、下蹲、起立、转动、踏步、行进、跑步等身体动作与姿态,有时还必须按照特定要求做出队型变换,队列练习时要求注意集中,全神贯注,不得松懈呆滞,少气无力等,这些特殊要求和动作规范对于塑造良好的身体姿态和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自制性等意志品质具有良好作用。2011版《课标》在身体健康方面提出有“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的目标,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提出有“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的目标,从这一角度看,队列队形练习也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不仅仅是加强纪律和组织教学的手段。
第三,课标中是把队列队形练习放在运动技能方面作为体操类内容出现的,如:水平一阶段有“学习横队和纵队看齐、向左(右、后)转、立正、稍息、踏步、齐步走、站立、蹲立……”等内容;水平二阶段有“初步掌握有队形的跑步走、齐步走变跑步走、各种队列队形变换……”等内容;水平三阶段有“初步掌握有一定难度的队形变换和队列动作……”等内容。这些内容的难度逐渐提高,与学生动作发展和空间感知能力的发展水平是基本适应的。另外,身体健康方面也有“相互评价在整队时保持正确身体姿态的情况”这样的评价要点以及对身体姿态
的目标要求。从这一角度看,队列队形的动作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一种特殊的动作技能,而与之相关的身体姿态则是评价身体健康的指标之一。
第四,按照以上分析,队列练习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但事实上,队列队形练习的单调乏味使它很不受学生喜爱,也不受教师待见。于是,体育课上怎样练习队列队形,怎样提高队列队形的教学效果便成了很现实的问题。建议如下:化整为零,少食多餐,坚持经常,形成常规,变换形式,增加趣味,严格要求,提高质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b3659fcfe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10.html